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些航天科技产品将助力北京冬奥!

2022-01-10 16:48 作者:CNSA中国航天文化  | 我要投稿

距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冬奥赛场内外,有很多航天产品的身影,它们将共同为冬奥会保驾护航,助力冬奥会成功举办。


国产雪车

 


雪车在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时就已经是正式比赛项目,但是直到2016年,中国才成立了自己的雪车国家队。2019年10月,一院703所接到制造全中国第一台雪车的任务时,甚至没有一个工程师见过真正的雪车。

 

2021年9月10日,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一汽联合研发制造的首辆国产雪车,正式交付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实现了国产雪车从无到有的突破。一次跨界合作,一个跨界的产品,为中国制造的相关领域和中国体育都带来了未来无限的可能。

 

 

冬奥安保系统

 

冬奥安保系统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航天长峰“科技冬奥”项目团队研发,目前已准备就绪。

 

 

该系统主要针对崇礼区界以内、奥运场馆以外的社会面整体管控,以城区、乡村和奥运核心区连线道路的日常治安防控、交通管理、任务保障、事件处置调度、多种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为核心,兼顾奥运场馆区内开放区域,满足国际级大型活动安全保卫、警卫任务等要求的信息化系统。

 

为应对赛时的突发情况,项目负责人小陈牵头成立应急小组,24小时待命,并提前做好车辆、工具的准备工作,项目团队成员每天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刺骨冷风,定时对系统进行3次巡检。他们说,为了确保系统始终在正常状态运行,保证冬奥安保任务万无一失,再苦再累都值得。

 

 

首座体育综合训练风洞

 

2020年10月25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第三研究所承建的国内首座体育风洞正式启用,这个风洞也成为了助力冰雪运动训练的“先行官”。

 

 

自投入使用以来,二七厂体育风洞一直在满负荷运行,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风洞,为国家奥运代表队作出了杰出贡献。2021年8月的日本东京奥运会,就从风洞里走出了游泳运动员张雨霏、杨浚瑄,自行车运动员钟天使、鲍珊菊等4名世界冠军。

 

二七厂体育综合风洞凭借着对细节的孜孜以求,在技术上不断突破。为了多层次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持续强化配套系统研发应用,三所围绕不同场景的训练项目持续升级进阶,将“训练需求”付诸行动,全流程优化训练体验,成效显著。

 

自动气象站
 

去年12月底,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气象装备保障人员完成了张家口颁奖广场自动气象站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将为赛区相关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提升数据精度,降水观测采用目前先进的传感器,可以实现对雨、雨夹雪、雪等不同相态降水的测量。冬奥赛区安装了数十套自动气象站,以多要素的探测信息为各个站点提供精细化数据服务。

 

为了保障观测数据连续、准确、可靠,23所对全部自动气象站点进行超声风加热改造。“我们一直在进行便携站的建设和相关站点的检查维护,不到比赛结束,完善工作不会停止,要为冬奥会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气象数据产品,这是我们的宗旨。”现场气象保障人员表示。

 

医疗救护直升机

 

引擎轰鸣,一架标有“中国应急”字样的直升机飞过北京冬奥会运动场地,这是航天科技集团九院13所在直-8A直升机基础上加改装而成的医疗救护直升机,现已正式列装服役航空救援队伍,将护航北京冬奥会。 

 

 

冰雪运动场地广、危险系数高、地面救援耗时久,为了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实现快速有效的机动救援,应急管理部部署研制任务打造“直升机+医护人员”救援模式。
 

改装后的直升机将变身空中医院,集供氧、输液、除颤、体征监护等功能于一体,可同时护送2名重症伤病员和9名轻伤病员,具备现场急救及医疗护送功能,护送途中可实现生命支持及紧急救治。


低轨宽带互联网系统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公司低轨宽带互联网系统将为冬奥会整体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发挥积极作用。该系统于不久前完成了冬奥倒计时50天的应急通信保障演练。

 

 

空间工程公司利用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 与高轨卫星、地面5G相融合, 构建具备卫星、光纤链路互备、融合泛接入的应急独立核心网及精准业务平台的应急通信系统,能够为紧急、严苛、复杂条件下网络的联通和高质量服务提供良好的补充增强。

 

为确保应急通信保障万无一失,研发团队以临战状态,攻坚克难,开展了车载动中用户站的跑车测试试验,用户站功能正常,状态稳定,并已将用户站安装于应急通信车辆上。同时,机动式信关站也已完成转场部署,正在开展联网调试工作。


来源 | 中国航天报



这些航天科技产品将助力北京冬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