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2023-08-06 09:29 作者:高伊伊的学习日记  | 我要投稿

(一)初生到满月(0〜1月)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一一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孩子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出生1天的孩子,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味道。他喜欢甜的水,他会用力去吸;而味道比较淡的,吸吮力量减弱。出生2〜3天的新生儿,对蔗糖水吸的时间长,吸时停顿次数少,停顿时间短。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明显的注意发生,是在满月之前,大约2〜3周时。这时孩子可以对出现在眼前的人脸或手注视片刻。

4.人际交往的开端

孩子是人,他们从出生时开始,就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要,这是人类特有的需要。

(二)满月到半岁(1〜6月)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满月以后,婴儿的眼睛更加灵活了。他不仅能用眼睛盯着在他面前的东西,视线追随着物体移动,而且会主动寻找视听的目标。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也就是能够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3.主动招人

婴儿早期的孩子,往往主动发起和别人交往。满月以后,哭常常是婴儿最初社会性交往需要的表现,孩子哭时,把他抱起来,他就不哭了。但是孩子一哭,就去抱他,也不是最好的方法。摇摇他的小床,对他说话,做事时在他眼前走动,都可以满足他的需要。

4.开始认生

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也就是说,他对交往的人有所选择了。

(三)半岁到周岁(6-12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儿童身体的粗大动作的发展,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生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婴儿学会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动作,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受大脑——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支配的。大脑皮层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儿童的动作发展和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掌握了坐和爬的动作,有利于手的动作的发展。从半岁到1岁,儿童的手日益灵活,其中最重要的是,五指分工动作发展起来了。所谓五指分工,是指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而且活动时采取对立的方向,而不是五指一把抓,五指分工动作和眼手协调动作是同时发展的,这是人类拿东西的典型动作。

3.言语开始萌芽

满半岁以后,婴儿喜欢发出各种声音。这时的声音和以前不同,音节比较清楚。他可以发出许多重复的、连续的音节,如“爸一爸一爸”,好像是叫爸爸,其实不代表任何声音。他还可以发出一些包含不同音节的连续声音,如“阿-杰一卢一比”等,听起来像说话,其实不是说话。

4.依恋关系发展

出生后第二个半年,孩子开始用“前语言”方式和亲人交往,这是没有真正形成的语言。但是,这种前语言交往方式,表明了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种交往,使亲子之间有了相互了解的萌芽。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