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之道!看业余高手怎么搭配器材(三)
今天的阐述仍然是基于“汕头市A级选手球拍配置”来进行的。因为这些高手笔者都过招过、观察过,甚至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更换球板和胶皮的过程中,会参考黑马君的意见。所以,他们换的初衷和效果,是可视化的,不是笔者天马行空的臆想。
今天写下直板两面弧圈。年轻一代中,固然有直板单面拉攻的存在,但横打的应用频率也是相当高的。

ZX-Gear Out+蓝火M1+V>11 Extra
直板双反,两面弧圈。小绵羊最明显的个人优势还是发球旋转的多变,直拍横打的使用率占4成,正手拉冲6成。几乎没有推挡。各类比赛常年前三。本市业余选手中直拍横打最佳的前三?
在这之前,他其实用了一年的岩羊。正手还是多尼克,反手最满意的是Omega 7 Euro。前段还折腾了一两个月的波尔ALC。现在用的是皮切福德曾经的主板ZX-GearOut。对于他来说,控制、吃球和稳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ZX-Gear Out很多方面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清晰的手感、全面的均衡,尤其在反拉反带时呈现相当强的稳定性。当然,它的短板在于退台后的杀伤力不是很彪悍。嗯,一方面,业余打到中远台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比之皮切福德的签名版(力材经过炭烧),ZX-Gear Out打起来更好透。而且发力后那板还是够喷的。再加上这个锥式手柄,适应后很贴心。
蓝火M1,在马良大哥看来,就是变革系列诞生之前几乎完美的德套。现在看来,吃球感、通透感,以及旋转和速度的结合都蛮不错,除了力量不够大。V>11 Extra应该是目前为止,黑马君感觉Victas中最咬球的涩套。(VS>402是粘性,那个摩擦方式有些不一样。)相比而言,V>15 Extra发力后力量稍大点,不过小力量有点掉球。但轻量化的V>11 Extra除了轻到可以作为直板反手,胶面咬球感也提升了。更符合业余球友的摩擦习惯。相信,这会是继正胶VO>102之后,成为新的爆款。

碳素王朝+省狂+F1
碳素王朝+NEO省狂+T05
这两位都有直拍横打的存在。不过方式上有些不同。用F1的小胖,反手位基本就是挂一板,然后弹击相持。没有快撕、反拉之类,推挡也几乎没有。选中F1,纯粹因为这高密德套好防守,弹击速度快。这是本质的诉求。
用T05的希望老师,拿过省大运会甲组单打亚军,直板横打的上手率也相当高。除了上手快,摩擦为主,也会有反手相持。T05在制造弧线和旋转以及整体球质方面,是外套中的王者,性能也不用笔者叨叨了。
用碳素王朝而不用蓝标,竟然是因为王朝显得更好控,小球更稳。蓝标吃球深,但发力后更喷。相比之下,他们都觉得王朝更好控。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反手位不同的选择,实际上很简单。弹击多,用高密;摩擦多,用蛋糕。这具备普适性。

岩羊+多尼克S1+Rozena
这位直板横打的得分比率也占到整体的一半了。反手除了撩一板,那板拉冲也像炮弹一样,有惊人的能量。因为手腕甩得好,甚至感觉反手冲比正手冲更有压迫感。
黑马君实在不觉得Rozena有什么出彩,概因该高手反手实力超群。在这之前,他也用过NEO普狂和5Q,同样打出了优秀的横打。底板方面,常年用了Innerforce Layer ZLC,比较习惯内置结构。岩羊上市后,可能纯粹因为想玩玩,没想到后来成为了主板。今年以来就以岩羊为主。相比Inn ZLC,岩羊还是硬了点,配胶方面可以适当软。据他所说,胡桃木面材的岩羊,在反手的支撑力和稳定性比Inn ZLC更佳,更有数。再加上同样是内置结构,过渡过来比较适应。越打越有味道。所以Inn ZLC就逐渐被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