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昌医学院读康复的沉浸式体验(附:我在南昌医学院学习抗大腿的日子~ )
“腿断了找你康复可以打折吗” “……我可以给你打骨折”
“我觉得康复是一个朝阳行业“
“康复治疗挺有前景的,就搞搞养老嘛“
康复治疗学,多多少少被外界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不过既然在我填的80个志愿里,好巧不巧的就被它选中了,那就去学吧,去学不被定义的康复治疗。
1.康复初体验,当“老师”,看年会
大一开学没多久,老师说南昌刚好有一个康复治疗年会,让我们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报名前往,那会疫情还不严重,我们怀着饱满的热情,揣着不太聪明的脑子去了。


年会是在一个看起来很精致的大酒店里举行,印象最深的是入场的工作人员不知道我们只是学生,客气的称呼我们 “XX老师”,以至我的几个戏精同学在会场外进行了“领导握手”仪式——“哎呀张院长好久不见。” “王老师,竟然在这里碰到你”。
会场有很多房间,不同领域的专家各自开设讲座,每个房间人都很满,座位不够只能站在最后一排听,时不时还要被录像大哥赶一赶:“来来来往过去挪挪。”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的康复治疗师,虽然啥都没听懂,但是不妨碍我觉得康复治疗学这个专业,还蛮不错的。
社会不但需要果蔬药材,却也一样迫切的需要蔷薇与地丁。其他临床科室救人命,康复科提高生活质量。跟专攻某一领域的其他医生相比,我们就像一张杂粮煎饼,薄脆的外皮里面,是解剖、生理、针灸、推拿、影像、心理……什么都得会点儿,什么疾病都得了解点,我也听同学调侃过:“除了康复什么都学了”。然而百川东流,才能掀起洪波萧瑟,海纳百川,才能托起日月之行,既然专业赋予我们多元的学习,那说不定我们就是要干大事儿的人---有所专而又多能,精于一而又博学。
于是我们抓过小白鼠,逮过兔子,在同学背上拔罐,在自己身上扎针,模仿偏瘫患者步态,以至于忘了正常人该怎么走路……
2.若你遇良师,也许会多爱这个专业一点
是谁,让我大夏天心甘情愿背着3斤的米袋,跋山涉水去没有空调的教室?
哦,是推拿课。

读书期间第一个让我们有“每节课都不想错过”这种感觉的,是我们推拿学小舒老师。除了专业知识的讲解,他老爱跟我们闲聊,讲讲自己做小儿推拿的事情,讲讲工作中遇到的奇葩患者和情况,还带我们“练功”——能不能修仙我不知道,但多少有个保健功效,你看我二十岁,头发也不掉了,腰也不佝偻了,眼睛也看不见了(不是)。
小舒老师的课,总会有其他班的学生来旁听,他的小迷弟对他的崇拜程度,也许跟我们女生追星有的一拼。推拿课上,我们要融汇解剖生理,要了解很多疾病,如颈椎病的分型和鉴别要点,要掌握各类推拿手法,当然期末了还要背书。
因为小舒老师的缘故,我第一次见习,首先去了推拿科。
江西省中医院,推拿科面积不大,摆满了床,我总觉得在这里工作午睡要方便一些。来的患者很多都是回头客了,很自觉的躺好,把脸埋进床上的坑里,我在给一位阿姨放松腰背的时候,她说“对对对,就是这里”;她说:“再往下一点”;她说:“小姑娘这力度还不够,再用点力”。她说完了我也得说,因为她总要跟我唠嗑,于是我们从她这毛病什么时候开始的,聊到中午吃的什么,聊到她女儿上周给她带了个按摩枕但是她不太会用。
推拿科还有很多学校里的任课老师,他们往往都带着几个实习生在做治疗,原本僵直不能动的胳膊,推一会儿,再扎几针,就可以恢复关节活动,这种事情在这里屡见不鲜。不止是胳膊,这里还有脊柱侧弯的青少年,有腰间盘突出的老爷爷,甚至下颌骨有问题的患者。
当我们吃瓜的脑袋冒了上去被小舒老师逮到考影像---问我们左右哪边出了问题。
省中推拿科对面就是康复科,里面总是很多人,患者家属应该可以凑够几桌麻将。外边是全景落地玻璃,公开透明,至少我在外面的时候觉得视野非常的不错,我可以近距离清晰的观察别的治疗师是如何抬大腿做治疗的。



里面各种各样的器械,据说随便一个都比我的身家贵,治疗室标配的大镜子常引起我的思考:你说会不会有治疗师因为老喜欢照镜子而忘了刚刚抬的哪条腿。
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康复人都是很正经的,从功能障碍的评估,到治疗计划的制订以及实施,做一次治疗就算不能证明我们有多优秀,但至少可以证明我们治疗师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3.如果志同道合,那祝我们旗鼓相当
其实看着一个患者,从一开始只能坐在轮椅上,慢慢地可以站立,可以行走,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对吧,也往往在这种时刻,我们才忘记去追求所谓的远方和理想,追求丰厚的薪水和酬劳,单纯的因为自己帮助了一个家庭的希望而感到开心和满足。
纵使再多人说我们就是搬大腿的,纵使康复暂被列为服务业,这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消极懈怠的理由,时代总会摆正我们的位置,努力也必定不会是无用功,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其中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长江,你只盼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起风了,便也就乘长风破万里浪。
铅刀有干将之志,萤烛希日月之光,不甘平凡,就砥砺追求,抓住一切机遇去实现质变,而不是囿于原地,感叹时代的不公;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如若原意守着自己的天地,做好分内之事,也可以成为一个于社会于家国,都有用的人。立足时代创造葳蕤盛世,离不开每个人的使命与实践,我们应当要成为时代中不熄的烛火。
理想主义青年,永不被现实招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