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认识自己是一个伴有痛苦的过程

2023-03-14 21:30 作者:若终有一天  | 我要投稿

前言:

在没有认识自己之前,自己是一个形似“完整”的整体。



人虽然是人类,但在是人类之前,人先是动物。


动物都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也不例外,并且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超过动物


比如曾经内心受到了伤害,因为过于痛苦,所以人会下意识地通过心理机制遮掩这些痛苦,让它们藏在浮冰之下、不显现在水面中。


当痛苦被放置于浮冰之下时,人自身是无法感知到它们的存在的。


在人的主观视角中,自己便是一个没有相应痛苦的人。


再比如曾经在某件事上很自卑、没有信心。在成年后,当人有了一定的条件,人也会下意识地通过心理机制遮掩这些自卑与不自信,让它们同样藏于浮冰之下。


人可能会在某个似曾相识的场景下,在潜意识中见到了曾经的自卑和回忆,然后被潜意识引导着做出了一些自卑式的反应。


但人自己依然不会意识到这些反应属于自卑反应,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有些不对劲。


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以至于这些适应能力会自动把人的许多东西“合理化”


完成合理化后,人就变成了一个「合理的球体」。


别人问痛苦吗,自己答不痛苦;别人问遗憾吗,自己答不遗憾;别人问自信吗,自己答自信;别人问自卑吗,自己答不自卑。


绝大多数会让自己产生强烈不适/强烈异样感的事,都会被人的适应能力藏起来。


藏起来之后人就成了合理的、无缝的球体,形似完整。


为什么是形似完整?


因为并不完整,只是在自己的感受中,自己很完整


如果,人决定认识自己了,或者在某些契机之下,人开始被动的认识自己了。


人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见到浮冰之下的、被藏起来的那些部分。


会出现很多痛苦。


痛苦不是诞生于「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而是浮现于这个过程。


痛苦不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痛苦一直都存在但被藏起来了,所以就像不存在。


这个过程把藏起来的东西挖出来了、将它暴露在海面之上阳光之下,人得以见到一些东西的“真面目”,并因它们而感到不爽/不适/痛苦/悲伤/难过。


有哪些痛苦呢?


也许是当年某件事无法释怀的悲伤,自己始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悲伤所以只能忘却。


也许是当年因条件过差而导致的自卑,又或许是受到某些观念和环境的影响而不自信。


也许是别的什么事。


这些东西重要吗?值得人们去记忆的角落中重新找出它们吗?


重要,值得


因心理机制而被掩埋的痛苦,并不会彻底的变成「不存在」——否则人就做到了真正的忘却,忘却之后的痛苦也就不再是痛苦了。


你都忘了,还痛苦什么?当年你被针扎了一下,你很疼。但你早就忘了你被针扎过了,即使你百般回忆,你也不知道曾经有过“很疼”的经历。


痛苦依然留在记忆中、留在认知里,当大脑没有在根本上将这件事忘记,这件事就会发挥影响。


你因“掩埋”而“遗忘”了痛苦,但你在此后相似的经历中,依然会下意识地回避那些“感觉还会带来痛苦”的事


比如你曾经因恋爱而受伤,很多年后你以为你已经不在意那件事了,然而你依然在无意识中回避与其他人的亲密关系。


你对任何可能会导致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的事情、对任何可能是在向你释放好感信号的行为都下意识地回避。


恋爱曾经带来痛苦,所以新的恋爱可能代表着新的痛苦。因为无法对曾经的痛苦释怀,所以会回避新的恋爱,以规避新的痛苦。


人不会意识到这个过程,但人会深受这个过程的影响


在人没有认识自己之前,自己固然是一个合理的、无缝的、形似完整的球体。


但形似完整终究不是真的完整——它确实实现了保护内心的效果,但也留下了相应的副作用。


即当痛苦藏在浮冰之下时,它依然在潜意识中影响人的行为路径,而人却因为浮冰的遮掩看不到它的存在、进而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我们选择认识自己之前,我们所知晓的、所了解的「自己」,都是浮冰之上的自己。


浮冰之下的那些经历与感受同样重要,因为那也是自己的一部分。



我是若终有一天,今天是每日更新的第972天!

觉得写的不错,就点个赞吧——据说专栏双击屏幕是一键三连~

看更多内容,请关注我~


认识自己是一个伴有痛苦的过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