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题押题】历史性脱贫事业,功在千秋万代!

Hello,各位淀粉们好啊!关于“三农”问题的讨论每年都是重头戏!新的一年,党中央的首个红头文件,往往是关于“新农村”建设,足见农村治理对于国家政治生态的重要性。同时,2023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年,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显得重中之重。因而,这很大程度上会成为高考的热点话题之一。
如果考场上押到了相关题目,那么大家可记得一定要来评论区留言哦~文章PDF版本获取方式见文末。在文章开始前,大家也可以打开下篇干货进行“三农”专题干货的复习哦!

一、猜题押题
1.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来源
1.传统民本思想
2.古代“以农为本”思想
3.个人的实践和忧患意识
Ps:“来源”类解题:当代的社会思想;传统的思想源流;理论依据;个人的思想体悟
2.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
1.分类定级,分类扶持
2.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
3.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
4.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
3.我国古代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
1.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
2.推行复种轮作制
3.有效利用贫瘠土地
Ps:从“提高产量;引进外来作物;改善农业环境”方面思考
4.我国古代解决粮食问题的意义
1.改善了粮食结构
2.丰富了民众生活
3.缓解了人地矛盾
4.推动了传统农耕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解决因灾荒引起的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2.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3.促进经济的发展
4.对于后世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借鉴
Ps:“影响”类解题: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当代、后世各方面入手思考
6.秦汉乡里社会人口管理的概况(细节入手)
1.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2.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3.编户齐民
4.豪强崛起后控制人口

7.提炼中国古代乡里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
1.重视德治与法治结合
2.察举制的推行使乡民自觉保持与国家主流思想一致
8.简析“乡约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
1.宋代农村租偶关系和人口迁移使村落社会关系复杂化
2.理学影响下,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
9.近代以来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内部+外部)
1.对进口粮食依赖性越来越大
2.易受国际局势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10.近代以来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背景
1.中国人口激增/工业化、城市化深入,粮食需求量增大
2.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独立性丧失
3.中国社会动荡,挫伤农业生产力
4.西方列强对华农产品倾销
5.西方农产品成本低、质量高,竞争力大
11.概括抗日时期农村根据地建设的措施
1.建立基层民主制度
2.兴办农业合作社,开展互助合作
3.乡村教育政治社会化,普及教育
4.精简行政机构
5.推行“政教合一”自治制度
12.抗战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冲击
3.军阀割据带来的动荡
4.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形成平民教育思潮
5.国共两党政府对乡村问题的关注
13.新中国成立以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1.土地制度改革
2.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投入
3.立法保障耕地面积和生态环境
4.放松政府对粮食管控
5.加强对农业的经济补助
Ps:这部分内容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依据材料加以概括,但需注意表达规范,更容易得高分

14.简谈保障粮食安全的认识
1.民族独立是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的前提
2.坚持党的领导,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3.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4.农业发展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5.坚持改革开放,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积累专业术语,更容易答到踩分点)
15.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特点
1.政府主导
2.重视法律保障
3.充分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
4.对不同阶层农民区别对待
5.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
Ps:“特点”类解题:政府主导、法制化、科学化、因地制宜、针对性
16.沙皇俄国时期实行农社制改革后俄国村社的变化
1.由领主主导到国家控制
2.村社民主有所扩大
3.村社经济职能有所强化
4.土地重分现象频繁
17.沙皇俄国时期实行农社制改革的影响
1.短期内保障财政收入
2.一定程度推动近代化进程
3.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4.强化了沙皇专制统治
Ps:这一部分内容课本没有涉及,但可联系“农奴制改革”加以理解
18.苏联土地变革的特点
1.突出集体经济,突出公共利益
2.重视国家后备土地建设
3.没有充分满足农民的愿望


19.比较新中国和俄国土地政策变革的历史背景(中外对比)
俄国:
1.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2.新政权面临一战造成的严峻危机
3.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希望直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4.俄国农民获得土地的迫切愿望
新中国:
1.不同于老解放区,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未完成
2.朝鲜战争的影响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目标
4.民族地区的特殊历史因素和现实考量
Ps:“背景类”解题:国内外政治大背景、国内政局、经济建设、人民需求、政策导向
20.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历史经验
1.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重视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并充分考虑新形势、新问题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地区差异、民族差异
4.加强制度化保障
Ps:“经验”类解题:对人民负责、总结经验、符合国情、具体分析、制度保证、国家支持
21.概括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城镇化发展速度滞后于工业化
2.农业产值占比下降(工业产值占比上升)
3.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占比下降)
Ps:利于把握时代特征,更好理解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原因
22.概括乡村建设思想(简单了解)
1.文化复兴乡村
2.乡村工业化
23.新时期中国民生事业巨大进步的时代背景
1.改革开放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3.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4.党和政府重视民生事业
24.我国进行振兴乡村战略/扶贫的具体举措
1.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发展
4.发展农业科技
5.农产品价格制度改革,加强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6.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7.放松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限制
25.现代中国扶贫政策的独特性(特点)
1.地方政府与社会协同扶贫(官方与民间相济)
2.在救济的基础上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致富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扶贫探索模式不断调整,逐步完善(渐进性)
4.多种方式结合式脱贫
5.覆盖面广,有针对性
26.现代中国实行扶贫的价值意义所在
1.是真正消除贫困的有效路径
2.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体现了中国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4.证明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为全球治理贫困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6.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7.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27.中共“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主要经验
1.坚持人民民主
2.坚持自我革命
3.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的组织纪律)
5.坚持中国道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二、模拟演练1.(河北承德·高三期末)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
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
①举措: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实行“上计”制度,考核官员;县以下设乡、里两级基层组织。
②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后世王朝长期沿用。
2.(湖南娄底·高三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楚国铁农具相当齐全。春秋中期,楚人创建了筑陂蓄水的水利工程,其排灌系统之完备为列国所罕见。《战国策·楚策》记苏秦游说楚成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这里的粟不是实指,而是粮食的代称。王逸在《楚辞·大招》“五谷六仞下”注曰;“五谷,稻、稷、麦、豆、麻也。”吴起变法时,向楚悼王明确提出移民恳殖,此举对开发周边地区,扩大耕地面积,带去先进的生产方法,起到了巨大作用。楚国岁达的农业,不仅造就了农家学派及其创立者——许行,而且催育了我国最早的农学著作——《神农》。
——摘编自陈绍辉《楚国的农业与水利》
【答案】
①表现:粮食产量高;粮食品种多;产生农家学派和农学著作。
②原因:铁农具广泛使用;水利设施日趋完善;统治者重视开发垦殖;农家学派提倡农耕,传播技术;自然条件适合等。
三、图说历史
这是1964年出版的《奋发图强,争取农业大丰收》宣传画。画面中一位强壮的男社员,在脱粒机旁,手捧着倾泻而下的谷子,笑逐颜开。该作品目的是激励农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展现了人们投身劳动的积极和热情!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老师定哥,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