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次公考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2023-03-08 10:13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很多小伙伴都能重视到备考的重要性,但有一个比备考还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公考实战。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备考再细致,准备的措施再多,也不如在考场上实战一番。

举例来说,「行测时间不够」怎么办?

行测的时间紧张是众所周知的,这是个很经典的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西瓜的建议是提前做好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的顺序做题,对于高难度的板块(尤其是「数量关系」)可以适当放弃。

那么,怎么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呢?答案就是「考场上见真章」。再精妙的思路,再完美的解决方案,如果在考场上解决不了,也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公考的每一次实战都非常重要。

假设有一个考生是这样的:

第一次在考场上因为「数量关系」耗时太多,时间不够,被迫潦草应付(蒙答案)后面几个板块的题目。

第二次提前规划好,放弃了「数量关系」近一半的题目,基本做完了全部的板块,但时间还是略为紧张,有十道以上的非「数量关系」题放弃了。

第三次就精密进行了规划,在前面2个板块(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争分夺秒,在自己规划的时间内顺利进入「数量关系」板块,然后接下来的时间也合理分配,最终在没有被迫放弃题目的情况下做完了所有题目。

如果考生能够这样总结、进步,那最多三四次考试后,就能把应试技巧掌握到巅峰,接下来的无非就是比拼知识的积累和临场发挥了。

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说,公考是一个不错的出路。把公考的技巧吃透,把应试技巧彻底掌握,哪怕是为了排除一个错误选项,考了几次后发现自己实力确实不够,这也减少了试错的成本,从而把精力投在更合适的地方。

除了「行测时间紧张」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应试技巧,是单纯说不太明白的,必须亲身经历了才能有感受,例如:

(1)行测遇到「数量关系」板块以外难题时的规划思路

除了「言语理解与表达」板块一般没有高难度题之外,其他所有板块都或多或少有那么几道难题。

在备考时,我们可能会制定「数量关系难题直接跳过」「其他板块难题看情况放弃」等策略,但「数量关系」板块以外难题究竟要怎么掌握,是必须在现场才能感受到的,也是考完试后需要重点研究的。

(2)考场上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

考场上的意外,是平时做模拟题永远无法感受到的。比如考场的桌椅用着不舒服、有其他考生发出不愉快的噪声、考场光线环境不好、自己莫名其妙手抖写不好字等。

这些问题甚至想都不一定想得出来,但只要实际经历过一次,就基本就能应付了。甚至只要经历过一次不太舒服的状况,再遇到其他类似状况也能想办法应对。当然,前提是好好总结,而不是觉得这些意外是「运气不好」「无关紧要」。

(3)申论的审题跑题

相当多的小伙伴有这么一个感受,那就是平时做申论时觉得顺风顺水,没有难度,但上了考场后就莫名其妙会跑题。尤其是在写大作文时会想半天,但写到一半突然发现不太对劲,此时再想改过来已经晚了。

这种情况就和考场压力有关。虽然申论不像行测那样时间紧张,但在考场上,考生翻阅卷子的心态和平时直接在电子设备上看材料的心态完全不同,而在做大作文之前的题目时,考生会消耗相当多的脑力和体力(写申论小题的体力),在做大作文时或多或少会收到上述客观情况影响,导致审题跑题。

总结:

公考的实战经验极为重要,无论是从选择未来职业的角度、从强化应试技巧的角度还是具体应对各板块题目规划的角度,认真总结公考实战经验都是百利无一害的行为。希望各位小伙伴也要重视这项工作,为自己的下一步规划打好基础。

每次公考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