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我已经观看了100场《锁麟囊》了(秋声伴今生)

2022-09-12 23:14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图片
程砚秋先生《锁麟囊》

我是1979年开始收藏老唱片的,当时收藏一套程大师的《锁麟囊》唱片,是百代公司出品的银芯百代,三张。从此喜欢上了锁剧,喜欢了程派艺术。1982年5月19日,赵荣琛先生携弟子吕东明在天津的中国大戏院演出该剧,当时我18岁,高考在即,进退两难,最后终于还是背着家长去看戏了。这是我第一次观看《锁麟囊》,那天,赵老因病只演了“春秋亭”一折,台下的观众不答应,赵老师在张世麟先生、李荣威先生的搀扶下,到台前与观众致歉。那次的印象最深刻。


几天后,大概是5月21日,赵先生再次偕弟子在中国大戏院演出《锁麟囊》,并贴出赵先生演“春秋亭”、“团圆”两折。当日,剧场内,人山人海,满坑满谷,观者如云。当“发水”、“舍粥”一折后,只见赵先生身着黑坎肩,漫步上场,凝神敛气念到:青衣休笑我,今日更相亲。全场骤然掌声雷动,更有甚者,高声叫好,燕赵之士的豪爽溢于言表。后来得知,赵先生为了祢补前日的爽约,答谢天津热情的观众,才加演了“找球”一折。赵先生夙有腿疾在身,找球的动作还是认真完成,卧鱼后他水袖如飞,甚是好看,只是起身有些困难,于是,赵先生将水袖再次做了一遍,这时,配演的演员才将他扶起。观众对他非常原谅和理解。这是赵先生最后在天津的演出,后来他没有在天津再次演出过。那次,是白登云、钟世章先生为赵先生伴奏的。但是,我因为观剧被父亲责怪一番。


我看过赵先生的《锁麟囊》共4场,包括五老的两场,王吟秋先生共9场,包括五老的两场,另有半场与红拂传半场,李世济老师共13场,迟小秋的17场,李佩红的7场,刘桂娟的5场,新艳秋老师在演的半场,天津的林玉梅的两场,李蔷华老师在上海演的一场,在武汉演的一场,钟荣在天津演的两场,张曼玲在北京的一场,李海燕的4场,张火丁在北京的两场,在天津的一场等等。


《锁麟囊》是剧作家翁偶虹先生的作品,程大师于1939年底、40年初排演的。该剧情节曲折、故事性强、文藻华丽,非常吸引人,大师倾心磨砺,独具匠心,新腔叠出,刻意创新。在上海首演,大获成功。该剧集程派之大成,唱、念、表演、服装都有创新,剧情的间架结构张弛有续,节奏得当。该剧的成功推出,始有程派之谓。 当年的盛况,我辈只能臆想空羡了。


我看过的《锁麟囊》,艺术水平最高当推“五老”那两场。李蔷华老师的规范工整,李世济老师的酣畅淋漓,赵先生的大气磅礴,王吟秋先生的空灵隽永,新艳秋老人的古朴,使人久久不能忘怀。流派的精神,就在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足一袖之中。


图片
李蔷华、赵荣琛、新艳秋、王吟秋、李世济

目前,有许多人对他们之中的某位或偏爱,或不屑,其实大家都是热爱这个流派的艺术,各人的标准、见解有所不同,不免有所偏激。当年他们五位艺术家联袂演出,纪念程大师,这应该是一个团结的表现,为后人做的榜样。我在这里真诚的希望大家求同存异,为程派艺术的流传和传播做一点贡献。(秋声伴今生 2003年)

【旧文回顾】我已经观看了100场《锁麟囊》了(秋声伴今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