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古视今之(茶)一叶尽显中源本,一茶即见世万千
不要问我为什么用原神当封面,问就是想保持我专栏封面图片一致.......

那日在学校超市里买了瓶青柑普洱,虽然我这个人不怎么爱喝茶,但还是很想试试它的味道。一打开盖子,便溢出一股清幽的柑皮香气,但入口是苦涩的,虽略带些茶香,但我说实话,那时下意识地不想咽下去。但秉持着决不浪费的原则,它最终还是顺喉而下。过了一会儿,便有一般回甘在嘴里漫延开来,我那时又沉思了起来。
这,也许是茶的本质吧。
一杯中国茶,醇和清雅,香茗苦涩而后甘,内厚外敛。在我看来,它是包容的,是平和的,而一个“和”字,又正好凸显了中国的本质,那便是“和而不同,茶和天下”。目此,简单明了便可以看出,茶是中国物质性的代表,也会成为中国在文化交流时所运用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彰显的便是中国温文尔雅的机仪之邦之风采,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所以,我可以体会到,茶已经代表了中国,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国人与茶打下了数不清的交道,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茶是吸收了儒家、道家和其余思想的精华一物,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含蓄内敛的品格,也正是我们中国人的品格,古有“茶圣”陆羽,亦有“放翁”陆游。陆游一直将陆羽视作自己的前身,也有诗为证,日:“水品茶经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而诗句中的“竞陵翁”便是指陆羽。陆游一生困顿不任,只好以茶安心,以茶悟道,以茶修身养性,以便他解自己心中无限的愁思。
以后我们高中生会接触一首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其中一联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在我读过后觉得很有味道。试想,一人闲坐晴窗前,手捧香茗,笑观细雨,挥笔落草。在那时的他看来,还是潇洒写草书,悠然玩分茶的日子快活!既然官场不要我,也行,我不当了,你又不能怎么我,反而我更自在了呢!
以茶养性安神,定可天一合一。
茶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令人清静。
我们中国人的特点很明显,大口喝酒表现出的是我们热情豪迈的一面,那么小口品茶便展现出了中国人含着内敛的另一面。饮茶以修身,决不是为了只满足口腹之欲,更像是在培养、在修炼一种清净平和的心境。中华茶文化从内到外,骨子里都透露着一种安恬,你就算只是去站在山坡上,观望那翠绿的茶树,感受拂过茶叶后柔和的风,心便在不知不觉间平静了下来。

茶就是这样,讲究的是决不显山露水,为了更多的是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释放文化的魅力。
茶虽讲究的是一个平和,但不并影响茶对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促进作用。它天然具有开放包容的社会属性,早在千年前便已走出国门,以多种形式传播至全世界。时至今日,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而更是在2019年12月被联合国认可,定每年的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最后我想说,茶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为全世界的人民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使更多的人能够去了解茶文化,进而了解中国。茶味绵长,意境幽远。也正体现出了当今中国人外交的态度,即”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共生”。不管怎样,中国借茶传世间万千,坚定最终必会海纳百川,大道致远!
2023年6月2月
作于考场外
复习后
——风之呼吸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