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书笔记(二),坏习惯~
恶习的好处
积习是本性,代表内心需要,先理解接纳,然后才能改造
行为发生——得到奖励——强化,不断循环,形成习惯
那么就回到定义,所以,习惯是在同一情境下,大概率会重复超过一半的行为?
坏习惯跟不好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关系?我喜欢看小说,或者,我喜欢重复在幻想世界,本质因为自己全能自恋,但是,我并不会为了看小说影响工作,上班时间看小说也让我心神不宁,我熬夜看小说,一个月也就几次,不过周末看到好看的小说,中间会不想动弹一直看伤眼这是真的,看到一个好看的小说就想一直看到完结这也是真的,但是,这是坏习惯?
得到的奖励,就是内心的全能自恋代入感
我并没有拖延症,但是我嘴毒。。。我在心里会不断拉踩别人,心中充满了嫉妒不满,这个,好像是在后面,焦虑愤怒那里,属于全能自恋并发症
还有不断的刷视频,我会偶尔这样,但是时间占比真的不多,而且,我是隔一段时间就会觉得这个没意思,比如现在,就觉得小说没啥意思,有点腻味,前一段时间狂刷火爆连连消,但是现在又不想搞了
我讨厌kill time,关于吃,我曾经也是很爱吃,大学的时候是贪吃,但是后来吃都除了聚餐,都不会搞得很撑,后来还经过康宝莱的两年多,能够减肥、戒糖了,工作也是不会畏难,而是有事就赶紧搞,节奏感也不错
我的问题,全能自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全能暴怒,全能无助,容易消极,爱幻想,为了维持自恋高位而去拉踩别人
回到习惯这里,习惯是个性的结果,性格决定命运中间是有很多个链接环的,习惯就是一环吧
性格应该属于三观的一部分,三观决定在每个选择口上做什么选择,而路口不断的选择最后形成了人生路径
我现在是特别特别的明白,成年人只能删选,非常难培养
而且,其实人生的公平,在于三观之下人生经历的感受和归因,那个说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人,其归因就是钱了,很多人都会这样归因——说明这一定不是正确的归因^_^
所以,坏习惯是表面行动,其底层是其经历和三观决定的目标、认知、归因模式、决策模式,不了解这些,解决不了坏习惯

武老师所讲的,并不是按严谨逻辑来编排的,而是一种很易读的方式来安排的
比如坏习惯的第一个好处,得到奖励,那内容中那个做不到努力这个习惯的人,得到什么奖励了吗?偷懒了?减少付出了?这一节讲坏习惯的好处,逻辑是什么,第二个好处说的是立刻收获,其实就是延迟满足,叶教课里面提到的是叫负反馈的战略耐性——属于复盘,或者属于节奏感,而在武老师的其他课里提到延迟满足的能力来自于幼年时期家长的守诺
所以,重新来命名他说的这几点,然后来重新组织逻辑
第一个讲的是坏习惯是表面行动,其底层是目标、认知、归因模式、决策模式,背后是三观
第二个讲的是坏习惯的一种是,想要立刻获得满足感,这背后可能是缺乏目标、缺乏克服困难的动力、缺乏时空感,只想在当下就享受愉悦感——多巴胺的获取有很多种,吃甜、玩游戏、看小说、刷视频、嗑cp什么的,都能获得这种,而真正克服困难才能获得的多巴胺,需要太多动力,并且,很多人没用时间线的概念和空间概念
这个在武老师的焦虑专题里面有提到,焦虑,是把发出的意志的死亡等同于自己的死亡,但我们要建立起时空观,不是现在意志不能实现就自己会死,也不是这种方式不能实现意志就会死,也不是一个意志不能实现自己就会死。。。。。。
所以,底层是什么呢?该怎么从底层往上延展出坏习惯的MECE分类呢?

那说到如何改掉坏习惯,又开始说虚知
想要做到什么,就不能对抗,不要含有敌意
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吸引力法则,还有不羁的灵魂等的共通之处,吸引力法则,比如想要什么,就要在内心里面相信对象正走来,绝对不是自己要征服什么,克服什么——真的,这样走不远,所以,要改变想法,看到自己的钱,我应该想,哇塞,我真的大部分时间都随心所欲哎,这些钱其实不是什么缺乏的东西,而是,就跟我的护手霜一样,对我很有用,然后我就用了,然后用完了我可以再获得,这些是我的小伙伴,我的资源
时间是我换取钱这个资源的资本,这个资本,真的,感谢上天,她赐给我每天24小时,还赐给我健康的机会,赐给我现在不错的现状,艾玛,这不就是天上掉的吗?
本来这资源如何转化和用,都是我自己的权利哎,每天一睁眼,我就有一整天的时间,富有极了!我焦虑个啥呢,感谢这些钱^_^
再比如说那些关系,艾玛,这些也都是上天赐予的啊,我在其中是自由的啊,绑住我的是我自己的想法——在不羁的灵魂里说了,我们抗拒或想挽留某种想法,就把它变成了围墙,给自己画地为牢——又是一个与人无关的事情。。。。。。
所以,坏习惯也是,它是我们的一部分,不要去对抗啊
武老师和迈克辛格都强调了不要对抗,他们都是我很喜欢的老师,我现在觉得自己比较明白这个意思了
坏习惯背后是自己的深层次的需求,我知道,太辛苦了,想要休息,想要休整,身边的声音都说应该去做的事情,其实自己不想做,或者自己想做的事情,太辛苦了,想要用轻松的方法去实现多巴胺、全能自恋、幻想这些
次人格合法,接纳自己那一部分,而不是当成敌人

我想,总结上面的部分,应该按目标-认知……这个成长内核去理解
目标是改掉坏习惯,认知的坏习惯其实不应该被当成敌人,而是我们的次人格,应该接纳,归因坏习惯满足了我们深层次的需求,我们可能通过坏习惯收获了正反馈,可能立刻获得了成就感——现实中的和大脑中的多巴胺
然后决策是,倾听次人格的声音,了解我们的深层次的需求,战略不就是从资源通往目标的道理嘛,比如现在,我就非常想要成就感——想起来我心里很烦不想面对PPT的时候,我是会给自己一点时间看看小说调整状态的,但是只要内心有一点点状态,我就会想尽办法push——比如跟朋友聊天来调节状态
^_^,这里说那种对着镜子给自己说我很好什么的,是一种压抑法,主人格去压制次人格——这不是削弱自己嘛?所以什么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怎么说呢,底层这个人是不是骨子里热爱推销搞搞清楚,真的,学习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点辛苦,但是,我真的是觉得学习是最偷懒的。。。。。。像我弟弟,懒得要命,但是他愿意做饭——因为他骨子里真的还是有点喜欢做饭的,而我,真的喜欢洗碗!!
所以,洗脑法是要不得的,这是一种错误的策略

武老师讲的第四个,想要改掉坏习惯但却行动无效,缺乏使命感——这个也很明显,属于动力层
动力层, 应该从好奇心,持续性,热爱,坚韧,从主动性,责任感,专注,空杯,使命感是最高层次,不应该一上来就要求这个,拔苗助长
像我减肥吧,先洗观念洗了一年半,然后我遇到了起明,有了叶教这位偶像,在偶像的力量下,我开始第一次三个月的戒糖和少油+运动减肥,到了历史体脂率最低点。。。之后偶有反复,但是基本都能控制了,而且越来越跟自己友好相处,运动什么的也变成习惯
所以,知道路径,并且有战略耐心也非常重要啊
愿景,使命感等等这些,是公司层面上的东西,可以不纠结这些名词,搞个人的成长内核就够了,还有三观,还有,在人生的经历中遇到动力——真的,我也没想到从8月份开始,我会因为要给成人高考写ppt而陆陆续续的重新开启了K12学习,感觉这是我以后要做的方向——其实我从大学开始就有这种想象,而我现在,有规划的能力了

动力说到最后,武老师又回到他一直以来的观点——遵从你的感觉,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
叶教曾经给的模型,可能是因为我们理解的不一样,他区分了喜欢的和擅长的,可能他定义的喜欢是爱好,比如,我爱好唱歌,但我并不想每天都唱,但我个人觉得,擅长的除非是天赋,否则必然是喜欢的,因为擅长只有两种路径,天赋+后天努力,持续的努力真的从好奇心打上去的,如果不喜欢,怎么能一路走到坚韧?然后打造出长板?
我觉得选择方向,个人和社会需要两个方向找有交点的,但是社会需要这个真的是太大了,林子大了就无奇不有,我才辞职的公司领导就有跟曾经见识的都非常不一样,个人觉得其实没必要一定有个什么模子套,就像夫妻,真的人家有缘看对眼能一辈子,合适就对了
所以,看自己,想随大流也行,想坚持自己也行,不过有个现实的点就是,你可以决定自己,但是不能决定别人

下面是一些小建议,其实有点像我曾经写给自己的卡片。。。都是有用的鸡汤。。。
分裂是最大的痛苦,不要分裂自己
不要堆积太多没完成的——这个我太知道了^_^,我就不会
我也会每年 的作总结,特别擅长吹嘘自己^_^
先over了,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