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八日读《美的历程》6
六 佛陀世容 一、悲惨世界 笔记: 1.信仰需要对象,膜拜需要形体。人的现实地位愈渺小,膜拜的佛的身躯便愈高大。 2.魏晋以来的佛像都在表彰和树立两种理想人格:智慧的内心和脱俗的风度。 3.信仰与思辨的结合本是南朝佛教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最佳选择,给了这批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4.雕塑——作为智慧的思辨决疑的神,更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 二、虚幻颂歌 笔记: 1.唐代佛教雕塑具有一种不离人间又高出于人间,高出人间又接近人间的典型特征。 2.如果说,北魏的壁画是用对悲惨现实和苦痛牺牲的描述,来求得心灵的喘息和精神的慰安,那么,在隋唐则刚好相反,是以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来取得心灵的满足和神的恩宠。 3.唐代的雕塑与壁画所刻画和描绘的天上与人间不是以彼此对立而是以相互接近为特征,这里奏出的,是一曲幸福存梦想,以引人入胜的幻景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