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湖人,连球鞋也逐渐“科比化”?| XKiX


洛杉矶湖人是个特别的球队,在这里有过无数的荣光,传奇人物,总冠军和想要融入这个城市的球星们。带领过不同球队夺冠的LeBron James已经将自己的成绩,写入到湖人的历史中。带领这支球队赢得冠军,又沉寂了之后,37岁的LeBron依旧让人充满期待。
今年的LeBron James将完成自己又一个里程碑,穿上第20代球鞋站上赛场,为了新的总冠军开始拼搏。在签名球鞋的历史上,能够出到20这个数字的只有两个人(应该是只有一个人,另一个是神)。但是就算是Michael Jordan也没有亲自穿过Jordan 20上场打球,最后一次退役将这个数字定格为18。
每一个赛季人们都在争论,想看LeBron James还能走多远?湖人是否还有统治力?
关于新赛季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湖人的阵容,LeBron的状态,只有随着比赛的进行,我们才能看到。唯一不变的只有LeBron 20,这双里程碑的球鞋一定会出现在LeBron James的脚上。同时也为签名球鞋设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

20本应该是一次纪念或一次突破,十年前,LeBron 10首次采用了全掌的Zoom Max可视气垫,首次在篮球鞋上加入了Nike+芯片。但是这一次,Nike拿出来的作品会让很多人充满疑问?就这?

刚开始看到LeBron穿着从未见过的新球鞋打比赛,颜色成为话题,这个粉色确实有点特别,但是看了看球鞋的设计,异常简单,又是低帮版本,被一部分人猜测为支线系列。除了正代旗舰之外,LeBron的Soldier系列也出现过非常不错的实战球鞋,甚至有时候会喧宾夺主。
支线系列可以讲述更多的故事,甚至是更实用,更具性价比,所以什么样的配置和设计都在情理之中。但是正代球鞋不一样,作为签名球鞋,球迷们买的不仅仅是对于LeBron James的喜欢,还有属于这个系列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一种不断进化的过程。
如果你顺着LeBron的签名球鞋一路看过来,你会发现很多变化和这个系列独特的元素。LeBron James的球鞋在设计上一直都是略显复杂的,还会有各种出挑的尝试,类似四代用上发泡设计,十代用上全掌Zoom Max缓震,十二代开始运用Hexagonal Zoom Air的多边形缓震,十五代转型到针织Battleknit鞋面,等等。






对于Max Air的钟爱从众多开窗设计中就可以略知一二,几何图形的应用简直是这个系列的图腾,就算是编织材质也没有循规蹈矩,各种纹路的设计贯穿始终,更别说对于TPU和发泡材质的喜爱了。如果不是因为球鞋价格的因素,发泡材质很可能继续出现在13代之后的球鞋上,甚至延续到19代。


就算是LeBron James这么有号召力的球员,他的球鞋依旧要控制价格。2016年,因为顶级球鞋销量下滑,特别是以LeBron 13为主的高端球鞋,Nike发布了全新的售价策略。当时,新的LeBron 14重新定价为175美金,比LeBron 13便宜了25美金,同时砍掉了更高端的Elite系列。

其实从LeBron 11到13,这几代一直有一个共性就是运用了HyperPosite的发泡材质,发泡材质的可塑性带来盔甲般强硬和具有未来感的设计。到了14代设计风格突变,华丽的发泡材质消失得无影无踪,球鞋变为织物材质,就算是减配的设计中,依旧加入了一条魔术贴来增加球鞋应有的设计感,没有沦为简单的团队鞋。
Nike的营销不会告诉你从发泡材质到网布是因为定价策略变化,品牌会用更轻,更透气,更舒适贴合等字眼来突出球鞋的优势,模糊掉价格因素带来的弊端和减配。
但是不管怎么简配,至少到19代整体看来依旧非常LeBron,最近几代一直出现的Max Air带有鲜明的特色。虽然这种配置被人诟病,小体重面临踩不开和重心偏高的尴尬,但是每一双具有球员特质的签名球鞋就要具有自己的性格,而不是迎合大众。

如果你不喜欢LeBron系列的这个设计和缓震,你可以选择其他签名球鞋,KD系列,Kyrie系列,Jordan系列,每一个系列都应该不同,才能让市场看上去更加的丰富,让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权。
而今年,LeBron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展示了一双完全丧失了整个系列精髓的LeBron 20。

外露的气垫呢?发泡材质呢?复杂的几何图形呢?魔术贴呢?创新的科技呢?
你在LeBron系列长达19年的历史里找不到证据去证明这是一双全新的正代球鞋,甚至连鞋帮也改成了低帮款式。

逐渐失去个性的并不止是LeBron一个系列,而是整个Nike的签名篮球鞋。



从KD,PG到Freak,清一色的低帮设计,没有任何瞬间产生辨识度的设计元素,拉链,发泡,魔术贴,没有夸张的结构,大众喜欢倒勾,那就都用倒勾。一切以大数据为衡量标准?实战好鞋?
如果只是以实战为主,不用煞费苦心出这么多签名球鞋系列,Nike不是有团队鞋吗?都做团队鞋就好了。
这几双球鞋的改变或者定位还有迹可循,虽然越来越同质化,但是惊讶感没有LeBron系列来得强烈。19代还保持自己独特的设计感和开窗气垫的缓震形式,突然间变为了一无所有的极简球鞋。

加入湖人,向Kobe致敬,这都是LeBron James能够表达的一种态度,但是球鞋逐渐“科比化”应该并不是球迷希望看到的。Kobe Bryant开创了低帮球鞋的时代,留守湖人20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这种对于低帮球鞋的追求是他个人的一种思考,拒绝相似和平庸才创造了拥有个性的自我。
LeBron 作为拥有20双签名球鞋的巨星,应该有自己的坚持,Max Air大气垫的设计没什么不好,肯定有很多人喜欢这种配置,喜欢这个设计,脚感和缓震性能。
如果我喜欢一双低帮球鞋,我为什么不直接买Kobe系列?随着这个系列回归到Nike手中,一定会增加之后复刻的频率,购入Kobe的球鞋不会像之前那么难。就算NBA赛场需要有人接过这个旗帜,让更多新一代可以跟随着球星一起成长。也可以选择全新的接班人,Devin Booker,Jayson Tatum等都被誉为Kobe门徒,随便挑一个打造全新的低帮球鞋,绝对比所有签名球鞋都走同一个路线更适合。
如果一个系列卖的好,购买的人很多,就不去做细分市场的产品,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无聊他妈给无聊开门,无聊到家了!”






很多行业都走过这样的一条路,所有人都做相同的东西,没有创新,取消小众细分市场。
在城市SUV特别好卖的这20年中,路虎把卫士砍掉了,悍马消失了,因为油耗,因为不实用,因为各种原因。现在呢,重新回归的卫士成为了路虎销量最好的系列之一,电气化的悍马订单排到两年之后,被无数人称作看不懂的Cybertruck连车都还没有呢,订单超过300万辆。
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时代,同质化真的是最让人觉得无趣的方式。设计师可以不看数据,闭眼睛设计吗?我相信很多设计师都是被条条框框限制了,闭眼睛设计的都比这些鞋子有趣。
LeBron系列就应该保持霸气的设计方式,回归系列应有的经典元素。价格,实战,这些因人而异的元素不应该是LeBron系列首先考虑的事情。

一双签名球鞋,我买的不是明星贴标,而是球鞋中带有的个性。
有人喜欢低帮球鞋,可以选择Kobe系列;有人喜欢Zoom Air + Max Air的极致缓震,选择LeBron系列;有人追求最新科技,可以选择Air Jordan系列;有人是纯粹的实战党,可以选择Zoom GT系列;有人是颜值情怀党, 可以选择喷泡风系列;让每一个系列都拥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
真的想要满世界都是差不多的产品吗?或者你甘愿做差不多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