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2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亚洲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023-10-01 10:55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8、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亚洲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949年取得胜利的中国人民革命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外国帝国主义者和地主买办国家长期以来掠夺和压迫中国人民。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的剥削方法使阶级矛盾尖锐到极点,并使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濒于崩溃。人民革命成了摆脱这种状况的唯一出路。

  由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和半封建关系的统治,中国人民革命在第一阶段上要实现两个密切相连的任务:一方面推翻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另一方面推翻国内封建地主的压迫。

  中国人民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工人阶级和它领导下的农民组成了保证中国人民战胜国外和国内敌人的革命主力军。在革命斗争的进程中,组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其中包括工人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国内的一切民主人士。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是中国共产党,它能够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运用于本国的特殊条件,并利用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认为,十月革命的道路反映了革命的一般规律,是通往社会主义的大道,一切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了取得胜利都必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教员发展了列宁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时代的殖民地革命的性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脱,他写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1]

  中国革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上,已经胜利地完成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推翻外国帝国主义的统治、推翻封建地主和垄断的大买办资产阶级政权的任务,着手实现革命的土地改革。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的解决,这一革命即转变成社会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在1949年革命胜利以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开始。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之一。在革命的社会主义阶段上,人民民主政权展开了社会主义基础的建设,同时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首先是革命的土地改革的任务。

  中国革命的极伟大的意义在于,它在一个经济非常落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形式占统治地位的大国面前开辟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比较起来,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此。人民政权依靠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在极短的时期内对中国的经济进行了极深刻的革命改造,使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根本的社会经济改革中,土地改革具有很大的意义,它是人民生活中的极重大的革命变革。

  中国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确立了小农的土地私有制,以代替地主的土地占有制。3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4,700万公顷耕地。农业生产力从过时的封建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人民民主政权一面进行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土地改革,同时走上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没收了一切以前在国家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官僚资本企业,包括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在中国的、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转归国民党国家所有的企业。这样,人民民主国家就把大银行、几乎全部铁路、绝大部分黑色冶金工业和其他重工业部门的大部分企业,以及轻工业某些最重要的部门都收归国有。结果,产生了在国家经济中占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

  同外国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被废除了,外国帝国主义者借以掠夺中国人民并扼杀中国民族工业的一切旧的关税法和关税条例被废除了。对外贸易的国家管制建立了。中国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由于革命的土地改革和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渡时期的多成分经济代替了从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

  早在过渡时期初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多成分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就开始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义经济所包括的首先是以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企业,其次是以合作社所有制为基础的企业。

  从前是买办资产阶级和外国资本家的财产后来被人民民主政权收归国有的企业,以及国家新建立的工厂、矿井、电站、铁路、邮电等等,都是国家的财产。

  在农业方面,国家建立的机器拖拉机站、农业技术推广站,以及国营农业企业[2]是国家的财产。在流通领域内,国家掌握了在批发商业中起决定作用的商业企业。对外贸易和银行业几乎全部掌握在国家手中。

  其次,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还包括合作社企业,其中包括高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3]和生产资料全部为合作社社员所有的一部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及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等。

  与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相近的,还有各种半社会主义形式的合作社,这些合作社部分地以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和共同劳动为基础。属于这类合作社的有农业生产互助组,在这种互助组内农民对某些工作实行集体劳动,而同时不仅保持着土地的私有制,并且还保持着生产工具以及产品的私有制。

  在过渡时期初期,小商品经济成分包括大量的以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小私有制以及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农民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当时中国农村约有12,000万小农户。全国约有3,000万手工业者。

  在中国的经济中,在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还保存了宗法式经济的残余。在这些地区一部分农民从事着原始农业和游牧业这类半自然经济,这种经济是为了满足农民个人的需要,很少同交换和市场发生联系。

  私人资本主义成分,在过渡时期以城市的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农村的富农经济、商业资本的企业为代表。属于这种经济的还有无数的雇用劳动力的手工业作坊和数量相当大的手工工场。

  国家资本主义成分包括以不同形式和国家发生联系和进行合作的资本主义企业。中国过渡时期的多成分经济具有许多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广泛地利用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来从事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共产党灵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根据苏联的经验,并且参考一切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规定了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方向。教员在1958年说过: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的巩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具有决定的意义。这是吸引农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条件

  在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不仅有阶级斗争,并且还有实际合作的关系。人民政权吸引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国家生活,解决当前经济建设的任务,同时也坚决制止他们的各种反人民的活动。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中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矛盾:人民同人民的敌人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教员在1957年6月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著作中指出: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人民和人民的敌人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

  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但是,这决不意味着阶级斗争已经结束。相反地,由于人民和人民的敌人之间存在着矛盾,而且由于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还有对抗性的一面,严重的阶级斗争还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包括一系列改变国家面貌的根本性的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种改造使这些经济部门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彻底消灭,而代之以社会主义关系。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它对于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具有特别伟大的意义,因为这些国家就其政治经济情况来说,所处的环境是同中国在人民革命胜利前所处的环境相似的。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榜样鼓舞着这些国家的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争取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进行坚决的斗争。

  亚洲的所有人民民主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如同欧洲人民民主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样,在于所有这些国家都在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在每一个国家,这种复杂的过程,是以它的发展的历史特点所决定的特殊形式进行的。

  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关系和殖民剥削。苏联的帮助使它获得了绕过资本主义而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可能性。由于反帝反封建革命胜利的结果,蒙古人民共和国在1921年产生了。蒙古人民在蒙古人民革命党的领导下和苏俄工人农民的兄弟般的支持下,挣脱了千百年奴隶制的锁链,成立了独立国家,建立了人民政权。蒙古的人民革命,在第一阶段即一般民主革命阶段顺利地实现了消灭封建主义的任务,这个任务到1940年就完成了。人民政权建立了在国家经济中构成国营经济的工业和现代化的运输业。同时,工人阶级和劳动知识分子也产生和开始成长起来。工人阶级同劳动农民[4]和一切劳动者结成联盟,成为引导国家沿着建设社会主义基础的道路前进的力量。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改革,由于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两个国家都还没有能够把自己的人民联合成为统一的民主的民族国家。

  由于苏联军队击溃了日本帝国主义陆军,朝鲜在1945年8月从半世纪的日本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从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下解放以后,朝鲜人民开始在全国成立了新的民主政权机关        人民委员会。

  土地改革消灭了农村中的封建关系,由于土地改革的结果,土地转到了农民手中。土地改革为农村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由于过去属于日本当局、日本资本家和卖国贼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银行和运输业实行国有化,社会主义经济建立了,这种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占了主导的地位。

  但是,共和国经济的和平发展,为李承晚集团和它的美国主子所发动的三年战争所中断了。战争使国家的国民经济遭到了巨大的损失。1953年战争结束以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民经济,由于完成了三年计划,大大地超过了战前的水平。在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下,国内正在顺利地实现着工业化和农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越南民主共和国是由于1945年革命的结果诞生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承受了极端落后的经济,还不得不坚持殖民者所强加的将近9年的战争。印度支那停战以后,越南人民就开始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在“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下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在土地改革完成之后,越南农民从合作社的低级形式开始走上了农业逐步合作化的道路。在工业和商业方面,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正在扩大和巩固。越南劳动党依靠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帮助,正在引导越南民主共和国沿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逐步前进。


注:

[1]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1955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卷第646页。

[2] 国营农场。

[3] 集体农庄。

[4] 牧民。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2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亚洲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