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褶白环蘑-最近华中地区大量出现的蘑菇

粉褶白环蘑(Leucoagaricus leucothites)

绿色为up原话(尽量),帮助理解记忆,蓝色为笔者感想
一、性状
1、
菌体:白色,菌肉较厚, “白白胖胖的还挺雅致”,
00:09
成熟后菌盖程平凸形,“像个荷包蛋一样”,阳光充足的环境下会呈现白色至奶油色
(我也觉得挺可爱的)

菌褶,幼时白色,成熟后米色略带粉色
00:27
菌环:边缘较厚,下表面淡灰色,“比较有特点,很有辨识度”
00:35
补:(百科)菌柄细长,内部松软至空心,长6-15cm,粗0.5-1.5cm,基部膨大。菌环膜质,生于柄的上部,不易脱落,后期与柄分离而能移动。孢子印淡粉红色。孢子无色,光滑,椭圆至卵圆形,7.5-10μm×5.5-7μm。褶缘囊体棒状,丛生,26.7-36μm×6-8μm。
二、不同环境下生长的粉褶白环蘑观察(详见视频)
阳光下成熟期粉褶白环蘑(好可爱~ 像个小帽子?)00:43

树荫下的未成熟期粉褶白环蘑
00:55

关键词:菌环
注:菌环是内菌幕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残留在菌柄上的部分内菌幕。在伞菌子实体幼期菌盖边缘伸向菌柄,由一层薄膜包裹保护菌褶,当菌盖长大展平时薄膜破裂,残留于菌柄的部分称为菌环。
如视频中的幼时粉褶白环蘑,或者你想一下口蘑
三、补充
1、不建议采食(理由详见视频)
01:35
2、毒性相关学术研究(笔者自查补充,仅供参考):
《粉褶白环蘑的鉴定及急性经口毒性研究》
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7919140
摘要:对采集到的野生大型真菌子实体进行形态学及rDNA-ITS鉴定,并研究其小鼠急性经口毒性。结合子实体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该野生子实体鉴定为粉褶白环蘑(Leucoagaricus leucothites);其鲜品和干品均为实际无毒级别。研究结果为粉褶白环蘑的快速识别及食用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正文摘录如图(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