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为何这么反感小镇做题家这个称呼!
大家好,这里是婉殇成长笔记,用有趣的话语讲述个人成长和深度思考的内容。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可以关注我哦!
祝各位开篇有益:
一
我有时候发现,能赚多少钱,靠的可不一定真的是所谓认知。
这两年,看到大家都在讨论认知,好像赚到钱了全是认知的功劳,却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
最近小镇做题家这个词遭到全网的讨论,我记得以前这个词刚提出来的时候就被讨论过一次,没想到现在又被提了出来。
这个事情上,我们或许就可以看到认知的作用其实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
其实大谈认知的人很多都是个人成长或者职场提升方面的博主,对于他们而言,只有放大认知的作用才有人愿意关注他们啊,才可以证明他们的作用啊。
不然,别人关注他们的理由在哪里?别人买他们课的理由在哪里?
当然,这么说我并不是否定认知的作用,事实上我至今也觉得认知的作用很大,我们做人生决策时,依靠的都是我们的三观认知,但有时候,它的作用又没那么大,它经常会受限于现实各种条件的制约。
这群小镇做题家,你说他们和那些大城市的孩子的差别真的是所谓认知嘛?
真不一定,可能差的就只是家庭而已。
两个孩子,一个小镇一步步考出来的,读书于他而言是唯一的出路,而另一个孩子,读书对于他而言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择而已,如果没读好,说不定就得回家收租,两人如果都看中了某一个项目,觉得那个项目有前景,但这个项目需要大量的投资。

这时候,被称作小镇做题家的人能怎么办?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溜走,而另外一个孩子呢?可能他回家和父母说了想法,他父母转手就给了他几十万试错!甚至他父母还能把自己的人脉介绍给自己孩子促成那个项目……而那个小镇做题家呢?他知道这可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但有用嘛?没啥用啊,他没资本给他试错啊,他没啥人脉啊,家里给他提供不了任何帮助。而错过了这个机会,可能他一辈子就在也遇不到其他改变人生的可能了。很残酷对吗?但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一个小镇做题家能数十年如一日的刷题,读书,最后考上大学,说明他的认知,智力,专注力,对痛苦的忍耐力,对事物的坚持,自身的耐力,对未来的野心,对成功的渴望并不会比那些大城市的孩子差,他们之间差的,有时候真的就是原生家庭而已。这才是小镇做题家的真正困境!
认知的作用很大,但有时候,又没那么大。
二
记得《天道》里,有一个场面经常被一些博主拿出来举例子来说明认知的重要性,但我看到的,其实是退路的重要性,选择权的重要性。
这个例子是剧中丁元英帮助一个村庄脱贫,帮助刘冰三人成立了一家音响公司,缺一点资金,就找来了欧阳雪投资。
而公司发展一段时间后,和当时很牛皮克拉斯的另外一家音响店乐圣起了冲突,两家公司准备打官司,如果输了,刘冰三人可能会遭遇对于他们而言天文数字般赔偿。
这个时候,刘冰三人就退出了公司,把所有股份都卖给了欧阳雪,也就是说,让风险都给欧阳雪承担。
很多人都说,这就是每个人认知的不一样导致了每个人的选择以及最后的结局不一样。
但我认为其实是因为他们每个人的退路不一样。
大家觉得冯世杰,叶晓明,刘冰三人的认知如果低的话,他们怎么能看出来丁元英是高人?而且敢把扶贫这件事交给丁元英定夺?
从这点上,其实他们的认知并不差。
只不过他们底子太薄了,他们输不起。
欧阳雪在剧中也说了,如果和乐圣的官司打输了,她大不了回去继续开自己的饭店而已,她是有退路的懂嘛?
情况再差她也能回去当饭店老板,而对于刘冰三人呢?

三人要是输了,可能下半辈子都得在还债中度过。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认为真的不能怪认知。
说到底,所谓认知,是靠你银行卡里的余额撑起来的!
我前面有篇文章说过稀缺心态,人在稀缺心态时往往会过度放大风险,因为真的输不起!
三
如果没有退路,哪怕我们认知在高,我们做决策的时候也一定会畏首畏尾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常见的现象,那就是高认知的穷人越来越多。
有的人,你和他聊天可能发现他上能聊国家大事,宏观经济,下也可聊茶米油盐,家长里短,但一问工资,诶,两千不到,就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吧?
当然,单纯看工资的多寡来评判一个人有点太单一化了,但我想表达的只是高认知穷人越来越多的一个现象而已。
互联网加大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数量,很多人可以凭借一部手机浏览尽天下大事,古今往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认知。
但关键是:在一个人没有多少资本或其他资源的情况下,眼睁睁的看着那些有可能改变人生的机会从自己眼皮底子下溜走却只能无奈叹息,时间久了,他会不会患上精神绝症?
全文完,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这里是婉殇成长笔记,喜欢可以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