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咏春脚法、腿法要不要“提膝”?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2022-03-05 18:03 作者:咏春行者  | 我要投稿


咏春拳行者功夫


前提条件一是怎么定义提膝,通常对于大多数武术来说“提膝就是小腿大腿折叠夹紧,同时缩短大腿与躯干的距离,膝盖向上抬起”。

如果大、小腿稍微折叠,没有夹紧大、小腿,那么这种情况就有两个答案了:A也算提膝,B不算提膝。这么以来要不要“提膝”这个词就不够严谨了。

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以人类目前的身体结构),让踢击既快速又有劲力的踢法,在讲述方式上应该用大小腿折叠程度来说明更为合理和严谨,(以下简称“折叠”)。严谨的表达才不会让学员产生误解。


前提条件二是踢击高度,如果是咏春里的左右扫踢、后扫踢等,几乎是贴着地面的,则不用提膝,破骨踢也不用提膝,膝盖处的几种踢法则根据距离远近选择折叠的程度,随着踢击高度的增加,从胸腹部开始就要在保证速度和隐蔽性的情况下,适当折叠大小腿及大腿与躯干的距离。


总之,踢击时根据腿法、脚法类型、踢击距离、踢击高度等灵活变通,不刻意夹腿夹膝,也不是完全伸直,灵活运用关节的屈伸。

使用的情况不同腿法、脚法不同才决定要不要“折叠”,大小腿折叠多少视情况而定。

 

多种训练,你的踢击技术和腿法感知能力就比只训练一种更加丰富,使用的时候也就更加从容自如,从而开发更多潜力


即使像有些人讲的咏春腿法不提膝,其实你会发现出腿时也会多多少少有一些大小腿些折叠的现象,不然就像直杆一样只能“撑”不能“踢”,难看又不灵活,更别说发力了。

 

 

使用的时候有两种踢击距离需要考虑

一是,较远距离的时候“少折叠”,最好选择提膝不太明显的“铲踢”,就是加上垫步,用前腿的踢击方法(李小龙喜欢用的踢击方法,隐蔽又有速度)和后腿直接踢两种踢法。

 

二是,配合手法时,如果是较近距离,又需要踢击较高位置,这时候不得不“折叠”,用折叠以求得合适的踢击空间。

 

另一种情况是发力,从人体肌肉分布上来看,我们的臀大肌股四头肌是最有力量的两大块肌肉,如果折叠整条腿部再进行舒展将会启用到这两块肌肉(比如侧踢)。所以踢击训练时在保证隐蔽性、踢击距离和速度的情况下,要考虑这个动作是否有更多肌肉参与了。这是很多人忽视的。

 

会有人反对说你这就不是咏春腿法了!非也

那好,我们举例说明一下:

如果只是单纯的把腿直直抬起则只能用到髂腰肌,附带用上腹直肌股四头肌,就算是用上支撑脚的发力虽能发出力量,结构也比较稳定(有一定功力的人),但是仍然不能将力量发挥到最大,因为这闲置了最有力的臀大肌和股四头肌。

 这就是咏春腿法


所以从发力的角度来分析,也是需要适当折叠腿,但同时也要考虑隐蔽性、踢击距离和速度。综上所述,折叠与否需要根据自己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和融合互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最后忠告,平时训练的要富余,用时要精简。

 


咏春拳行者功夫,咏春腿法、脚法课程正在筹备中,敬请期待。


课程将解决:

1、初学者入门难,学不会的问题;2、有训练经验的同仁,对咏春踢击动作的种种疑惑;3、不知动作怎么踢的问题,清晰讲解每个高阶踢击动作如何踢出;4、踢击技法不够全面,补充咏春踢击动作的不足;5、延伸踢击技法如何踢。





腿法举例:


以咏春正脚侧视图为例

看看咏春脚法是如何踢出的

图三是正确踢法

咏春拳行者功夫


图一 大部分的武术踢击是第一类发力方法及走向——先提膝,后踢出,攻击所用的路线最长。且踢击力是单腿,攻击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会向身后。
图二 中阶咏春脚可以踢出较短的攻击路线,但踢击会令目标产生向上的力,会令对手重心上浮,卸去攻击力度,虽未能一脚制敌,但对手马步上浮,未能作出有效防御或移动,只要补上快拳便轻易击中。 图三 正确高阶咏春脚法是走最短路线的,可向大地借力,将反作用力作用在地上,由于地面没有卸力点,力量流只能向踢击一方转导,力量倍增,所以可以做到“逢中必伤”。



咏春脚法、腿法要不要“提膝”?这篇文章讲清楚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