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心靈成長的文章都是強調“正面思考”,卻忽略其它的思想...
為什麼現代人要強調正面思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現在微信朋友圈三不五時就會看到一條關於正能量或心靈成長的文章。現在很多人除了關注物質生活,還會開始關注心靈部分。但是很多心靈成長的文章都是強調“正面思考”,卻忽略其它的思想對我們的影響,把恨、報復性與負面思想掃入一個表面樂觀主義的地毯下。
因此這篇文章更能讓大家有力量去面對自己的情緒與負面思想,學會如何處理它們而不是壓抑或自我欺騙。
很多人都會把“信念”和“正面思考”劃上等號。就像有些躁鬱症患者會用“正面思考”催眠自己,想通過加強自己的信心來假裝自己是沒問題的,結果只會越來越糟。
養成“正面思考”的習慣之前,必須先接受和面對自己的憂鬱、自卑和不快樂,否則所謂的“正面思考”只會害死人。
因此我的老師賽斯說,“一大串穩定釋放出充滿恨與報復性的思想,應該引你去找那些使它們獲得力量的信念。但你不能藉由忽略‘思想是有效的引起你的經驗’這個事實,或藉由把思想掃入一個表面樂觀主義的地毯下,而找到那些信念。”
無論如何,你需要做的就是去找到你的信念。
你碰到的“負面”主觀與客觀事件,就是為了促使你去檢查意識心的內涵。
賽斯書《個人實相的本質》提到:以其自己的方式,那些充滿了恨和報復性的思想也是自然的療愈工具;如果你跟隨它們,接受它們是自然情緒的一部分,它們將自動領著你超越它們自己而變成其他情緒,把你從恨帶入那看起來好像是恐懼的流沙裡,那是永遠躲在恨的背後的。
藉由跟著你的感覺走,你把情緒、精神和身體狀況統一了起來。當你試圖反抗或否定感受,你就把自己與你的真實存在分開了。
我的老師賽斯針對負面思想與情緒有精闢的說明,這段話非常重要
當你有害怕的時候,你得跟著你的怕,找出它們從何而來。你所碰到的任何負面的事件,甚至如果一件不喜歡的事降臨在你身上,接下來你要做的是:檢查你意識心的內涵,看看裡面有什麼東西,有什麼樣的感受,以至於讓外面那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對每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必須“應做如是觀”。
你總是在外面的世界,碰到你內在無形的信念與感受所吸引到的事件。其實早在事件發生之前,內在已潛藏著相關的思想與感受。(問題不在問題本身,而在問題的背後,可參考:現階段你為自己設了什麼挑戰?)
解鈴還須繫鈴人,恨與報復性的思想也是自然的治癒工具。
很多學習身心靈或賽斯哲學體系的人,會說生病就是因為有負面的思想,才導致生病,這只瞭解了一半,沒完全搞清楚就亂用。結果聽了讓你更害怕負面思想,更將之隱藏,反而死得更快。
如果你知道你的病是由負面思想引起的,那麼治療疾病也要從負面思想開始。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要找到自己內心到底有哪些思想與感受,讓它們湧現出來,讓它們沒有阻塞的流動。然後循著負面的情感,去找到背後的負面信念。
好比你有巨大的憤怒,應該讓憤怒的洪流湧現,找到源頭再去改變它。
藉由跟著你的情感、感覺走,身心靈會統一在一起。
所以不要再搞那些否認情緒的修行法,要求你不得有貪瞋痴了。真正的平靜,不是告訴你通過不該憤怒、不該生氣來得到,而是讓暴風雨走完它自己,然後雨過天晴,但是記得不得傷害別人。
當你如此處理思想和情感時,可以讓你穩穩地活在當下的經驗中,不會很假,不需要偽裝。
然後你會了悟到原來容許負向情緒、負向經驗天生的流動,加上自然的創造力,你就能得到最好的治療解答。
主講|許添盛《個人實相的本質》有聲書
整理|戴禹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