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以心物参半的视角浅谈一些被附加于年轻人身上的社会问题

2022-12-20 14:38 作者:妖妖卡莉_YYkr  | 我要投稿

       现在是2022年的12月,也是今年的最后一个月,而按照农历的惯例,2023年的除夕夜也比今年的在公历上早上那么几天。没错,即使在经历了这依旧混乱且见证了不少了历史的2022之后许多兄弟他可能还没有完全缓过来,但我也必须提醒一句,距离新的一年已经只剩下短短的一个月了。

       也正如同时间和岁月总是在不断流逝,昔日的少年也在潜移默化间逐渐成长,那些正好卡着大信息化时代所诞生的90、00后们终于褪去了稚色成为了这一代的“年轻人”。而作为一位在21世纪茁壮成长的年轻人,或许我们的童年远远不像自己家的上一辈那么困苦艰难,在生活质量上也有着质的飞跃,但大部分人却因为思想上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没办法好好享受现在这份老一辈梦寐以求的“幸福”

       可以说,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快速到难以被完全适应的社会发展,这一代的青年绝对是有史以来最为多愁善感的一代。而且正因为手机、电脑和网络的诞生,人们也不得不更早地接触到一些和传统理念背道而驰的社会真相。

       所以说,相信只要作为一个正常的“当代青年”,近几年围绕自身的问题已经不单单局限于学习成绩和工作前景,反而类似于“内卷”、“躺平”的概念和“生育率”、“人情世故”之类的社会问题也进入了这一部分人的视野。终于,在家中长辈越来越多的担忧和不理解下,这群过去的小孩子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像现在这样只因家庭和传统的束缚为未来盲目努力真的有什么意义吗?”

      而对于在内心里出现过这个问题的人来说,想必无论是否有所意愿,都已经或多或少地被各种鸡汤和毒鸡汤喂过好几遍了。今天,作为一个极其脱离主流现实的人,我也不想重复那些老生常谈的经验和建议,而是以一个心物参半的视角浅谈一下我个人的见解。

      首先,让我们说说为什么会出现“内卷”、“躺平”之类的概念吧。如果以一个较为普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主要源于社会快速发展下房价和物价飞速增长,年轻人的经济压力随之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希望和梦想,转而只为眼前的一己私欲而活。这种从物质生活角度上入手的观点肯定是完全没问题的,毕竟在这个大众群体逐渐失去信仰一切向钱看的时代,谁手上有着更多的钱几乎已经成了衡量一个人的绝对标准;所以无论是前者“不惜一切代价只为让别人也和自己一样累”的病态斗争思想,还是后者“衡量了付出和回报之后选择放弃思考”的残念无奈之举说到底都是有迹可循的。

      而在这个基于物质的基础上,我觉得这些新时代的“觉醒思想”和它们所额外滋生出的生育率下降问题其实都源于一种“现实和家庭传统之间巨大的割裂感”

      时至今日,即使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有着越来越多紧跟时代的新观念,但也不得不承认,国内的大部分家庭都依然处于一种相对传统和保守的环境之下。虽然如果我要这么说的话,可能许多兄弟他会表示自己家的长辈有多逆天有多不合常理,所以我们不如把这个观念稍微更正一下——“至少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上,国内的家长还是极其保守和传统的。”

       至少,对于每个家长而言,无论自己的品行有多烂,只要不是后悔把自己的儿子女儿生下来的,一般还是想要循循善诱地教他们一些更好的东西的,比如说“努力就能成功”、“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多做善事和好事都是有意义的”之类的绝对性大道理,亦或是“多读书成绩就变好了”、“少玩游戏多做作业”、“以后和隔壁家大哥哥一样找个月入十万的好工作”之类至少他们自己认为对的道理是吧。

       当然...实际上他们自己也知道,实际上当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发现,这些道理大都是些空话,世界并没有自己说的这么美好,人均学历初中的家长们小时候就知道读书要靠天分,而且凭自己的关系圈一般也没给你找个什么好工作的能力。(

       但是吧,无论任何,这都是你长大之后才会理解到的时候,至少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到那时就算真正醒悟过来也已经晚了,自己的孩子也会像自己过去那样过上老一辈把框架大致设定好的人生。不过可惜的是,现代的小孩子接触信息的速度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快,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们这么讨厌电子游戏和动画漫画了,不单单是对玩物丧志的担忧,更是害怕自己的子女更早的去接触到世界上更坏的那一面

      然而比较巧的就是,其实我们这一代就已经过早地接触到了世界更加真实的一面,从而开始怀疑自身过去被长辈所灌输的理念是否正确,自己又是否需要按照他们所指定的道路继续前行。而反映到现实层面上,直接就是学生逐渐不想学习,而毕业生也不想去工作,至于结婚生子?那不是纯纯骇人鲸吗?

      “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是过去学生所听到的全部内容。而现在大部分人都知道了这句来自爱迪生的名言还有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于是...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到底缺的是那1%的灵感还是那一直都在付出的汗水。当然,如果从这个角度开始想的话,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慢慢开始记恨那些从根本上教自己否定天赋的家伙就是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学校和老师都不喜欢提起这句名言的根本原因(

       而如果要让我来解读这句话的话,我可能会说“你每有1%的灵感就意味着可以少付出99%的汗水,但如果你愿意付出这额外的99%,即使或许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但至少也比不付出要来的更有实感。”。

       说到底,人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在旁观者视角下不太聪明的物种,他们总是会做出很多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但正是这些无意义之举,让人成为了异于机械活生生的物种

      至于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小青年都不想要结婚生子的话,其实按照这个思路解释起来也相当简单,“我自己已经被父母的努力论骗了十几二十年,难道我还要生个孩子重复这个曾经让我自己遭过罪的过程吗?”。这既是出于对真实世界的失望,也是出于对自己能力不足的无奈。

      现代教育教会了人们理性思考,而往往理性思考的结果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这种听起来很不负责任但意外真实的答案。当然,其实生育率这种玩意它甚至都不是一个可以被人为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是一个纯粹只能观望的社会现象,这种人口逆增长的趋势恰好证明了我国年轻一代生活质量的上升,也让更多年轻人已经在许多方面上脱离了家庭和传统的束缚成为了不可否认的现实。

      直到这里,虽然看起来哥们像是在为“躺平”“不结婚”之类的理念正名,但实际上这也是只是结合现实所得出的一些可悲事实罢了。的确,我个人并不排斥这些理念,加入这个群体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多,但总归对于现在的社会环境而言,这些即将“突破传统束缚”的理念依然是不太能被接受的,这也意味着如果你想这么做也得付出巨大的勇气。

      就前段时间,我也曾经在某个比较神奇的地方遇到过一个只有17岁就已经辍学了的少女,虽然同为“辍学阵营”的同志,仅仅只是大上四五岁的我应该和这种兄弟挺处得来的,但直到听见她口中那一套一套借着“躺平”、“摆烂”的说辞为自己的逆天行为做开脱的举动,我也明白了这种看似无害的新潮理念被传播到未成年人群体中有多恶劣。所以说,要考虑“躺平”也至少等心智成熟了再说吧,除非你也想体验一下被周围所有人当成神经病的感觉。(那兄弟还一直借着原、农、鸡、光遇试图跟我搭上话,只能说...并不是所有人在离开学校之后还能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

      所以到这里已经说了这么多,相信很多聪明的兄弟他也看出了些许了端倪,那就是为什么“学会理性思考”“突破传统束缚”“自我规划未来”这种听起来新颖且没有坏处的优秀理念会造成这么多的社会性问题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依然作为主要财富控制者的老一辈的理念是不可能被改变的,至少直到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完全成长为他们之前,新老理念之间的冲突是不会停息的。不过可以预见到的,或许再过那么几十年,当这一点成为现实之后,这些问题就不会继续存在了,当然,比起这些问题被解决了,更有可能的是这些问题已经算不上什么问题了

     就和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流逝一样,时代也不会停止变迁、停止理念更替的过程,即使在这个过程中它并不会选择那些更加正确的理念,但至少它会选择被更多人所渴望、所认同的部分。比如说...“当一个问题无法被解决的时候,就让它变成社会的常态和主流吧。”

 

      主要的部分到这里的话基本上已经结束了,而在接下来,我会以一些更加唯心的角度探讨一下那些“很好但不适合现实社会的传统理念”在当代的定位和意义。

      首先,为什么要说那些优秀的传统理念并不适合现代社会呢,是因为现在的社会比起以前变坏了吗?还是现代人比起古人更加铸币更加不可理喻了呢?其实这两者都不是,单纯只是这些好的理念从古至今就没有适合过时代。(

      毕竟,放眼整个人类史,几乎在任何时期作恶得到的短期收益都远远比老老实实工作得到的要多得多,这一点是完全没有变化过的。而现代和以前不一样的是,过去的人们一辈子能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他们可能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打着擦边球的歪门邪道可以名正言顺地从其他人那里得到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财富;但现在可就不一样了啊,在网络的推动下各种各样的信息开始飞速地传输到每一个人的手机上,那些在过去可能永远也不为人知的恰烂钱方式到了今天都变成了有手就行的活,我称之为大烂钱时代。

      那既然在这种大烂钱时代,能够阻止你赚钱的是什么呢?说来惭愧,就是你的良知、善意和正义感这些好的要素。(

      然而更可惜的是,以上提到的要素放在今天,甚至都不是什么能够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东西,对于一个成功的人来说,有没有钱和有多少钱就是绝对的指标,在这个基础上,品格和道德地位甚至都是可以用钱买来的东西。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良知、善意、正义和公正这些好的地方可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嘛?至少在完全的唯物思想上,它们是属于感性的,更偏向于虚无的唯心主义的产物

       所以,如果你也这么觉得,并一直都走在一条充满钱途的迈向成功之路上的话,那么恭喜你,现在就可以关掉这无聊的文章,并且把哥们加入黑名单之中了,因为至少哥们是不太愿意再见到你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其实是不太认同完全纯粹的唯物思想的,即使它可能会让人变得更加成功,但也从根本意义上否定了人这种物种该有的特性。在这里,我并不想争论人格中美德的部分是否存在意义,反而还是那句话,“正因为会做许多无意义之举,人才是完整的。”

       法律是约束一个人的底线,但道德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所以整天把法律挂在嘴边的人多多少少估计都有点问题,只可惜,这样的人还会越来越多,他们往往还会反过头来骑在那些遵守本分的人头上作威作福。

       而更加可惜的是,往往等待一个恶人得到他该有的报应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做的只有逐渐远离和淡忘,在这个过程中不堕入复仇和作恶的歹心之中可不简单,因为你甚至得不到什么实际意义上的东西,唯一能支撑着你前行的只有那颗或许还依旧热情的本心罢了。

      所以说,很多时候也不要去耻笑那些离群避世的家伙们,可能他们也单纯只是不喜欢这个可能不太美好的世界,并选择不去破坏它罢了。

      至少,我依然很庆幸那个作为失败者的自己正因为一无所有,才能在任何利益和道德的抉择中可以斩钉截铁地选择后者。

      那么,你呢?

     

以心物参半的视角浅谈一些被附加于年轻人身上的社会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