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住友62式通用机枪/74式车载机枪

2020-11-28 00:03 作者:巴勒斯坦的西瓜  | 我要投稿

(封面是原型枪)

这几天在玩游戏的时候偶然看到日自的载具,后来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有一个东西吸引我了:62式机枪。

仔细一想,前年暑假那会,我在哔哩哔哩里写过62式的文章,不过那会才刚开始写没多久,加上之前在b站发飙,导致完全没有写的心情,资料都是草草找一些就没了。

现在写个重制版,附上一些暴躁的个人吐槽。

二战以后,作为失败者的日本只能在美国的监督下把原日本帝国的军事部门与军队通通解散。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日本的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 General Headquarters)的指示下,日本吉田茂政府于同年8月10日根据《和平宪法》和相关的国际条约规定,组建直属于总理府的日本国家警察预备队。

在日国警成立的早些年,通用机枪的空白只能依靠美军提供的崭新出厂或久经沙场的勃朗宁M1919A4机枪,轻机枪对于多载弹党而言则是史诗性削弱:20发弹容的BAR自动步枪,哈,毕竟美军得找人消化一下退役武器。

或许是美国对日本放心了,或许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1954年6月9日,日本吉田茂政府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将原日本国家警察预备队改为拥有陆海空三大武装力量的日本自卫队。同年,日本陆上幕僚装备委员会决定研制一挺新型机枪,以取代美军提供占用日自通用/轻机枪位置老久老久的勃朗宁M1919A4/A6以及M1918A2 BAR自动步枪。

1956年10月,曾于二战中设计出九九式机炮的改进型20毫米二号三型机炮、五式机炮的前日特金属工业博士河村正弥的团队设计了住友62式7.62毫米机枪的最初期原型。

这里花一点篇幅讲一下河村正弥这个人:河村正弥其实是个高材生,他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科专业,别人给他的称呼是河村博士。二战前后均主持和参与过日本军队的武器设计工作、测绘仿制工作等。受战争末期时其设计的各种适应缺资源情况下的“末日”轻武器影响,他对武器轻量化极度推崇。

62式机枪设计完之后跑去写如何健康吸烟的书,然后还去搞拖拉机。如果他跑到现代来当UP,怕不是真·杂食系UP。

1956年,作为62式机枪的原型,31年试作型机枪面世。31年试作型机枪其实就是把九九式的弹匣和弹药改成.30-06斯普林菲尔德弹药+弹链供弹版本。

我相信,看到原型枪的那一刻,陆自方面人员和与西村荣一争执的吉田茂一样,骂了“马鹿野郎”。不同的是,吉田茂骂完之后下台了,陆自人员骂完了还得要求河村他们还得继续干。

NATO在美国的强制性要求下,确认北约标准弹药为7.62×51毫米北约标准口径步枪子弹。获悉这一点的日本方面在研发途中要求更改弹药,生产则是由日特金属工业收购的住友重机械工业负责。后来在1958年,第二款原型枪日特14型出现,而在1960年的日特15型已经有62式的影子了。

在经历数挺原型枪以及各种测试以后,1962年1月,日特9M试作机枪的衍生型9MB机枪被采纳。1962年2月15日,该通用机枪获自卫队采用,在住友开始第一批正式生产。同时因为自卫队采用,9MB机枪获得了新的名称:62式通用机枪。62式通用机枪与当时在自卫队服役的丰和64式7.62毫米自动步枪一样使用7.62×51毫米减装弹的通用机枪,大大简化了后勤。

62式通用机枪结构为:长行程活塞气动式、开膛待击、枪机偏移式闭锁。可以通过导气调节阀调整气流量。枪机部分采用的闭锁机构是一种称为“前摆倾斜枪机闭锁机构”的特殊偏移式闭锁机构。为了减轻全枪重量,机匣是由压制成形的钢板所制造(到后面会发现几乎卵用没有),矩形截面的箱型机匣是由铆钉装配而成。

现在我们讲讲它的特/优点

生产时大量使用冲压加工,效率高。

一体式枪管和提把可于2.5秒内完成更换,内膛镀铬以增加内膛的耐久性,枪管外表面有散热片减少过热。

完整的零部件兼容性

适合日本人的体型,操作比M60好很多

兼容7.62NATO普通弹和减装弹

保险装置位于位于扳机右侧的顶部,保险杆向前为保险位,而半回转至手枪式握把侧时为射击位(看了图片没找到,估计我是真的瞎了,求视力好的纯洁无瑕的成年人眼睛谢谢)

标尺座右侧有风偏转轮进行风偏归零校正,立框式标尺的顶部有海拔转轮,转动时会把距离刻度板内的觇孔式照门按照刻度上下调整。

好了,现在是……你们懂得

在这里我先问各位一个问题:

你们见过枪管比步枪枪管还薄的通用机枪吗?

没事现在你们见过了,62式机枪作为通用机枪,其枪管和弹膛壁厚比丰和的自动步枪还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河村老贼。

上面我们讲到河村博士极度推崇轻武器轻量化,后来他在日特金属公司主持通用机枪的研制,没错就是后来的62式。但是与此同时,日本另一个著名枪械公司丰和公司负责进行国产自动步枪的研制,也就是后来的64式自动步枪。

至于为什么提到丰和?因为日特金属是旧日本帝国海军派,丰和是旧日本帝国陆军派,结合二战时期日本非常出名的海陆两军矛盾就知道了。在这种情况下,在海军派地盘工作、同时又是日本帝大高材生毕业的河村正弥对丰和的那群低学历陆军退役土包子更是不屑一顾。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两个公司搞了个开发联络会议。在会议上,丰和的技术人员提出,考虑到7.62×51NATO弹药的特性,有必要对弹膛进行加厚或开槽处理,预防可能的抽壳问题。不得不说,虽然他们低学历,但是用设计和使用枪械的时长可不是河村能比的,在这方面他们可以说是专家。

然鹅,河村对这种善意的提醒左耳进右耳出,对轻武器轻量化推崇到偏执的他,执意在通用机枪上使用薄弹膛设计,于是他成就了62式机枪的重大缺陷。机枪和步枪这些对枪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机枪有高弹容的特点和火力压制的作用,所以对于一款合格的机枪来说,设计为厚枪管可以缓解长时间连射带来的过热问题。而62式机枪为了减重采用薄枪管,这可不是增加枪管散热片就能解决的事情……

另外,膛壁过薄会导致弹壳黏膛现象的加剧,发射后的子弹不容易抽出来(黏膛是指在自动武器射击时,弹壳受到火药燃气挤压出现形变而贴紧枪膛,贴得越紧摩擦力越大,抽壳困难就是这么来的。而枪膛与枪管的过热则会进一步加剧这个问题)。

对于抽壳难的问题,有些国家的解决方法是刷油润滑减小摩擦力,有的在膛壁上刻槽来利用火药燃气在膛与弹壳中间的凹槽形成气垫避免黏膛。河村正弥博士表示你们都是麻烦一批的渣渣,。

或许有人就问:这么狂妄,你怎么解决的嘞?

曾经大力哥说过一句名言:“大力出奇迹。”河村估计是穿越到现代然后不小心听了大力哥的这句话,觉得这句话是至高无上的宝典,然后穿越回去说找到黏膛的解决方法:用力抽。

至于怎么用力抽?他表示:只要我们加大机枪导气孔造成过量进气,这样子就能产生足够的后坐冲量来把弹壳生拉硬拽拉出来。先不说这样子有没有效会不会拉断壳,他这样一搞,得,自动机的动能增加了,整个机框对机匣的的后坐冲击很猛。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厚机匣。联系上文我说机匣制造那里的“到后面发现几乎卵用没有”那句话,现在懂得啥意思了吧。

而且加大导气孔带来的另外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失控问题:不知道河村是如何设计的枪械阻铁位置,在导气孔增大带来动能增加后,本就有位置缺陷的阻铁直接不能有效中止自动循环,复进时依旧能够把子弹推入枪膛,直接失控。不知道河村怎么想的,把62式机枪的阻铁设计在机匣尾部。作为一款开膛待击的机枪,停火时松开扳机让阻铁翘起挂住机框就能阻止自动循环。所以阻铁靠前一点没什么问题,这样能保证机框复进时一定会被翘起的阻铁挂住。像河村那种设计,一是太靠后的话导致机框在后坐不到位时无法被阻铁挂住,二是河村说加大导气孔后导致动能增加,然后在机框猛烈撞击机匣底部时因为撞击震动无法挂住阻铁。

然后日特和住友还在搞幺蛾子:为了自卫队验收过关,日特和住友学会了河村的技能,将导气调节阀的开孔扩大,保证有足够火药燃气推动以不至于在验收时卡壳。当新枪下发后,后座过猛、击发失控问题开始出现。对于自卫队反应的这些故障,河村没出面,日特和住友出面提出解决问题:在62式机枪的排障指南中写有:应调整导气调节阀减小燃气量,或更换新的导气调节阀。自卫队队员依照指南减少燃气量之后又出现后座能量不足,抽壳不畅的问题,对于这些故障,厂家的排障指南则指示“应调整导气调节阀增大燃气量”。于是后座过猛调小、能量不足调大、后座过猛调小、能量不足调大……反正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怕不是打仗前还要花个几分钟调试。

自卫队:搁这套娃呢你!马鹿野郎!

从服役一直到现在,日特金属和住友没有提出任何足够彻底的解决方法,都是无法保证会不会频繁出现的应急方法。而对于击发失控等危险问题,队员们也只能采用一种奇葩的方法:供弹手用力拉住弹链阻止供弹。

因为毛病满天飞,1993年,在获得比利时国营埃斯塔勒授权后,日本公司在日本本土开始生产FN MINIMI轻机枪,取代62式机枪。

FN MINIMI轻机枪在很大程度上把62式在陆自的地位压的死死的,但是62式还没完全消失:在陆自里还能当做支援作用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它的衍生型号:74式车载机枪。

74式7.62毫米车载机枪使用与62式7.62毫米机枪相同的内部机构,以及与勃朗宁M2重机枪同样的扳机。因此别想着提着打了,虽然人家是7.62,但是它需要你的双手紧握*****尾部的]型握把,然后按压扳机射击。

别说某美军士兵,他提的是M1919还差不多。

射速可以从700发/分和1000发/分切换。枪管与62式的不同之处有:取消了其表面加工的散热片,并且改造为厚重管壁。

我觉得重点在于枪管:你们终于舍得加厚了啊?

重量方面,74式机枪是62式的两倍多(20.4千克)

差点忘了

前方高能

这是74式机枪版传统艺能笑话:

2013年,74式机枪被发现至少有5350挺的枪管的耐久性和子弹发射速度涉嫌伪造检测数据。将不符合性能需要的机枪交付给防卫省而被指名停止惩罚。据防卫省公布,涉嫌伪造检测数据的武器为12.7重机枪、7.62机枪与5.56轻机枪三种日自主力机枪。

细的来讲,就是从74式机枪制造的首年就开始出事了……没错,从首年就开始,结果过了将近四十年左右才发现有问题,调查时间比某头鹿的反射弧还长。

第一个是从1974年到2002年,简单来说就是:74式的射击耐久测试不符合标准,结果在试验成绩报告加入篡改了的数据以过标。

熟悉不?这不就是小学生考试不及格偷偷拿红笔修改成绩吗?虽然这个看起来只是高级一点,但是严重的影响大的多了。

以及在射速测试之中,出现因故障被迫停止射击、甚至到无法使用时,只是简简单单进行修理及调整后——

不再进行射击试验到位就交付。

说实话看到这里时真的震惊UP一百年…

他们怎么敢把残次品交上去的??谁给的勇气?抱着能过就过过不了就对着自卫队冲锋的心理咩?

还有就是在74式的射速测试时,即使发现射速不能达到自卫队的要求,但依旧篡改测试数据以交付给自卫队。

要是当时自卫队知道这些事情,估计对厂商板载了……

2010年以后的74式机枪测试分数标准,为了满足74式枪械射速而擅自进行修改,更勇的是:事前并没有获得防卫省的批准。

顺带一提:在得知日本61式坦克的武器是来自美军供应的自卫队队员,即使是当时的还是后来在61式坦克上服役的,都觉得美国勃朗宁M1919机枪可靠性较高。74式机枪出现的第二年,61式就不造了,同时74式机枪上的第一款新坦克可能是日本的74式。

还有就是,61式坦克出现的第二年,自卫队就觉得61式打不过苏维埃加成的T-62,就让三菱研发74式。

61式坦克:呵,一群渣男

三菱重工业:都造你到1975年了还想干哈啊?而且你要找的是三菱日本重工业(1964年改名为三菱重工业),跟我三菱重工业有什么关系?

61式坦克:我DNMD

自卫队:2000年才给你除役你还想干哈?

61式坦克:滚

防卫省:叫爸爸,快点

61式坦克退出群聊。

撤回正题

陆上自卫队运用74式机枪的方式,是把它当做三菱74式坦克、90式坦克、10式主战坦克、三菱89式装甲战斗车、小松87式侦察警戒车、82式指挥通信车(实际上82式的车体前部、副驾驶座位前上方舱口可以装上62式的枪架)、16式机动战斗车等载具的炮塔同轴机枪。

还有就是:74式也曾设想为如有必要拆卸带离载具以后可以架在三脚架上作为重机枪使用,这一想法使得74式机枪1型号可以使用这种操作。

关于海自方面,目前日本陆海自均有使用74式机枪,以前海自没有这种想法,也不知道是陆海歧视还是咋滴,一直到1999年3月23日至3月24日凌晨。

23号早上6时42分和9时25分,日本方面发现两艘不像渔船的渔船(包括一艘除名废船)跑去佐渡岛附近和能登半岛附近搞事情。这俩艘船之后被日自和海上保安厅发现。在日方恐吓射击、躲过防护网拦截、“妙高号”船员登船失败后跑回出发点:朝鲜清津港。

历史上称此事件为:能登半岛沿海不明船事件

这次事件暴露的缺点,除了试图登船人员均为只接受枪械训练并不会CQB的普通船员、主要枪械并非卡宾枪冲锋枪而是普通尺寸的64式外,就是恐吓射击:海上保安厅恐吓射击使用的武器为船只搭载的M61机炮、13毫米机枪、九把64式7.62毫米自动步枪,海自则使用12枚150公斤级的对潜暴雷吓阻。

主要就是:怕击沉起纠纷,怕跑了泄情报

于是乎,海自看上了74式车载机枪。后来三菱SH-60J直升机、三菱SH-60K直升机都使用74式作为舱门机枪。

至于现在如何嘛……

74式机枪现在主要是起辅助作用,因为我之前说过,74式是陆自使用的62式通用机枪衍生而来,导致74式也有62式通用机枪相同的部分毛病。因此陆自现在把装甲载具上属于74的地位换成M2HB重机枪。

这就和62式的情况一样,之前我说过了,62式地位被FN MINIMI抢走只能当辅助,曾经的中路主攻因为过于废死就这样变成辅助了。

12.7,永远的神。

日本自卫队曾在2004-2008年作为美国主导的联合军队一份子,参与了伊拉克战争,所以74式很有可能也参与了。







(如果有错误和补充写在评论区,有点困了)

日本住友62式通用机枪/74式车载机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