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师教语文合集》——荒落的读书笔记(六十四)
越是读书,越是发现很多道理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今天读叶圣陶的“认真学语文”一篇后,对此有了更深的感触。 自己动笔后,再回过头阅读时往往会发现有很多不通顺的地方,这让我意识到这是基本功太差的一种体现。 或许是读了很多诗词、名著、小说的缘故,表达技巧上我是不大欠缺。但表达出来的东西,往往会因为缺乏一条明确的“主线”作为提纲,而陷入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尴尬处境。 但读了这篇文章后,令我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读一句话,写一句话,要能马上抓住主要的部分,能弄清楚其他的部分与主要的部分的关系,这就是基本功。 长句子尤其要注意。有些文章像看得懂,又像看不懂,原因之一怕就是弄不清楚长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 而解决方法也非常简单: “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更容易领会。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来不顺的地方,就要改。” 这样一想,我就是小学初中高中太过追求默读,导致很多时候连句子都说不完整,更遑论文章呢? 最后便是文章的解决方案,那就是: 文章结构。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比如一篇议论文,开始提出问题,然后从几个方面来说,而着重说的是某一个方面,其余几个方面只说了一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一定是有道理的。读的时候就得揣摩这个道理。再往细处说,第二句和头一句是怎样连接的,第三句和第二句又是怎样连接的,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第三段和第二段又有什么关系,诸如此类,都要搞清楚。这些就叫基本功。练,就是练这个功夫。 最后还有一段总结: 总起来一句话,许多基本功,都要从多读多写来练。读人家的文章,要学习别人运用语言的好习惯。自己写文章,要养成自己运用语言的好习惯。要多读,才能广泛地吸取。还要多写,越写越熟,到后来才能从心所欲。 总之,这一篇文章让我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