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经济Ep79】《西方经济学》经济概念梳理P103~104:短期生产函数
总结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点。
第四章 生产技术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以K表示,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以L表示,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f(L,K)——这便是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它表示:在生产技术和资本投入量给定的条件下,由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变化所导致的最大产量的变化。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短期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将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该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其边际产量便是递减的了。——这就是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亦称作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或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原因:在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和其他固定要素之间均存在一个最佳的投入数量组合,换言之,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应该相互匹配。
设想:在固定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给定和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为零的初始点,远远没有达到最佳投入数量组合,于是,在劳动投入量连续增加且逐步接近最佳投入数量组合的过程中,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一旦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实现了最佳投入数量组合,其边际产量就会达到最大值;在这之后,随着劳动投入量的继续增加且越来越偏离最佳投入数量组合,劳动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强调:在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持续增加,其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递减,甚至会出现边际产量为负的糟糕情形。
注意:可变要素投入量并不总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当,要与固定要素投入量相匹配。
2.技术进步与边际产量曲线
特点——
技术进步通常可以使得边际产量曲线向上移动;
一旦技术水平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就总是会发生作用:每一条边际产量MPL曲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这是因为每一条边际产量曲线所对应的技术水平和其他因素都是给定的。
先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