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申论的“刻板印象”,你有几个?

2022-03-30 14:13 作者:半月谈公考  | 我要投稿

很多小伙伴感慨读不懂“申论题干里的潜台词”,所以常常出现“答不到点子上”的问题。这其实是既普遍又严重的问题,也是备考人会不会变成“资深门外汉”的关键问题。


还有“申论就是抄材料”“语文不好就学不会申论”“大作文有金句涨5分”等等刻板标签实在太多,被困扰不堪的小伙伴实在需要一个公考界“觉醒时代”的到来。


△ 图片源于半月谈新书《申论八讲》


谈哥整理了几个top刻板问题,逐一来给大家详解一下,帮你重新认识申论与申论学习。


01

申论就是抄材料吗?


很多小白的常见问题是,认为申论就是“材料的乾坤大挪移”,但却发现用“移花接木”的材料搬运打法常常失灵。


材料为王,的确是共识。但“梳理材料”≠“设计答案”,简单来说,“大挪移”是思考加工的过程,“提取+拼凑”≠好答案


△ 图片源于半月谈新书《申论八讲》


市面上“技巧性”的噱头太多,比如万能八条写措施、“着、了、过”词语分析法等,属于偶发性管用方法,局限性很大,系统性原理学习、掌握本质技术才是正道


02

公考就是门槛测试?


说到公考,很多小伙伴认为是“带着镣铐跳舞”的申论和“挑战智商”的行测的组团考查,但却一直没明白公考到底考什么。


行测与申论虽是两张卷,但彼此不是割裂的。把“通识知识+统筹驾驭”的行测脑袋,用在“看得懂、理得清、列得明、写得好”的申论写作上,才是复合型人才


但更重要的是,公考不仅是入门测试,更是职业能力的测试。


△ 图片源于半月谈新书《申论八讲》

所以,备考的过程不是模块化、单一化的解题理解,学会串联与并联,就可以把书本越学越薄、越学越透。


03

阅读理解不是“话里有话”?


没有白给的申论材料,每一句都有用。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可能蕴含着很多“隐含信息”。


△ 图片源于半月谈新书《申论八讲》


申论阅读,既要学会读懂“显台词”,也要读懂“潜台词”,还要避免不必要的过度解读


比如“某地地广人稀”,可能隐含耕地资源禀赋差、土地利用率低、人口结构失衡等多种信息,如果第一步“看懂”都没做好,那么后面的答案覆盖点也难全面。


《申论八讲》带你重新审视申论材料和出题角度这清奇的学术清醒真是公考界的一股清流。建议对申论一知半解的考生都去体会一下,把思路打开。


04

公文写作就是格式?


应用文写作是实战性最强,与机关公文贴合度最高的题目,因此特别考验“内行”指数


很多小伙伴常常忽略了应用文的提分作用,作为有现实文样的题型,答案也相对比较“有参考依据”,但格式是基本,内容还是最重要的。


△ 图片源于半月谈新书《申论八讲》


框定材料不能加减取材范畴、限定字数就要统筹好各部分详略比例、规定文体就要按章成文不能跑偏。看着“循规蹈矩”的应用文,其实概念模糊的备考人最多


如果不知道“讲话稿写不写落款”“调研报告写不写下一步计划”“会议纪要写不写列席人员”,那么赶快去买书认真来读吧,一文写对多得5分不香吗?


05

勤奋就是多刷题


这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在追求“质效合一”的当下,高标准的判卷从来不认可“低质量的勤奋”


△ 图片源于半月谈新书《申论八讲》


知识迁移有三个阶段,即组织串联、提取应用和取用自动化。当备考人学会了把知识与原理叠加在一起,那么就好像熟练驾驶一样,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就成了自然而然的动作,融会贯通也就打通了知识壁垒。


06

大作文就是模板+金句?


很多理科的小伙伴总认为,大作文是给语文好的人准备的。其实,现实考情下,遭遇文理PK时,语感好、逻辑强的选手赢面更大,跟文理无关


△ 图片源于半月谈新书《申论八讲》

大作文作为申论考试题型,不是“赛诗会”也不是“理论研讨”,更多的是考察“根据材料去调动知识储备、展现逻辑分析能力”。


金句只能是恰到好处的点缀和总结,结构和逻辑才是文章基本骨相。模板带来的捷径的坑,需要更多精力去填补从收益比的角度看,不适合精明的备考人。


好教材能够教会学生搭框架而不是模板,尽可能打造“个性化思考”的带感文风读起来有新鲜出炉的笔下烟火气,而不是看着精致的隔夜面包。


《申论八讲》致力于帮助考生实现高质量的精准备考,用更优秀的自己实现上岸人生。新书囊括核心素材、提供权威解题视角,现预售已全面开启,现在购书还有惊喜好礼,快来下单高效学习吧!


【私信谈谈可了解详情】

配申论八讲同名录播课

呼应书本干货

有趣有料 直击申论本质


申论的“刻板印象”,你有几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