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新风 | 别解+反语:一种网络新用法
◎徐默凡
当有人说你是“社恐”的时候,他是什么意思呢?早些时候,“社恐”是“社交恐惧症”的缩略语,所以他的意思是你“性格内向,害怕社交活动”。但是现在,他也可能把“社恐”理解为“社交恐怖分子”,“社恐”的意义成了“性格热情,极其擅长社交”。同一个“社恐”,却具有完全相反的意思,这是怎么回事?
要想把“社恐”的理解过程说清楚,必须先介绍两种修辞格——别解和反语。“别解”是故意对一个词语进行歪曲的解释,在特殊语境中临时赋予它一个新义,比如把“验收”谐音别解为“宴收”,用以讽刺被检方宴请检查人员以通过审核的腐败行为。“反语”是在特殊语境中故意表达和词语意义相反的意义,比如拿腔作调地说“你对我真好”,其实真正的意思是“你对我不好”。而把“社恐”从“社交恐惧症”发展为“社交恐怖主义”则兼具了“别解”和“反语”,即“社交恐怖分子”这个意思是从原来“社交恐惧症”的意思“别解”出来的,而且这两个意思正好相反,用“社交恐惧症”来表达“社交恐怖主义”的用法又构成了“反语”。
“别解”一定会涉及本来的意义和别解的意义这两种意义,而且这两种意义的差异越大越好,反差剧烈才会带来强烈的讽刺和幽默效果。现在这个反差强烈到了完全相反的地步,于是又加进了“反语”的讽刺和幽默效果。这种“强强联手”造就了别出心裁的娱乐功能,和网络语言的游戏属性极为契合,因此“别解+反语”的奇特用法在网络语言中一直存在着,早期的例子如:
富翁:别解为“负翁”,“负资产的人”和“有钱人”构成反语。
偶像:别解为“呕像”,即“呕吐的对象”,“呕吐的对象”和“崇拜的对象”构成反语。
这两个例子利用的是谐音机制,“富”和“负”、“偶”和“呕”同音。
再如:
神童:别解为“神经病儿童”,“神经病儿童”和“具有神奇表现的儿童”构成反语。
天才:别解为“天生蠢材”,“天生蠢材”和“天生奇才”构成反语。
这里主要是语素多义形成的别解,“神”既可以理解为“神奇”,也可以别解为“神经病”;“才”既可以理解为“奇才”,也可以别解为“庸才”甚至是“蠢材”。本文篇首的“社恐”也属于这一类。
以上的反语是反话正说,还有一些正话反说的例子,如:
白骨精:别解为“白领+骨干+精英”,“白领+骨干+精英”和“白骨化成的妖精”形成反语。
泼妇:别解为“活泼的女性”,“活泼的女性”和“泼辣的女性”形成反语。
由这些例子可见,这里的反语必须建立在别解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在同样的语音形式中发现相反的意义,但这其实是很困难的。因此这里的“反语”并不是很严格意义上的反义,更多侧重于情感色彩的相反。比如“泼妇”中的“活泼”和“泼辣”并不是真正的反义词,只是意义相去较远,褒贬色彩对立而已。但是如果找到了一种比较明确的对立关系,倒是可以产生一些拍案叫绝的例子,比如近来流行的“一点点/亿点点”:“一点点”本义是“很少”,但汉语中表示数量极大的“亿”恰好与“一”音近,于是就别解为“亿点点”,形成一种意义相反的风趣表达。有人说“我自己做的饭有亿点点好吃”,到底是“很好吃”还是“有一点好吃”,是自我夸赞还是自我调侃,就可以做多重理解了。
还有一个“废寝忘食”的精彩例子,其本义是“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废寝”和“忘食”分别是动宾关系,然后再构成联合关系;但是网络上有人把它别解为四个语素的联合关系,即“废”“寝”“忘”“食”,正好用来形容一个人无所事事的懒散生活:荒废时间,然后睡觉,然后忘记学习内容,然后吃饭。这两个“废寝忘食”,意思恰好相反,可谓妙手偶得了。
在这些例子中,利用谐音要比利用多义更常见一些,因为同音语素构成反语可供挑选的范围比较大,而多义语素要构成反语就纯属巧合了。而且在使用的时候,谐音别解可以把谐音成分直接写出来,从而明确所要表达的意义,甚至成为一种构词法产生新词,比如“专家”有一个谐音别解的反语“砖家”,主要指那些发表违背常识言论的不靠谱学者,就已经成为一个新词进入全民词库了。而多义造成的别解很难用词形来区别相反的含义,会给别人的理解带来困难,如说别人“神童”到底是褒还是贬,受语境影响很大,因此主要出现在语言游戏中,对词汇系统的影响不大。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3年第10期《社交新风》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