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储能系列2——抽水蓄能优劣势和产业链
快车通道:
怎样学习碳领域的相关知识?(免费系列)
9月22-24日碳资产管理课程,你值得拥有!
各类储能技术度电成本分析
国内储能项目进展系列汇总
户用储能系列汇总
户用储能成本与收益计算系列汇总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长时储能系列的第一部分:长时储能的推进节奏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二部分:抽水蓄能优劣势和产业链
一、原理:依靠水的重力势能作为介质储能
抽水蓄能,是机械储能的一种,在电力负荷低谷期将水从下池水库抽到上池水库时将电能转化成重力势能储存起来,在负荷高峰时利用反向水流发电,综合效率在 70%到 85%之间。

二、优劣势:储能技术成熟,但选址受限、开发周期较长

1、优势
当前最成熟的储能技术,度电成本最低。在不考虑充电成本且折现率为 0 的情况下,抽水蓄能仅有 0.207 元/kWh 的度电成本,在各种储能技术中度电成本最低。
2、劣势
1)地理资源约束明显,远期来看无法足量的满足储能需求。
虽然抽水蓄能不具有化学电池易老化和储能容量限制的问题,但是它对于地理因素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说只能建造在山与丘陵存在的地方,上下水库要求存在于较近的距离内,并有着较高的高度差。并且在高度差不明显的条件下,抽水蓄能电站所能达到的能量密度相对有限。
2)初始投资成本高、开发建设时间长,在风光建设超预期的时候,储能资源无法及时匹配。
抽水蓄能电站的建造成本较高、开发周期约 7 年。一个 120 万千瓦的电站通常需要 60-80 亿元的投资。
三、产业链:主要涉及投资、承包、设备商
在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中,涉及的主要公司为投资商、承包商、设备商。
在投资运营环节:国网、南网为主要投资运营企业。
截至 2021 年底,国网在运和在建抽水蓄能规模分别为 2351 万千瓦、4587 万千瓦,占比分别为 64.6%、 74.4%,在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和运营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
在承包环节:中国电建份额占比最高。
抽水蓄能项目主要采用 EPC 模式,由中国电建等建筑商规划设计,承担建设项目。根据中国电建 2021 年 5 月公告,公司在国内抽水蓄能规划设计方面的份额占比约 90%,承担建设项目份额占比约 80%。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涉及上市公司的主要为设备环节:行业竞争格局长期较为稳固,主要参与公司有三家,“两大一小”,“两大”为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 “一小”为浙富控股。

全国在运抽水蓄能投资企业分布(万 KW):

全国在建抽水蓄能投资企业分布(万 KW):

四、产业化:最早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装机总规模超 36GW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数据,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已投产的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为 36.39GW,中国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占全球的比例,从 2010 年的 17%提升至 2021 年的 28%。

从单个电站规模来看,目前国内最大的为惠州与广州的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均为 2.4GW。竣工于 2011 年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总投资为 81 亿元,设计年发电量为 46 亿千瓦时;一期竣工于 1993 年、二期竣工于 1999 年的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总投资为 60 亿元,设计年发电量为 49 亿千瓦时。

长时储能系列的第二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三部分的内容:压缩空气储能优劣势和产业链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市场展望,中国碳价调查,碳交易,碳资产,大宗商品碳关税,碳关税专家交流,欧盟碳关税计算,碳减排制度,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ISO14064-1,碳计量,碳排放,低碳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案例,可持续发展调研,循环经济,ESG,钢铁ESG,乡村振兴
CCER制度,CCER项目减排效益测算,林业碳汇,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碳汇造林方法学,林业碳汇专家交流,绿色金融
碳中和,电力碳中和,水泥碳中和,玻璃碳中和,化工碳中和,钢铁碳中和,电子制造业碳中和,CCUS,氢能,抽水蓄能
智慧园区碳中和,零碳智慧园区案例,华为零碳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智慧建筑碳中和,商业建筑碳中和,房地产碳评估,智慧交通碳中和,数据中心碳中和
汽车碳中和,汽车行业碳中和,中国乘用车双积分,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新能源汽车人才供需
绿电,绿电专家交流,电价政策,电力市场政策,澳洲电力危机解析,新型储能政策专家交流,户用储能,户用储能成本与收益计算,欧洲户用储能专家交流,国内储能项目进展,虚拟电厂
锂电池,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发展趋势,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动力电池全球市场格局,锂电材料专家交流,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石墨化专家交流,4680、麒麟电池专家交流,电池隔膜行业竞争壁垒,磷酸锰铁锂
付费服务(零碳工厂、零碳园区):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各类园区的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