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战役,清军屠杀七千名降兵
崇祯十七年末,清军在夺取河南之后,准备进攻陕西,12月22日,清军逼近潼关,李自成知道守卫潼关的潼关的巫山伯马世耀手下只有七千人,于是亲自同刘宗敏、刘芳亮等来潼关支援。

清军在潼关城墙十里外扎营,等待红衣大炮的到来。从12月22日到弘光元年的正月十一清军正式攻城,双方多次爆发冲突。
“二十九日、贼将伪汝侯(李自成骁将刘宗敏)据山为阵、以拒我师。前锋铳领努山、鄂硕等、率兵趋拔贼营。贼兵迎战。护军统领图赖。率骑兵百余人直前掩杀。斩获过半。”

“(顺治)二年正月初四日、贼将刘方亮、领兵千余来窥我营。护军统领图赖、阿济格尼堪、阿尔津顾纳代、伊尔都齐敦、拜杜尔德等率正黄、正红、镶白、镶红、镶蓝五旗各牛录护军一名迎击。大败之多罗贝勒尼堪、拜尹图等、增兵奋击。复大败之。俘斩甚多自成闻败亲率马步兵拒战。随调镶黄、正蓝、正白三旗兵协力并进尽歼其步兵。贼之骑兵各奔窜。”

“初五初六夜贼又率众连犯我营。俱为我军击败。”
在红衣大炮炮队来之前,大顺军守军多次出关应战,并且发动了两次夜袭,但很可惜都以失败告终。
正月初九,红衣大炮来了。
“十一日,(清军)遂进逼潼关口。贼众凿重壕立坚壁。截我进师之路于是举红衣炮攻之贼众震恐,我军相继冲入,诛斩无算。”

清军自从崇祯初年大凌河之战开始就有使用红衣大炮的记录,随着辽东明军的不断溃败,大量的轻重火器(包括部分熟练的明军火器手)落入清军之手,这大大推动了清方击溃关内各路武装势力的进程,比如之后的永历四年四月,满清定南王尚可喜部清军就是用大炮猛轰广州城墙,西北角城垣被轰塌,清军蜂拥而入,杀明军六千余人,南明将领杜永和残部仓皇航海出逃,广州全城居民几乎被屠戮殆尽。

虽然潼关城墙外的工事被攻破,但城内的大顺军仍然没有放弃抵抗,数百骑兵向清军发动反冲击,又有军队包抄清军侧后方,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在潼关失守已经成为定局的情况下,李自成不得不退回西安,此事潼关城内滞留的军队仍然有近七千人,在马世耀的带领下向清军投降。

马世耀迫不得已投降清军,在13日仍然向李自成派出密使,请他回师潼关,马部七千人为内应,里应外合击破多铎,但派出的密使被清军擒获,事情败露,马世耀及部下七千名降军全部惨遭屠杀,到了18日,清军已经逼近西安,李自成烧毁西安宫殿,仓皇退走。

从清方奏报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顺军的抵抗还是十分激烈的,但很明显其战斗素质不如清军,在清方红衣大炮到来之前,虽然多次主动出击,但并未获得应有的战果。在红衣大炮到来之后,潼关的李自成守军已经彻底失去了反扑机会,所以我们从这方面来讲,清方相对于南明顺西军队的火器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