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束復原】唐代開元時期貴族女子裝束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大唐開元盛世之光景

初唐時既有弧領花冠的女史,也有帷裳大袖的仕女,各類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在前朝遺風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初唐武周時,壁畫中的人物面龐飽滿,身姿挺拔,身形較為纖麗,尚未形成豐腴肥碩之風。間色裙、單刀半翻髻的搭配,顯示了"尚危側"“笑寬緩”的審美追求。
開元以後,壁畫與陶俑中的人物造型逐漸發展為寬額廣頤、面容豐腴,身形肥碩飽滿的形象,裝束上也是明妝麗服,霓裳廣帶,一派富麗與明媚的景象,表明這一時期人們的審美情趣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當歸因於此時期更為優渥、安逸的生活環境和更加自信、包容的民眾心態。初唐所流行的間色裙、單刀半翻髻的搭配在盛唐時期已屬於過時的裝扮,衫子、窄裙、帔子的組合逐漸成為主流。
為了滿足對豐滿輪廓的進一步追求,人們時興頭梳烏蠻髻等更為飽滿的髮型,在較寬鬆的衫子內襯硬質半袖,下束窄裙,身繞帔子,其圓潤緊湊的搭配效果受到當時人們的青睞。發展到盛唐後期,衣裙體量稍有加大,裝飾更加奢華,將豐腴之美發揮到極致,大唐盛世的氣息撲面而來。



開元後期的武惠妃墓中的女子形象,尤能體現盛唐的光景。武惠妃石槨內壁有10幅畫屏,刻畫了21位女子形象,她們體態豐腴,高貴優雅,散發出唐代宫廷女子的雍容華貴。發型多“兩鬢抱面”,余髮束於頭頂,做各種式樣的髻朵,時謂“拋家髻”,髮髻上飾有花鈿,“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將人物襯托的更加明媚高貴。她們面施素粉,眉形濃闊,唇妝嬌小濃艷。身上的衫裙清透如紗,裙裾開闊,服裝上的紋樣面積比初唐時期增大,显示出雍容富麗的风格。肩上帔帛或纏繞,或垂掛,展現人物從容無慮的精神狀態。另有身穿花草紋圆领袍的女子,表明此時已有專門為女子定制的男款服飾。惠陵李憲壁畫墓中侍女形象與武惠妃墓中近似,侍女面龐圓潤,眉型粗闊,發髻上簪花,身穿各色印花衫子、長裙、紗帔。壁畫中人物與真人等大,细致生动地再现了盛唐女子的穿戴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