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法中“避”字为何多写一横?

2022-03-07 13:47 作者:墨点课堂  | 我要投稿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避暑胜地,在修建避暑山庄前,承德只是个小山村,康熙在经过数次北巡后,亲自择址相地于此。“避暑山庄”传为康熙御题,康熙题毕后,臣僚发现康熙写错一个字,把“避”字的“辛”多写了一横,但无人敢当面指出。



历史上最不缺的就是“马屁精”。一臣忽然抚掌大赞曰:康熙爷将“避”字故意多写一横,其中大有深意,盖指“江山永固”之意也。于是乎,大臣们纷纷首肯,称赞绝妙,谀声不绝,绕梁三日……


于是这个错字传为佳话,以至于现在每每介绍这块牌匾都还会被提及。其实这只是故事,“避”字为何要多写一横,我们还得从古文字谈起。




书法趣谈


先看篆书中“辛”的写法:


汉《袁安碑》


我们都知道楷书脱胎于隶书,隶书脱胎于篆书。在篆书向隶书演变时,要把圆转的笔画,转为硬朗的直画,在转的过程中出现了小状况。


如果把篆书中部弯形的小笔画忠实改写为直画,则“辛”字下部为三横。如果把篆书中部弯形的小笔画看作是两个点的连写,则“辛”字下部为两横。


自此,篆书演变为隶书,形成了如下两种写法。这两种写法在古时同时并用,长期存在,哪种都不为错。





然后隶书演变为楷书,仍然是两种不同的写法(分别出自王羲之和《灵飞经》)。




当然,包含“辛”部的“避”字也一直是两种写法并行。


隶书:




楷书:




包含“辛”字的其他字也是这样,如辟、辞、辜等(分别出自王羲之、柳公权、欧阳询)。






后来,在开展文字规范工作时,文字工作委员会确定了目前通用的规范字的写法,将多一横的写法淘汰掉了。


不过,书法作品用字,传承于传统碑帖。所以在传统书法作品中,按规范字形写,或按多一横的字形写,都是可以的。



今日留言

你还知道哪些书法趣味小故事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书法中“避”字为何多写一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