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13)——先验逻辑导言(4)
先验逻辑可划分为先验的分析论和先验的辩证论。康德通过“先验”把亚里士多德对于形式逻辑的划分提升为了对于认识论的划分。
先验的分析论就是分析认识的结构。先天知识本身也有结构,经验知识体系的背后都有一套范畴体系在起作用,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
先验的辩证论。我们通常使用范畴去无意识地规定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例如上帝、灵魂等我们无法通过经验认识到的,这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幻象。先验的辩证论就是研究如何避免这些幻象的逻辑。
先验分析又可以分为概念分析和原理分析。这相当于形式逻辑中所提的概念与判断。形式逻辑研究的三个层次为概念、判断、推理。先验分析论主要讨论概念与判断,先验分析论带有建设性。先验辩证论主要讨论推理,推理产生幻象,先验辩证论带有批判性。先验分析论首先研究的是概念,概念又称为范畴。康德的范畴来源并改造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过于混杂,掺入了经验的内容,而康德的范畴表是经过严格的分析引导建立的。这就是黑格尔所言的“人类认识之网的网上纽结”。而原理分析的作用就是织成认识之网。原理,就是判断的原理,人依靠原理进行判断。原理也是法,是人为自然界立的法。根据已有的认知到的范畴,人把为自然界立的法列出的过程就是原理分析。
先验辩证论就是将这些范畴、原理应用到更高的层面。形式逻辑无法讨论逻辑前提的对错,而先验逻辑就是讨论这个前提。如果一个推理超出某种范围之外,例如使用形式逻辑胡乱推理,就会产生幻象,先验逻辑就负责判断推理是否具有真理性。前文已述,正确性不等于真理性。如果无视推理是否具有真理性,就会推断出例如上帝全知、灵魂不朽等伪命题。清除这些伪命题就要依靠先验的辩证法。先验的辩证法就是讨论当我们运用范畴进行推理时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幻象。推理的本性趋向于无限,是一个无限后退的过程。先验逻辑是研究真理的逻辑,它可以突破形式逻辑无法突破的,即形式逻辑它本身的前提。当我们试图推理到所谓的“终极原因”时就会产生幻象。例如,推理到“无限”就会产生幻象,因为“无限”是无法被经验到的,经验得到的都是有限的。一旦无限后退出的概念与经验脱节时,幻象就会产生。推理也是一种综合,是因果关系链条的构建。在这个无限后退的过程中,当我们主动在某个地方停下时,就会获得某种知识。但是理性会一直推动着思维的后撤,理性是不会使得推理停下的,因为在先验逻辑中理性就是追求着真理,它驱动着推理无限运行。理性总是预设一个“无限的终点”在前面,这个无限的终点引导着推理不断向他接近,然而事实上无限的终点无法被经验到,因此它不在人的推理链条之中,然而这个无限的终点本身就是幻象。总而言之,对无限的终点进行描述和理性推理就会产生幻象。
先验辩证论又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1、理性心理学。理性心理学的谬误推理就是推理出灵魂实体。
2、宇宙整体。宇宙整体是无法经验的,对宇宙整体发表意见就会导致二律背反。
3、对上帝的证明。康德批驳了对上帝存在的各种证明,缺少了经验是无法推知上帝的存在的。
先验逻辑的意义
先验逻辑的提出是划时代的,它开辟了一个新方向。康德之前的哲学家只认识到逻辑的工具性与技巧性而无视其内容,理性派的哲学家陷入到独断主义,经验派的哲学家陷入到工具主义。康德的先验逻辑将逻辑摆脱了独断主义与工具主义,真正将逻辑纳入认识论范畴,而且进入到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理性反思。
先验逻辑分析出的东西都是能动的综合的。但是由于先验逻辑只是模仿形式逻辑,因此先验逻辑仍带有主观的形式主义,即还是分析的,而非像黑格尔那样采取辩证的演进、发展姿态。
先验逻辑是逻辑概念的一次不彻底的革命。康德将他之前的形式逻辑提升到了先验的层次,但是它又无法达到辩证逻辑,因为康德还是采取外在分析的姿态去分析范畴,忽视了范畴本身的能动性,康德的分析是被动的分析。经过费希特和黑格尔的发展,先验逻辑演化为了辩证逻辑,即探讨的范畴不是依靠主体分析而出的,而是范畴本身演进、发展而出的。从黑格尔开始辩证逻辑才真正的跟本体论,尤其是跟历史开始挂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范畴的演进本身也是历史的过程,这也是黑格尔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