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的风格是什么?他是否已经江郎才尽?— 新海诚导演的个人详细分析

这是第三届文豪试炼场的第一天,也刚好前两周新海诚的《天气之子》在大陆上映,我就决定再写一篇专栏,去好好的再聊一聊这个导演。关于新海诚之前的一系列电影,我之前其实都写过专栏讨论过,所以这里就不过多赘述。这篇文章会先从我个人对于这些作品的喜好程度开始,再去从中讨论我心目中新海诚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导演,以及在我看来,新海诚在往后的作品中,可能会有怎样的表现。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篇专栏,也希望能够点赞、硬币、收藏、分享来支持我哦!

新海诚作品的个人主观排名
新海诚直到今天已经创作出了7部中长篇动画,2002年的《星之声》、2004年的《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2007年的《秒速五厘米》、2011年的《追逐繁星的孩子》、2013年的《言叶之庭》、2016年的《你的名字》与2019年的《天气之子》。
在这当中,我自己最无感的,应该还是《追逐繁星的孩子》了。


这是新海诚全部作品里面,最跳脱的一部。虽然比起他早年的作品,本作在叙事和制作上,都不算太差,但是这却是在看完之后最索然无味的一部作品。他用一个非常常规的冒险故事,用一个“吉卜力”风格浓厚的画面,去呈现出一个没有过多深意的内容;甚至对于某些不那么了解新海诚的观众来说,他们可能都不会想到这部会是新海诚的作品。
当然,本作的故事其实并没有特别糟糕,作品里也有一些情节的情绪渲染力很强(这个就很新海诚),整体看下来也不会真的感觉到那么的不舒服;只是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的情绪整体上并没有什么大的波澜,过了一些时日我甚至都不太记得这个故事到底说了些什么,更不用说有什么值得我们铭记的主题或价值观了。这些,让我很难真的喜欢这部作品,也是新海诚的作品里面,我最不推荐的一部。如果真的要看这部,我倒不如建议你先去把吉卜力的作品都看完了再说(笑~)。
再往上,我个人的观影体验要比《追逐繁星的孩子》好一点的,我会给到《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这部作品。


我相信对于不少观众而言,这部可能也是新海诚的作品里面,看得最云里雾里的一部。这是新海诚第一次尝试写一个比较认真且严肃的长篇故事,但是或许是因为经验不足,作品在叙事上确实做得不太好。作品设计了很多的设定,但是却把他们硬塞给观众;主线故事的编排也非常跳跃,以至于一些情绪堆叠不起来,最后的观感可能也不怎么好。
但是对我自己来说,它的故事也不至于到真的看不懂;而且实际上作品最后要男主去做的抉择,和刚上映的《天气之子》也是雷同的,只是当年新海诚安排了一个“比较”两全其美的结局(虽然之后对于男主来说仍然是个悲剧)。从这些来看,我至少能够感受得到新海诚在这部作品中是有试图在传达些什么的,也因此这部作品在看完之后在我的内心也留下了一些痕迹,回味起来,还是有些韵味的。
这种虽然叙事不足,但仍有韵味的作品,其实从新海诚的第一部作品《星之声》,就可以感受得到。


看过我专栏里评分的朋友可能会有些意外,我给《星之声》的分数明明低于《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为什么这里会把《星之声》排得比较靠前呢?这是因为综合来看,《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的完整性还是比较高的;而情绪上,虽然我觉得《星之声》所给出的情绪点更为强烈且聚焦,但也说不上比《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来得高出很多,所以评分上《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我给的高一点。
但是如果说自己的喜好,《星之声》这种用极简的方式去渲染极具情绪的做法,我会更加喜欢。也因为故事所采用的设定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真实存在的设定,故事的可信度就会更高,情绪的共鸣就会强烈得多。直到现在,我也依旧会因为想到那封阔别8年的短信,心里就会不自觉的随之一颤。

下一部作品,我会给到才刚上映不久的《天气之子》。

这部作品在大陆所引发的争议比我想象的还要多很多,毕竟对我个人而言,这就是一部虽有缺陷,但是却也很有意思的一部作品。我在《天气之子》的专栏里,一开头就这么写到:我当下看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用了《你的名字》的叙事,去讲述《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的故事。《你的名字》是新海诚所有作品里面,“叙事”最成功的一部;《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也如我刚刚所说,也是一部值得回味,有想法的故事;但是这两者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却没有做到1+1>2的效果,反而因为叙事基调的冲突,导致本来值得回味的内容,变得模糊起来。
也因为这样,我自己不会把本作放在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序列,也不会特别推荐别人去看这部作品。当然,本作的叙事能力也好,制作水平也好,甚至最后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深度也好,其实都比我前面所提的几部要好得多,所以我始终不认为这部作品值得背负那么多过激的骂名,比他还烂/平庸的作品,真的多的去了。

接下来就到《你的名字》了。

如果要我说《你的名字》是新海诚之前什么作品的升级,我可能会说是《追逐繁星的孩子》的升级版。都是有着更出色的叙事、有着更精致的制作,但是在故事深度上,却比较匮乏的一部作品。但是这次的叙事“出色”的程度,这次“制作”精致的程度,却是真的到达了非常牛逼的水平;要说新海诚里综合观赏性最佳的作品,那毫无疑问肯定就是《你的名字》了。
这样优秀的故事,非常大的降低了观看本作的门槛,甚至我敢说没有人会排斥这样一个情节设计精巧,情绪渲染得当,而且制作美术还贼牛逼的动画电影。但是不少新海诚所谓的老粉丝,在看完《你的名字》之后,心里总会有股空虚的感觉,总会有股“我不那么喜欢《你的名字》”的感觉,这其实就源自于《你的名字》对于主题的挖掘,没有他前面几部作品来得那么深刻的理由了。
新海诚的哪部作品主题深刻呢?那就是接下来要说的《言叶之庭》,以及《秒速五厘米》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你的名字》是新海诚的集大成之作,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最能够代表新海诚的,或许还是他的《言叶之庭》。不仅仅是因为在主题上的挖掘足够深刻,在制作上、叙事上、细节处理上,我认为都不会输给《你的名字》太多。只是因为《言叶之庭》的故事格局比较小,所以故事本身没有那么的精彩;但同时也因为是一个小格局故事,故事里的情绪也能够更好的渲染出来。
这点加上对于主题的深入挖掘,这就让这部作品更容易镌刻在观众的内心里。过了几年,回想起《你的名字》我可能只会回忆起漂亮的画面,以及几处动人的情节;但是回想起《言叶之庭》,我甚至能够感受到雨天的味道,以及在那亭子里,两人那委婉的互动。我常说故事>主题,但是当故事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对于主题的共鸣所带来的影响与触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也是为什么,《秒速五厘米》依旧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客观来说,《秒速五厘米》在叙事和制作上,都不如《言叶之庭》出色;甚至是对于主题的挖掘,也不会比《言叶之庭》强多少。但是新海诚所有作品里面,最让我有所共鸣的,依旧是这部《秒速五厘米》。
《秒速五厘米》对于时间割裂羁绊的表达,对于错过的描绘,都痛击我的内心;尤其,是当这一切都随着岁月逐渐成为现实的时候,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是很难用所谓的客观来形容的事物。当然,《秒速五厘米》的故事也很好,制作也不错,否则它也不可能做到如此精准的情感渲染,我也不可能会那么喜欢这部作品了。
当然啦,这些自然都是我主观上的喜好排序,每个人可能都会不一样;有人可能就是喜欢故事性强的作品,对他来说最好的可能就是《你的名字》;有人可能喜欢看到一个比较不一样的新海诚,那么可能他就会对《天气之子》抱有更高的好感。所以对你来说,新海诚作品的喜好排序又是怎么样的呢?欢迎到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哦!

新海诚的风格究竟是什么?
虽然新海诚的作品很多,每个观众对于这些作品的喜好程度,喜好排序都会不一样;但是新海诚的每一部作品,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属于新海诚导演自己的风格。这个风格是什么呢?如果有把我之前新海诚系列的全部专栏都读过的话,就会发现新海诚有两个特点:比起叙事更善于抒情、始终关心“羁绊”与“孤独”的话题。

先说第一点。虽然这个也是由我个人的看法与喜好所总结出来的,但是确实纵观新海诚的7部作品,其中4部偏向叙事的(包括《天气之子》),真的在叙事上做到没有大问题的也就只有《你的名字》。而其余的三部偏向抒情的作品,除了《星之声》可能因为经验不足或者因为只有一人创作所以综合表现力没那么强之外,另外两部的质量都非常的高。
也是因为这样,当时《你的名字》出来,我在看到了一个庞大且没有毛病的故事的时候,作为观众的我确实是相当惊喜的。毕竟这是新海诚第一次写出一个好看的长篇故事,而不是依靠散文式的、诗歌式的故事,单纯的烘托情绪来获得成功。当然,即便是在《你的名字》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MV式的过场设计,还是可以看出新海诚对于情绪渲染有着精准的把控。而实际上,这在其他偏重叙事的作品里,也是存在的;以至于对于某些特别吃这套的观众来说,甚至会因此而忽略掉作品在叙事上的问题。

新海诚之所以会那么看重抒情,或许和他的一些背景有关;无论是大学学习文学的经历,还是在之前Falcom主要负责OP的工作,又或是在《星之声》以前他所创作过的短篇,都让他积攒了能够用短小的篇幅去传达情绪的能力。但是在我看来,这也很可能和新海诚自己所关切的主题,就是适合抒情是有关系的。
新海诚的所有作品,除了《追逐繁星的孩子》之外,没有一个是不在讨论“羁绊”与“孤独感”的。而这个主题需要的,恰恰是对于角色内心的细致捕捉,我们需要透过感受主角的情绪去认知到什么是孤独感,需要透过理解主角的想法去明白羁绊对于他的重要性;而比起这两个,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件事情,确实不太重要。

也是因为这样,
《星之声》里我们可以不需要知道女主遭遇了什么灾难,男主正面对着什么挑战,只需要对那封时隔8年的短信产生共鸣就足够体会到故事的真意;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里,我们不必在意南北国到底之间有什么爱恨情仇,不必去对故事里异世界的设定有多大的了解,只需要明白对于男女主而言那共同的誓约是两人唯一的连接,就能够感受到“羁绊”是所带来的力量;
《秒速五厘米》中,我们无需知道这么多年里两人到底具体发生了些什么,只要在最后两人擦肩而过的时候,理解到“错过”所带来的苦涩感,就能够感受到“羁绊”的脆弱;
我们也不必详细的知道《言叶之庭》中男女主角到底分别遇到了多大的困境,只需要知道在这困境之中,有了对方的存在就已经是自己的救赎,就能够再次的明白对于孤独的人来说,陪伴、羁绊与思念,所蕴含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同样的,我们甚至可以不去管《你的名字》里两人交换灵魂或者时间穿梭的这一些细节设定,我们只需要对两人之间的羁绊有所共鸣,这个故事所带来的感染力与意涵就会变得不一样;
读到这里,是不是比较能够理解《天气之子》里的最后,男主选择了对他来说温暖的道路与羁绊,其实并没有那么的不可理喻;毕竟,这是新海诚一直以来的选择。

而细心的你会发现,上面这些共鸣点的刹那,都不源自于作品前面的故事铺垫,更多的,就是情绪上的输出与渲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抒情”了。即便是那些有着长篇故事的作品,“故事”对于新海诚来说,也不过是为了增加这层“抒情”的可信度,为了铺垫好情绪该有的故事基调,为了让最后的这层情绪的爆发更加震慑人心,而搭建出来的一个个世界与宇宙;这些宇宙的诞生,本来就围绕着男女主的内心去旋转、去服务,自然最后故事所呈现出来的样子,是一个被世人名为“世界系”的故事类型。
所谓新海诚的风格,对我来说,不过是新海诚对于这个主题的不断追寻与追逐;只要哪天新海诚还在关切着这个课题,即使故事的叙事有多么的不同,最后给人的感觉,也依旧是那个熟悉的新海诚。

这个时代最好的共鸣
新海诚的这个关于“孤独”和“羁绊”的探讨和追逐,其实也是最契合这个时代的一个主题。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被急剧拉近了;以前的人根本无法想象两个相隔甚远的彼此,能够如此轻易的见上一面。也随着网络时代的降临,甚至都无需亲自走到对方的身边,一个远距离的视讯,就足以解决过往那根本无解的相思之情。
可是很微妙的是,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世界,却同时为这个世界,增添了过量的资讯,让常人无法轻易消化与处理的资讯。信息量爆炸所带来的,是生活节奏的加快,是人与人之间更轻易的攀比,是一个资源更加丰富,但是幸福感却不断下降的生活。尤其在城市之中,这种紧迫感更是明显,生活所带来的疲惫也随之加剧,本应由“全球化”所打消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次却被人自己心里的隔阂,给切开来了。

换言之,在这个时代里,比起今敏对于虚实之间的讨论,比起细田守对于亲情的讨论,比起宫崎骏对于自然的讨论,新海诚对于“孤独感”的讨论,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前几个课题虽然可能更加重要、更加有讨论价值,甚至可能讨论起来的故事也会更加有趣,但是受困于这个新时代的人们,却急需一个能够理解自己的作品,需要一个能够把内心里的苦闷述说出来的作品,需要一个能够为我们带来希望的作品。
新海诚的好几部作品,都刚好与这个时代的焦虑契合,而且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加剧,这个命题,也只会越来越嵌入人们的内心。
《你的名字》会爆火,一方面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新海诚终于讲了一个人人都喜欢都爱看的故事;但是我自己相信着,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归因,是来自于这个故事确确实实的在这个时代的人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即便《你的名字》对于这个命题的探讨没有他其他几部作品来的深刻,但是那种“你懂我”的心情,或许已经暗自在观众的心中,悄然而生了吧!

新海诚的未来
在《天气之子》上映之后,很多关于“新海诚是不是江郎才尽”的声音也随之浮现,这本质的原因还是因为新海诚确实没有把这个故事给讲好。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反而觉得《天气之子》的现在比起《你的名字》的那个时候,我更加期待新海诚的下一部作品。

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前面也有略微提到:当时《你的名字》虽然故事讲的很好,但是对于新海诚的老粉来说,这个作品并没有带来更有深度的主题,所以会让人不禁觉得,新海诚对于这个主题的挖掘,是不是已经停滞了,是不是已经想不到新鲜的构思与论述了。这就导致了即便《你的名字》的好故事让大家感到惊喜,但老粉们也会认为这可能是新海诚向资本的全面妥协,未来会不会再也看不到那个能够直击灵魂的共鸣感了。
但是这次的《天气之子》,虽然故事说的并不好,我自己也没那么喜欢这部作品,但是新海诚确实在这部作品中有了更多的探索与追求。新海诚这次尝试加入很多更为真实的第三方,比如社会层面的介入,比如更多有意义的配角;这些内容的添加,不仅仅是故事上面的处理,更多的,是新海诚终于把这个仅围绕着主角的核心主题,开始进一步拓展到周围的世界上了。
这个“世界系”的作品,开始沾了点真实与社会的味道。

这就是我看到的“新意”,他不是一个完全脱离新海诚诉求的东西,也不是一味的复制过去主题的内容,而是确实的进一步的拓展。当然,《天气之子》的表现并没有完全证明他有这个能力去驾驭好他的野心,但是至少我会更加期待下一部新海诚的作品,在他更加完善自己的叙事能力,更加精进自己的导演功底之后,能否为我们呈现一部出乎我们预料的好作品。
而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他是否已经江郎才尽?” 《天气之子》里新海诚所展现出的野心,我相信已经向我们证明了他还有很多想要探讨的东西,只要等到他的实力更加稳定与成熟,一部经典的到来,不会离我们太遥远!

新海诚不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动画导演,因为我自己看动画最看重的还是故事与叙事,所以对于新海诚那些长篇动画的尝试,我很难说我很喜欢。也因为这样,我对于那些嚷嚷着新海诚会不会是下个时代的宫崎骏的言论,是有一点嗤之以鼻的。
但是新海诚身上所具有的风格、他所讨论的主题、他的作品在美术层面上的造诣,却又迎合着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与审美。而我自己也相信着,新海诚的各方面能力迟早会得到进一步的成长,他未来的作品迟早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所以,与其要期待他成为下一个宫崎骏,不如我们一同期待着,这个时代的新海诚的到来吧!

这篇专栏到这里结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我!想要看我更多动画杂谈的朋友也可以点关注哦!
对于新海诚这个导演你又有什么看法呢?他的系列作品你的喜好排序又是如何?也欢迎到评论区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