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连续变量meta分析SD的换算,R如何取值?
当meta分析的结局指标是连续变量时,如果两组的基线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就需要用到变化值来做森林图。变化值的换算需要用到一个参数:相关系数(R)。
另一种情况:文献给出了基线、基线与终点的差值,需要换算出终点的数值(mean±sd),也需要借助R。
我们举具体的例子。
假设运动组(100人)在干预前(基线)的BMI均值为32.1±2.6,对照组(100人)基线BMI均值为28.1±2.6,两组BMI的差异显著。运动组干预后(终点)的BMI均值为28.3±1.6,对照组的终点BMI均值为28.3±2.9。现需要评估运动与无干预对照对BMI的影响是否有显著差异。
由于两组的基线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直接比较终点数据显然是不合适的,需要计算终点-基线的均数差值(MD±sd),然后再进行差异比较。
此时将数据代入换算模板(R取0.5),可得到运动组的干预前后变化值(对照组的操作一样,此处不重复介绍)。

可是,当用基线、差值换算终点时,有时候会出现报错,如下图所示。

这是因为基线SD>差值SD,当差值达到某个临界点,就无法正常得到结果。此时,增大R的取值,可得到结果。
上述两个计算,都涉及R的取值,那么,怎么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或更为客观的R值呢?
Cochrane用户指南给了我们答案

看不清楚?我们把关键数据放大展示。


E、C代表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基线SD、终点SD和变化值SD依次为:6.4,7.1和4.5;对照组的基线SD、终点SD和变化值SD依次为:7.0,6.9和4.2。代入公式,得到试验组的R(CorrE)为0.78,对照组的R(CorrC)为0.82。两者取平均值,即为0.8。
回到第一个问题,当我们只知道基线、终点的mean和sd,需要求变化值的mean和sd时,需要用R。而R的计算必须先知道变化值的sd,这不是循环无解吗?
Cochrane用户手册也给了答案,可以借用其他研究的R,例如下方数据就借用了刚才计算的“0.8”。

如果依然使用R=0.5,结果为SD=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