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保国回来了,传统武术又将何去何从?

2023-06-12 22:31 作者:姜biaji  | 我要投稿

                        马保国回来了,传统武术又将何去何从?

现在的武术都是花架子,真正的功夫早就失传了”

“你再能打有什么用,上大街看见菜刀也要跑”

“看我美式居合”

“传统武术都是杀人技,插眼踢裆的,当然不是擂台搏击能比得上的”

“得了吧,武术也就会点插眼踢裆的下三滥招数”

“综合格斗必秒传统武术”

“什么年代了还学这个,多暴力啊”

……

 

      在略显魔幻现实主义的网络环境下,上述论调几乎能概括近年来传统武术相关评论区十分之九壁江山的言论,而随着“武术界顶流”马保国重出江湖,传统武术又一次成为了短视频平台的讨论热点。

 

所谓真正的幽默就是用来转换消解某些立场上最黑暗最残忍最无法用正常语汇概括的境况,所以想必大家真的觉得马大师很好玩。


       当然大家都知道马大师精通的“松果弹抖五连鞭”也就图一乐,

不能代表传统武术。

那么什么才是传统武术?


是金庸笔下郭靖的降龙十八掌?

是袁和平指导下的“咏春,叶问”?

是李小龙总结出的“be water,my friend”?

是术高莫用的所谓特种兵杀人技?

还是武英级运动员们上下翻飞、精益求精的武术套路?

      

 这么一问,大伙可能就开始CPU过热了:

      我们对武术的了解差不多都来自影视作品,或者看看短视频解说,你上来就又扯英文又扯运动员的,不是业内人士谁会去了解这么多啊?武侠小说里飞檐走壁可能不是真的,特种兵什么的应该是真的吧?嗷对,还有那个叶问!这个我知道,咏春日字冲拳可厉害了!电影里的都这么厉害了,那现实生活中武术一定也很厉害吧?

甄子丹饰演的叶问,可能是很多年轻人心中经典的银幕武术家形象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篇的上述言论:评论区的离谱程度仅反向代表键盘主人的专业程度,若以此作参考,只能是南辕北辙,与真相渐行渐远。

      总该有个权威人士来为我们解答这些疑惑,增加我们对传统武术的了解吧!

      所以,我们请教了传统武术技击协会会长、武术七段、国家级武术裁判,且为原江西省散打总教练、江西省散打体系重要构建人、传统武术现代化重要推动者的程啸斌老师,

      结合程老师的见解和我们的分析,以专业的角度来为大家解答关于传统武术最具网络讨论度的几个问题。

程啸斌老师

 


1.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

       首先给出结论,传统武术肯定是能打的,但是不能局限于西方价值观念的束缚,一定要建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针对网络上诸多武术家踢馆搏击馆最后失败的事例,程老师表示首先要确立一个观念,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从本质上就是不同的,如果用搏击的评判标准来判断的话,武术比不过搏击是很正常的事。

       搏击技术本就是在人家的评判标准下不断优化的结果,你拿传统武术去跑到人家的体系内碰瓷其最优解,那怎么赢嘛。我们按照搏击的评判标准构建了散打出来,放到他的体系内成绩就很不错。反之亦然,你去拉搏击运动员来比太极推手,那肯定也是我们占尽优势。

中泰对抗赛,散打选手战果累累


       所以说这件事不是这么比的,在有一个真正的符合东西方价值观、兼顾技巧性、竞技性、观赏性的公平规则被制定出来之前,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哪个更能打,是难有定论的。

      当然现在国际上更具统治性的是西方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于是呈现出了武术跟人家一比只是花拳绣腿的表象,所以说我们要形成自己的完整的一个体系,才具备竞争力。否则一直跟着别人后面去学、去模仿,何谈超越?

      所以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推进传统武术成体系的现代化,去跟他们争夺话语权,宣扬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评判标准,这也是建设我们中国话语体系、提高文化输出能力和对外宣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2.中西方技击技术差异的本质

       程老师选择从文化源流的角度来解释: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所谓传统武术,就是体现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的攻防技巧”,这也是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最根本的分别。

      我们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建立在先验论、整体论、心物一体论,以天人合一、心物一体为核心的这三论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而西方他看待问题,他就不是这样的。他更多的是建立在一个经验论、实验论、还原论的基础上。

      对技击理念的理解差异直接体现在格斗技术上。西方的现代搏击技术就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而传统武术往往更强调人体结构的合理、思维运行的缜密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架构所以你才会看到我们传统武术的套路非常强调动作造型,所以你才会在传统武打电影里看到硬桥硬马的拳脚和格斗逻辑缜密的见招拆招。

1982年上映的电影《少林寺》,掀起了一阵武术热潮


      马保国他不就是这样吗?你看用我这个什么什么五连鞭的就有点啼笑皆非了。他是用自己闭门造车的理解,脱离了现代社会对搏击的要求,来站在他的那个贝壳上面去做道场来讲,你显然就和现在不适应。


3.如何看待“插眼踢裆”、“武术不如美式居合”类言论

       “插眼踢裆”、“武术不如美式居合”这类发言的本质就是混淆概念,在网络梗文化的解构下模糊了体育运动与街头斗殴、徒手与持械的区别。

      首先,对于“插眼踢裆”:

      无论是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搏击,都属于体育运动的范围,而插眼踢裆,是纯纯的街头实用术,二者本就不能相提并论。

      体育竞技是在一个安全公平的规则下双方来斗智斗技、拼心比力,而街头实用术则是在极端情况下保障人身安全的防卫行为,进入街斗状况就没有规则可言,真正可束缚彼此格斗行为的只能是法律怎么能因为一些竞技项目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发挥效果不如赛场就对其全盘否定呢?程老师说着都给自己气笑了。

      照此逻辑,冰壶运动起源于北欧地区少数国家冬季玩耍的项目,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也没有什么实用性,人家就不能作为冬奥会竞技项目了吗?

      其次,对于“武术不如美式居合”:

      这本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人类发明武器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超越徒手的战斗力。在正常情况下徒手的怎么可能打得过持械的?持械的怎么可能打得过持枪的?要是打过了,那发明它还干什么,大家一块互相打耳光看看谁能抗不是更合适?

      在探讨徒手技术的平台大发“美式居合”、“功夫再高也怕菜刀”类言论,就好比数学家在兴致勃勃的讨论哥德巴赫猜想中的“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然后旁边蹦出来一个大聪明:你们这群傻瓜,二可是大于一的喔鉴定为发言者的思路毫无逻辑到拿ta们的小脑去当蘸料都蘸不完一份麦当劳小份薯条。

      不过,大伙也没必要因为这种发言觉得血压升高,就像程老师说的:像武术类的视频在网络上能有这么高的热度,能有很多的关注,就说明尚武精神仍然存在于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只是大家对武术的认知还不够清晰,但热忱是存在的

 


4.传统武术的发展道路

      按照程啸斌老师的思想,传统武术由于其类别门派、评判标准、功法体系等过于庞大繁杂,难以自动完成对现代社会系统的适应。必须要将原本作为中国技击体系中子系统的传统武术系统扩大成为包括评判体系、服务体系等在内的另一个大的系统。

 这个系统中包括:

第一,关于传统武术思想文化的一个完整自洽的思想体系

第二,技术构架体系,也就是承载思想体系的技术理论体系;

第三,教育训练体系,重点关注技术构架体系如何落地;

第四,也就是检验训练成果的评价体系,也是传统武术最需完善的体系。

第五个体系是什么?是关于前四个体系如何服务于人,惠及人民群众,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体系,是关于市场的体系


      这五个体系的呈现,将原本不完整的传统武术体系进化为了完整自洽的、拥有自我造血功能的现代化武术体系。

      程老师认为,系统化工作也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点问题你向人介绍鸡一定要是一只完整的鸡,不可能指着鸡腿鸡翅说,这是只鸡

      事实上传统武术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势必要在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生命构架。这么一个体系,才是最适合于中国人去玩耍,最适合中国人在其中去体会改善的,才能体现武术本应具有的广大适应性

后记

      我们去请教程老师的时候,他正在给南昌大学的学生们传授新开设的传统武术技击课。同学们虽然之前没有什么基础,但都在有模有样的学习发力和拆招技巧。

 


      虽然只上了不到一学期的课,但是已经有几个好苗子练得不错了,程老师笑道,现在虽然也是在做一种尝试,但事实上证明一定是能走出去的,直到它成熟可能还有一个阶段,还有个过程。但是证明了一点是一定能走出去,一定能符合于我们现在的需求,把我们的文化走出去。

      正值早八,太阳也兴冲冲地起来练功,晒干了同学们身上的汗,照亮了程啸斌眼里的光。


马保国回来了,传统武术又将何去何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