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培養孩子的抗逆力,面對挫折不再“玻璃心”

2022-03-10 03:42 作者:天羅地網  | 我要投稿

在這里和大家聊聊怎麼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這裡不得不提到抗逆力這個概念,“抗逆力”是指當個人面對逆境時能夠理性作出有建設性正確的選擇和處理方法。它在心理學上又叫“心理彈性”,指一個人處於困難、挫折、失敗等逆境心理協調和適應能力。

美國心理學學者查得森.詹森博士《抗逆力模型》闡述了個體抗逆力的影響因素和幾個重要的研究結論。

他說:“抗逆力是激發的結果,抗逆力就像一個人自帶的一種潛力,順境時不會得到激發,隱藏在人格中如同寶藏,但是逆境來臨時就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去幫助個體抵禦困境。”

當人們面對逆境的打擊之後,會產生哪些不同的後果呢?理查德森博士歸納了四種情況:

“第一種人會出現功能失調,就像青少年產生不良行為;

第二種人則產生了自我價值感的喪失,變得自卑自我否定並導致能力的缺失;

第三種人則可以重新找平衡,使自己進入一種新的穩定狀態,或許會無欲無求缺少目標感,但也能安寧舒適與世無爭,達到自己內心的一個新的平衡;

第四種人會通過逆境重構自己的抗逆力,激發抗逆力的潛能,變得能夠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提高戰勝各項事情的能力。”

理查德森博士提到,有關抗逆力的另一個重要結論,家長可以去培養和增強孩子的抗逆力的保護因素,當外界壓力來臨時,如果一個人具備足夠的保護因素,例如自我平衡的能力和調整的能力,那麼,保護因素就會啟動並激發人的抗逆力。

抗逆力的培養主要包括三個要素,我有I have ,我是I am,我能I can。

1.我有(I have)是一種外部支持因素,指的是家人、朋友、老師、長輩等每一個和孩子發生交互影響的人,這些構成了孩子的外部支持因素;

2.我是(I am)是一種內在優勢因素,這裡指的是孩子是否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有沒有自尊感、自信感。只有孩子具有足夠的自我認同感,擁有良好的自我價值感,他才能夠有能力樂觀積極地去面對學習生活中的任何困難。

3.我能(I can)是一種效能因素,他指的是孩子的人際交往技巧,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管理的能力以及目標價值感。

孩子在“我有”和“我是”的基礎上才能去習得各項能力達到“我能”的一個狀態,從而奠定未來步入社會的各項生活能力。


培養孩子的抗逆力,面對挫折不再“玻璃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