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流浪地球遐思

2023-02-17 08:22 作者:八百里飞仙  | 我要投稿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艾青的诗用寥寥两句话阐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这种感情是独属于五千年文明的浪漫,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情感。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有一个方向属于家乡,这一份落叶归根的情感,伴随着血脉传承,一路从传说时代流入至今。中国人的神话传说,带着历史的厚重感,阐述着与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我们深刻的意识到,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是有别于西方的,应该是独属于中国的瑰丽想象。 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未来的人们应该是什么样的?只有中国的科幻才能给出答案,于是,有了一部《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的大门,让人们得以窥见在中国视角下,我们的未来。初看《流浪地球》电影时,我便深受鼓舞,因为这是我们的第一部科幻电影,纵然有些瑕疵,但依旧让人兴奋,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了独属于中国人最瑰丽的幻想—当太阳系面临危机时,我们会带着我们的家园一起远航。而在今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则具体描述了这样一种决定是如何形成的。而整部电影的基调,庄严如史诗一样,将科幻世界的故事,如同纪录片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虽是科幻,却又无比真实,仿佛我们的未来就是这样,我们的未来触手可及。

1978年。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太阳的活动加剧,会在100年内消耗尽氢核,形成氦闪,在一瞬间释放相当于几百万年太阳辐射的总能量,太阳的体积将会膨胀,走向衰老,届时整个太阳系也将荡然无存,时间留给人们只剩下一百年了。然而,这项研究结果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直到太阳活动加剧已经影响到了星球上的一切活动,人们才意识到,灾难已经来到,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提出了数字生命方案,将意识上传至机器,抛弃肉体的枷锁,在网络世界中永存。中方代表则提出了“移山计划”,在全世界建造1万台行星发动机,推着地球离开家园,在临近的星系中需找新的家园。数字生命派将享乐主义进行到底,在最后的一百年内,太阳活动爆发,造成许多人罹患辐射病,将意识上传至网络,则可在最后的一百年内永生,最后随着所有根服务器与地球一起葬身在衰老的太阳中。而移山计划需要联合全人类的力量,在地球表面建造高达几千米高的行星发动机,并且建造一万座地下城,所有人将远离地表,在地下生存,延续2500年的时光,最终抵达新家园,而新家园的所有一切尚且未知。 这部电影最让人震撼的,便是从人民史观的角度讲述了一段未来的历史。是从中方视角描述全人类为了文明延续所做的一切努力,真正阐述了什么才叫“人类命运共同体”。“移山计划”计划取自中国愚公移山的典故,象征着中华民族面对危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在电影中,则表现在需要通过2500年来完成星际移民的计划。“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也是对愚公移山精神追求的描述。“中国航天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这一句话,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和泪点,所有国家的航天员前辈出列,拿着一张有去无回的船票,将生的希望留给后辈和地球上的所有人—纵使所有人都愿意慷慨赴死,也请让咱老一辈的先走一步,将希望留给后辈。这就是传承。电影中,既有小人物的儿女情长,也有小人物的家国担当,所有的小家联结在一起,也就成了国,这就是咱中华民族的国家的概念,也只有咱中华文化,将国和家,紧紧地绑在一起。于是我们中国的神话传说与西方截然相反,面对大洪水,我们有大禹治水,面对十日凌空,我们有后羿射日,面对海水涛涛,我们有精卫填海,面对重重大山,我们有愚公移山,面对太阳,我们有夸父逐日,面对天崩地裂,我们有女娲补天,我们有燧人氏取火,我们有有巢氏筑屋,我们有神农尝百草,我们有有熊氏制衣。。。。。。。这些神话故事教会我们,面对困难要奋勇抗争,面对危险要临危不惧,我们的家园是我们自己建造的,我们的未来在我们自己手中。因此每当危难来临,总有人用牺牲换来无数家庭的安居乐业,用坚实的臂膀将一切风雪挡在自己的身前。“这公平吗?”周喆直先生铿锵有力的回答道:“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流浪地球的后劲绵长,让人心情澎湃,久久难忘。灾难面前,我们要尽自己全力带上每一个人前行。如果家要没了,我们就带着自己的家一起前行,这样在外漂泊久了,往地上倚靠,便能回到家乡。毕竟没有人的地球,哪有那么多璀璨星辰,没有地球的人类,又哪有什么思想的光辉呢?

流浪地球遐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