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战役:明清战争之中被严重污名化的一场战役
广宁溃败之后,明清双方在辽东的形势已经明朗得不能再明朗了,辽东都司的大多数城市已经处于后金的控制之下,辽西走廊实际上也被明朝放弃,山海关驻防的明军营兵不过四千人,而聚集在山海关的溃军流民却达到了七八万人之多,其中溃军五万多人,但都是蓬头垢面,手无器械,身无片甲。这也就是为什么努尔哈赤的军队可以直抵宁远中左所,而未遭受到任何有效的抵抗。

袁崇焕指挥的宁远战役也算是明清战争之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场战斗,恐怕也是有关明清易代的影视作品中被翻拍最多次的一场战斗。但同时也是遭人非议最多的,甚至可以说,这是一场被过分污名化的战斗,我曾经在网上和别人聊起这场战役,很多人居然把此时的袁崇焕比作为一个不称职的保安。我想,无论袁崇焕之后究竟做了什么,在天启六年的那个寒冷而绝望的正月,他的在战斗中的勇气是不应该被否认的。

咱们可以先看看袁崇焕先生在宁远之战前的履历。袁崇焕,广东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他人生中得到的第一个官职是邵武县的知县。天启二年,袁崇焕到京城,得到了御史侯恂的青睐,侯恂推荐其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也就是说在明清战争爆发四年之后,这位日后的蓟辽总督才刚刚踏入官场。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袁崇焕大概就是一个军事票友,明史中的传记说他“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但是相比于当时明朝的大多数擅长嘴上功夫的书呆子们而言,袁崇焕先生不止擅长于耍嘴皮子,而且还勇于实践。
在他担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之后不久,广宁就丢掉了,朝中找人去守山海关,然后这个五品官就“单骑出阅关内外”,回来之后就向朝廷放言:给我兵马钱粮,我就能守住辽东的残疆剩土“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这么会说,这么咋呼,那就一定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二月,袁崇焕就成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并且得银两千两招募军队,后来明廷又发帑金二十万两给袁崇焕等辽东官员招募官兵。天启三年的十月份,袁崇焕在孙承宗的推荐之下被调往宁远,和祖大寿、满桂、赵率教、何可纲等人一同经营宁远,修缮宁远的城墙,此时宁远的兵力为一万余人左右。

宁远之战是在天启六年元月末打响的有关这场战役的具体过程其实挺简单的,就放一段明实录的原文“辽东经略高第塘报:本月二十三日,大营达子俱到宁远劄营,至二十四日寅时攻打西南城角,城上用大炮打死无数。贼复攻南角推板车遮盖用斧凿城数处,被道臣袁崇焕缚柴浇油并搀火药用铁绳系下烧之,至二更方退。又选健丁五十名缒下用棉花火药等物将达贼战车尽行烧毁。今奴贼见在西南上离城五里龙官寺一带劄营,约有五万余骑。其龙官寺收贮粮囤好米俱运至觉华岛,遗下烂米俱行烧毁讫,近岛海岸冰俱凿开,达贼不能过海,袁参政于贼退后差景松与马有功从城上系下前来报信等情”。

还有兵部尚书王永光引述山海关主事陈祖苞的塘报“二十四五两日,虏众五六万人力攻宁远,城中用红夷大炮及一应火器诸物奋勇焚击,前后伤虏数千,内有头目数人,酋子一人,遗弃车械钩梯无数。已于二十六日拔营从兴水县白塔峪灰山菁处遁去三十里外扎营。李卑授兵尚在中后,李平胡援兵不满六七百人已退在中前,并无进援,虏退未远尚宜戒严”。

再看清方史料《清太祖实录》的记载“帝即令军中备攻具,于二十四日以战车覆城下进攻。时天寒土冻,凿城破坏而不堕。军士奋力攻打,宁远道袁宗焕、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婴城固守,枪炮药罐雷石齐下,死战不退,满洲兵不能进,少却。次日复攻之,又不能克,乃收兵。二日攻城共折游击二员,备御二员,兵五百。 ”

大致的过程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努尔哈赤的军队猛攻宁远城墙,打了两天没打下来,撤了,总损失游击二人,备御二人,兵五百人。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后金军在自己的史料中的损失第二次上了三位数,而且一次就是五百人,萨尔浒之战战死也不过二百,可见袁崇焕的这一万多杂牌军比四路齐出的八万大军都厉害。

胡扯到此结束,首先咱们要谈第一个问题:宁远之战的烈度有多高?
两份明实录中记录的塘报都很清楚地写了攻打宁远的后金军人数在五六万左右,从一月二十四日开打,到一月二十六拔营撤走,前后打了两天左右。清实录记载“二十六日,闻大明官军所需粮草俱屯于觉华岛离宁远南十六里,遂命兀内革率八固山蒙古,又益兵八百往取之。见大明守粮参将姚抚民、胡一宁、金冠、游击李善、张国青、吴游击,于冰上安营,凿冰十五里,以战车为卫。我兵寻未凿处杀入,遂败其兵,尽杀之。又见二营兵立于岛山之上,遂冲入,亦尽杀之,焚其船二千余,及粮草千余堆,复回大营 ”实际上根据袁崇焕自己的报告,二十六日宁远仍处于被包围之中,明军用火炮轰击围城的后金军,后金军队对座坚城无计可施。

但是我们根据清方自己的史料《满洲实录》或者是上面提到的《清太祖实录》不难发现,二十四日到二十五日依旧是宁远之战最激烈的两天,二十六日后金军移兵觉华岛,宁远周围可能只剩下少量的后金部队。五六万人用两天时间猛攻一座只拥有一万多守军的城池,如果说这只是一场低烈度的战斗,那就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而且“坚城”宁远真的是无懈可击吗?袁崇焕在自己的报告中提到“贼遂凿城高二丈余者三四处,于是火球火把争乱发下,更以铁索垂火烧之牌始焚,穴城之人始毙”城墙被凿出了三四处宽二丈的大口子,可见对于明军来说这绝不是一场轻松的战斗。

《满文老档》中记载在这一年的三月十九日,有一个叫刘学成的人给努尔哈赤上书提到了宁远之战,章奏中提到“非辽东、沈阳之人较宁远寡而弱,枪炮较宁远少而钝也。乃汗自取广宁以来马步之兵,三年未战,主将怠惰,兵无战心也兼之,车梯藤牌朽壤,器械无锋”等语,努尔哈赤还“嘉之”,可见这场战斗在当时的后金政权之内也是被看作是一场大败,在宁远战场上后金败,明朝胜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明朝的损失问题。除了觉华岛的粮草被焚毁之外,明朝还有很多的损失,清实录记载“大兵将至右屯卫,守城参将周守廉率军民已遁。帝令八官领步兵四万,将海岸粮俱运贮右屯卫。大兵前进,锦州游击萧圣、中军张贤、都司吕忠、松山参将左辅、中军毛凤翼,并大凌河、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七城军民大惧,焚房谷而走”以上这些地方人跑光了,房屋烧光了,后金政权人没有抓到几个,但却获得了大量的粮食。那袁崇焕能否保住这些地方呢?

答案是不能,后金军在路上捉到明军的哨探,审问之,俘虏回答说““大明兵右屯卫一千,大凌河五百,锦州三千,以外人民,随处而居”右屯守军一千人,大凌河堡守军五百人,锦州城才三千人,袁崇焕的宁远最多,也不过一万多人,山海关倒是有五六万人,就是不太堪用,而努尔哈赤此次出兵集结了五六万人,试想一下以上这些地方除了宁远之外就算是抵抗了又能怎么样呢?无非就是人粮皆失,仅此而已。说到底,万历以及天启初年辽东局势已经糜烂到难以想象,袁崇焕以一万多人坐镇宁远,他的实力也只够保住宁远一座城池。

总结起来,在后金政权的这次军事行动之中,是又抢到了粮,又在明朝的地盘上杀了好多人,只是在宁远城下碰了一鼻子灰,不过相比于一天就丢的沈阳,集合了三到四万人结果三天就丢的辽阳,不战自溃的广宁,对于当时的明朝廷来说这确实是值得表扬的。
所以说这场战斗翻过来调过去也就是这些而已,一场无可奈何的防御最终取得了胜利,没有那么伟大,当然更没有一些人说那么无能龌龊,有的只是无奈而已。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