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之财富篇
对个人来说,除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个最重要的根基之外,那么财富对一个人的幸福也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除了极少数的有金钱之外的追求而不在乎金钱的人以外,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幸福感都会被所拥有的财富所左右。对我这种普通人而言,我觉得财富多一点和自己的追求并不冲突,况且很多时候是有了足够的财富才会自由,有了自由以后才会明白自己真正的追求是什么。马斯洛需求曲线也说明了人类需求的初级阶段是先解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食物需求和性需求),然后才是精神层面的追求。
对我们普通人来讲,财富自由意味着你不会再为了生存去工作,而是为了自己的喜好去工作。人有了自由以后才谈得上发展,个人全面的发展,这是非常现实的事实。
财富的积累是永恒的话题,今后在我的写作中可能会有较多的篇幅,首先说明我目前没有实现财富自由,本人也在学习中,我会持续不断地学习且实践,脚踏实地去按照我的目标去做,我会将我的经历和想法分享给大家。如果成功了,不但可以“独善其身”,还可以“兼济天下”。
首先要弄清楚财富自由的定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比较,我觉得比较靠谱的说法来自于《富爸爸穷爸爸》书中的定义,就是当你的被动收入大于总支出时你就财富自由了。什么叫被动收入?被动收入就是不靠打工赚取的收入,凡是靠打工赚取的收入,哪怕你的级别再高工资再多,那也不是你的被动收入。被动收入是你睡觉时都会产生的收入。
有关“被动收入大于总支出”的话题,有个非常有名的4%法则不得不说,很适合我们普通人实现财富自由。4%法则:就是把本金投入到一个指数基金中,拉长周期看,比如20年,假设指数基金平均每年产生4%的收益,如果这4%的收益能满足你的总支出,那么你就财富自由了。
有这里面有三个变量:第一,你的被动收入的金额;第二,你的总支出的金额;第三,4%的收益。
比如你每年的被动收入可以是10万也可以是30万?被动收入是由你的本金和年平均收益决定的,是可以变化的。再者,你每年的总支出可以是10万也可以是30万,这是由你的消费欲望决定的。最后,年化收益不可能每年都一样,有些年份好,有些年份差,4%的收益指的是拉长周期来看的年平均收益率,A股的指数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3%左右。在这三个变量中,你可以控制的是你每年可以积攒的本金,你还可以控制的是你每年的花费和开销,但你不能控制的是年化收益率,特别是短期波动的年化收益,因为有些年份高有些年份低。所以我们应该去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上。
4%法则这里面有个漏洞,就是忽略了通货膨胀,考虑通胀的影响,10%的年平均收益率较为合理。以后有机会可以展开聊。
总之,适合普通人的财富自由之路就是控制不必要的花费,把节省下来的钱去做投资。实现财富的自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望一夜暴富是人性的弱点,这个弱点非常容易被人利用,大家需要有正确的认识。
投资是一门大学问,我们普通人需要做的是不断地学习,慢慢积累自己的本金同时积累自己的知识与认知水平,先从指数基金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投资,慢慢变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