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概念解释 第4课

阿拉伯文化对东西方的影响:阿拉伯人征服的绝大多数地区,如两河流域、叙利亚、伊朗和埃及等地,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成果丰硕。早期阿拉伯人 乐于学习城外知识,对希腊、罗马和中国的文化成果都兼收并蓄,在此基础上形成阿拉伯文化。当时中国正处于隋唐到宋元时期,经济和文化繁荣,但欧洲在文化上仍相当落后。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传入欧洲他们翻译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深刻影响了西欧的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的哲学。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曾影响西方的文学,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含有《一千零一夜》的元素科学上的影响最为明显,阿拉伯人的医学著 作对欧洲影响很大。特别是伊本•西那的 《医典》在12—17世纪一直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花拉子密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也曾长期是欧洲大学的教科书;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多次被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征引。阿拉伯商人曾把西亚的货物贩运到中国,《一千零一夜》中的部分故事也曾传入中国。
奥斯曼帝国兴起后东西方的贸易:奥斯曼帝国兴起后,帝国内部的联系有所加强,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对欧亚贸易,尤其是东方运到西方的香料、印度的细纹棉布、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东非的黄金和象牙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东西方贸易因运输成本很高,一般商品运到欧洲后都要加价8-10倍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以及叙利亚等地后,基本控制几条主要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高达35%的关税,使欧洲商人无利可图。而那些商品早已成为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檀香用于止血和清除血腥;肉桂、肉豆蔻、丁香、辣椒等是重要的调味品。因此,奥斯曼帝国的重税政策直接影响到西欧人的日常生活。然而,罗马教廷的势力已经衰落.新兴的王权国家都各自忙于扩张,没有力量对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开战,以武力夺取对商路的控制权,因此,欧洲人被迫寻求通向东方的新航路奥斯曼帝国的重税政策,成为西方人开辟新航路的一个重要动力。

大化改新与律令制国家:646年开始的大化改新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经历了长时期的反复。646年的改新诏书确立了日本的基本制度,土地和人民都被收归国有,政治上模仿隋唐建立中央集权,实行租庸调制。664年,保守派一度取得胜利,天皇曾下诏部分恢复贵族的土地与部民。672年,大海人皇子发动对天皇的战争,胜利后即位为天武天皇他万事独裁,最终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将土地、山林和部民一律收归国有,彻底废除了私地部民制度,接着更改爵位,为中小贵族晋身仕途创造条件。718年,日本颁布《养老律令》,以法律形式肯定了改新的成果,律令制国家形成。所谓律令制,就是以律令作为国家的基本法治体系。在律令制国家中,部民从氏族贵族的私民变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即“公民从国 家领得土地,负担一定的租庸调,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原来掌控国家的氏族豪强,如今成为为国家服务的官僚,扩大了天皇政权的社会基础,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比较好的社会环境,但在律令制国家体系下,推行班田制的前提是国家掌握着足够的土地,而且土地有收有授'可是国家能够掌握的土地终归有限,终致最后无地可班,收授制度均告废弛。同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独立性的增强,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农民和贵族,希望获得土地的所有权。竭力把土地留在自己手中或传给子孙。另一方面,班田制下农民负担仍然沉重,正常的租庸调之外,还有各种劳役,许多农民无力负担,最终破产。至于良民之下的贱民,则仍处于贵族的控制之下。良贱之间不能通婚,等级森严。到8世纪中期,土地私有成为趋势,贵族乘机广占土地,建立庄园。中小地主和农民纷纷求庇于大封建主到10世纪,庄园普遍发展起来,律令制国家解体,武家政治代之而起。
哈里发:即Khalifah,意思是"先知的继承人"穆罕默德去世时,并未直接指定继位者,阿拉伯人内部为争夺继承人的地位,几乎爆发流血冲突;麦地那的人认为他们有资格继承先知地位,因为他们支持了穆罕默德;麦 加贵族认为他们最早追随穆罕默德,只有他 们有资格继承;古莱氏族人则认为,只有先知的苗裔才有资格继承先知之位经过激烈斗争,穆罕默德的老友和岳父阿布•伯克尔被推选为哈里发。此后,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先后继承哈里发地位,因他们都系推选产生,所以被称为“四大正统哈里发"。倭马亚王朝建立后,哈里发由穆阿维亚家族世袭,选举制度废弛,阿拔斯王朝时期仍如此,哈里发成为王室世袭职位。按照阿拉伯人的习惯和法律,作为先知的继承人,哈里发拥有政治、宗教和军事等方面的最高权 力,是国家最高统治者。
苏丹:"苏丹”在《古兰经》中原指拥有道德 或宗教权威的人士,后来成为一些伊斯兰国家统治者的称号。突厥人统治者马哈茂德是第一位称“苏丹”的统治者。印度德里苏丹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也称“苏 丹”,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印度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一种宗教,兴起于笈多帝国时期。婆罗门教以吠陀为经典, 相信业报轮回,印度教几乎照单全收,并且加以发展。印度教抛弃了原来婆罗门教的诸多神灵,主要相信三位一体的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位大神各有职能:梵天主管创造世界,毗湿奴维护世界秩序,湿婆负责破坏世界 。但三神终归一体,来自并归根于绝对灵魂。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也被印度教作为经典,史诗的主人公克里希纳和罗摩都被视为毗湿奴的化身。《摩诃婆罗多》中的《薄伽梵歌》成为印度教武士的重要道德准则。但印度教并无统一经典,也没有绝对必须信奉的神灵,信徒只要尊敬婆罗门,理论上接受吠陀经典即可。它的内部有许多宗派,主要有传统派、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印度教吸收了婆罗门教的主要经典和信仰,融合了印度各地的诸 多原始信仰,因而广泛流行。它的兴起严重冲击了婆罗门教和佛教。逐渐发展为中古时期及以后印度的主要宗教。
幕府:“幕府”(shogunate )源自日本的“征夷大将军(shogun )—词,最初指日本政府任命的指挥对日本北部阿伊努部落战争的将领。1185年,武士首领源粒朝消灭对手, 成为日本实际上的最高军事统帅1192年, 他被封为“征夷大将军”。并在将军府所在地设置幕府.建立管理国家的机构,日本从此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此后直到186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掌控军队的幕府成为日本真正的统治机关。1867年,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将大权交还天皇,幕府政治告终。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