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席上腐谈》宋 俞琰 (三)

2023-08-07 13:01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1 ​ 真武就是玄武,宋朝为了避先祖的忌讳,改玄为真。 玄武是指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位于北方的天上,五行属水,江南人祭祀玄武是因为不希望有水灾。就如汉武帝在柏梁殿有蚩尾装饰,蚩属于海里的生物,是水精,五行中水能克火,所以才设置蚩尾装饰。又比如黄楼的颜色是黄土色,五行中土可以克水。 朱晦庵说“真武不是一位披发的神明,只是指玄武。所谓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也不是指四个神明。以角星为角、心星为心、尾星为尾,就是青龙。虚危星,就如神龟腾蛇在虚之下,所以称为玄武。真宗时期忌讳玄字,将它改为真。参星有四脚形状如虎,因而成为白虎;翼星如翼,轸星项下有嗉囊,井星如冠,所以称为朱雀。”卢仝有诗句说“头戴井冠”,杨子云说“龙虎乌龟”,正是在说它们。 玄武是乌龟的别名。龟,属于水族类,水属北方,颜色是黑色,所以称“玄”,龟有甲能抵御击打,所以称“武”,其实只是一只乌龟而已。北方的天上七宿排列形状如乌龟,在它的下面是腾蛇星。蛇,五行属火,丹家借它们来比喻我们身体中的水火之交,于是绘出的图画为龟蛇蟠蚪的形状。世俗人不知道这些,以为玄武指的是龟、蛇二种动物。 2 贾秋壑宴请客人吃鳖,其中有一位客人不吃鳖,贾秋壑问“为什么不吃?” 客人说“我信仰真武也祭祀真武。” 秋壑说“真武是龟,你不可以把龟以为是鳖,你龟鳖都分不清楚,怎么管理人民呢?” 因为这位客人求贾秋壑让他当郡守,贾秋壑因此不理这位客人。 座中有位客人趁机起哄说“鳗与鳅也都不能吃了,因为长得像真武的蛇;蔗笋也不能吃了啊,因为象真武的旗竿啦。”满座皆笑。 3 韩退之与轩辕弥明的《石鼎联句》说“时于蚯蚓窍,鸣作苍蝇声。”后人于是说“茶鼎声号蚓,香盘火度萤。”句子虽然对得很工整,但是蚯蚓怎么会有声音,估计又是一位没玩好韩退之诗的人。 退之是因为听到鼎里面的热汤发出的声音如苍蝇“嗡嗡”声,不是讲蚯蚓发出的声音。韩退之利用蚯蚓藏身在泥土中的孔窍来形容石鼎的孔窍。 崔豹在《古今注》中说“蚯蚓还有一个名字叫曲蟮,经常在地下发出长吟声,江东人称为歌女。”这真的是很荒谬的说法。按照《月令》的说法是“蝼蝈鸣,蚯蚓出。”因为蝼蝈与蚯蚓同在泥土里藏身,鸣叫的是蝼蝈,绝不是蚯蚓。吴人称喽蝈为蝼蛄,他们有句谚语说“蝼蝈叫得肠断,曲蟮乃得歌名。” 4 晦庵说“现代人以为玄武是真人圣人,并画龟、蛇在他脚下,已经很没有道理了,还有更没道理的,就是把天蓬、天猷及翊圣画成四圣(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的样子。” 5 ​ 医家以为人身上的肝属于东方木,因而人的魂藏在肝里;人的肺属于西方金,因而人的魄藏在肺里;后来才有道家的三魂七魄的说法。 魂真的是三吗,魄真的是七吗?我以为“不是”,那是因为九宫的数是以三居于左,七居于右。白玉蟾的三龙四虎说法也是如此,因为太玄以三为木、四为金。 6 苏子由说“古时候的人说肾长在左边,他的腑膀胱是右命门,肾腑三焦,男的用来藏精气,女的用来怀孕。按照这个说法来推理,三焦都如膀胱,是物质有形状可以看见的。而王叔和却说三焦只有名字没有形状,不是很荒谬吗?” 曾虎臣说“按照《白虎通性情篇》的说法‘上焦若窍,中焦若编,下焦若渎。’”根据这个说法那么三焦可以是人的形状,叔和(王叔和,晋代医学家。)既然是不通过认真观察而说的话,难道子由也忘了曾虎臣说的话吗? 我听有位隐居的高人说“三焦就是黄庭。在《丹书》中说心火、肾火、膀胱火汇集在这里,进行猛烹极煅,所以称为‘三焦’,焦是形容武火的称呼。” 沈存中也说“黄庭有名而无形。”这和叔和的说法相同。 我们可以看出存中不知道黄庭就是三焦,叔和不知道三焦就是黄庭,而曾虎臣以为三焦有形状,他也是依据《白虎通》所分说有上、中、下,那么这种说法也不对。 7 《丹书》说“奇经八脉,只有任、督二脉是人身体的阴阳之海,寒、暑、燥、湿、风贞元,此为机会。”任脉从中极之下开始,往上到毛际,顺腹部的上关元到达咽喉,这属于阴脉之海;督脉从下极的腧开始,在脊里往上到达风府入脑,上颠顺额头到鼻子,属于阳脉之海。 运行尾闾,如白鹿寿五百岁,指通督脉,乌龟也是长寿的动物,但因为乌龟能闭息伏气,指通任脉。又如果能通任、督二脉,那么贯尾闾、通泥丸,于是百脉皆通。黄庭经说“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 天经说的就是黄道,黄道是太阳、月亮的运行轨迹,在人的身上说的就是任、督二脉,人身上天经是指呼吸在人身上的运行轨迹。 8 ​ 子曩的儿子刚生下来时,不哭也不吃乳,第三天便死了,不知道是什么病。 后来读了医书《保生方》《三因方》,皆说“新生的婴儿要是不啼哭也不吃乳,那是因为在剪脐带时肚脐进了风,从肚脐向上顺着胸喉攻到下胲、齿龈,然后在下胲、齿龈当中结为如黄粟大小的一粒,疼不可忍,所以婴儿不啼哭也不吃乳,要是能用指甲挑破这个如黄粟大小的一粒,流出一些黄脓,婴儿便能啼哭也能吃乳。” 我将这个发现教给很多人,也因此救活了好几个婴儿。 按照《素问》、《难经》、《甲乙经》里面都说“任脉,从中极之下开始,一直到达毛际,是顺着腹中的上关元到咽喉。”又,按照朱肱的《内外二景图》说法“在上下牙齿缝中间的龈交二穴,是任、督二脉的交会处。”我这才知道初生的婴儿,之所以会不啼哭不吃乳,是因为风入任脉的缘故。 9 木渎酒肆有位姓吴的人,夜里精滑不禁,各种求医吃药都没用。 我便教他一个极为简易学的法子,就是收胁腹缩尾闾,闭上眼睛不见光,想着头顶着块石头,随即引导气从背后一直往上入泥丸,而后从咽喉向下归入丹田。没规定多少遍,行住坐卧随时都可以,并交代他要配吃《既效方》的保真丸。 他一直没吃保真丸,只是运行我所教导的运气术,半年后我再遇见他时,他面色像桃花一般,夜里精滑病症也已经痊愈。这个运气术也可以治疗头风。 10 道家的旁门术,有鼻吸气口吐气的说法,认为这样不漏。既然有吐气怎么可能不漏,开始我并不相信,后来亲自试验了下发现真的是这样。这个方法也可以治疗梦遗。 11 世俗坊间有所谓的三峰采战之术,说是黄帝玄素所传的,他们说“知道为何容成公、彭祖这么长寿吗?就是因为他们懂三峰采战之术。”很多士大夫竟然相信这些鬼话,很多人因为三峰采战之术而死,真是悲哀。 葛洪比喻人在行三峰采战之术时如冰盆盛汤,羽苞蓄火;或者如舐刀刃之蜜,探虎穴之子,这样的比喻还不能够说明很危险吗? 12 《北梦琐言》记载唐朝的相国夏侯孜学了彭数之术,于是按照彭数之术取悦一娼,娼不能奉承,以至于引起尾闾之泄而死。 我的外祖父闾丘公在任大理评事时也学会了彭数之术,从此脸色如桃花一般。七十岁那年,也被彭数之术害死,和夏侯孜一样,丹家有句形容这样死法的词句叫“桶底脱”。这是因为人在中年的时候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因而能翕缩闭固,可是到了晚年精力衰落,没什么精力去翕缩闭固,这一没把好关便一夕而倾倒殆尽。 13 ​ 九华山的杜安仁造了《先天大学性命书》一共九篇,书里面议论滔滔,方方面面都讲的足够清楚,有人说这部书曾经进呈高庙。 我看里中他所写的《进表》说“过以相与者,必能济衰。”符合大过的卦辞枯杨生梯的说法,这分明是房中术,这人是借《易》中的文辞来修饰自己的说法,此道绝对不是清净无为。 14 覆山子詹谷在注解《阴符经》时,认为经中说的“奇器”是指未经人道的处女,这可真是太超过极限了。他又注解《参同契》,可以说是穿凿附会的胡乱注解,这人是魏伯阳的罪人。 真西山还给他的注解作序,本来儒士应该视这种书为异端,真西山不认真研读此人的邪说,所以被人忽悠了。 15 三谷子的《金丹百问》,其中第三十八是这么问的“人之生,如何分男女阴阳?” 说“男先感而后女应之者,必生男也;女先感而男后应之者,必生女也。男女神和气顺精全,即生端正福寿之人;若神伤气惫精亏者,即生怪状夭薄之人。”(大意:前一段生男生女指交合过程男女的反应,后一段指健康的男女交合能生健康的宝宝,如果男女精气不足疲惫勉强交合,会生不健康的宝宝。) 三谷子姓丘名山,字安道,江右边的南城人。三谷,是他所居住的地名。在乾道初年遇到金华老人,学会了金丹之术,于是造了《金丹百问》。 16 云间储华谷的《祛疑说》说“开气为男,阖气为女。一阖一辟,男女攸分。”宜春李玉溪注解《玉皇心印经》说“男女禀受同也。但感合先后,而分阴阳耳。” 17 《褚氏遗书》说“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精入为骨,而男形成矣。阳精先入,阴血后参。精开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大意:女的先排卵,男的精子后进入卵中受孕是男的。如果是精子先到达子宫,而后女子才排卵参与,生女的。) 施肩吾在《钟吕传道集》中说“父精先进,母血后行,血包于精而为,女;母血先进,父精后行,精包于血而为男。”肩吾是延续褚氏的说法,正好与三谷子的说法相反,不能不分辨啊。 18 我三十年前,曾经和燕山温次宵总管在晚上探讨生男生女的方法。次霄按照三谷子与储华谷的说法,并且说“孙思邈的天癸一日二日的说法不可取。”讨论到白玉蟾说人的气血盈虚很像月亮时,他引证了《素问》里面的“月始生则血气始精,月郭满则血气实,月郭空则经络虚。”人的气血在从月上弦到望(满月)是盛,从下弦到晦(看不到月亮)是衰。有说法“月郭满,鱼脑实;月郭空,则鱼脑减。”蛤与蟹也是如此。《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的说法不会骗人。 我曾经见到很多士大夫总是生不出儿子,于是和他们讲了人的气血与月亮有关,后来他们也都生了儿子。但是能不能生育,这个和天命有关,不是人力可以办到的。 19 医书上记载求男的方法,大多引用了《褚氏遗书》的说法,很耽误人。我的家乡有一位贵族公子,连续生二个女儿,后来他的小妾又怀孕了,这位公子很开心对我儿子说“如今这胎一定是生男的,我学了褚氏法。” 我孩子笑着说“如果你用的是褚氏法,我看你又更弄一瓦。”果然后来有生了个女孩。 我于是告诉他丘三谷、储华谷的方法,一年后,便生下一男孩。

《席上腐谈》宋 俞琰 (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