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梦巴黎】当片看就可惜了 细品才明白里面的爱情与理想

《戏梦巴黎》于2004年在法国上映,讲述了美国留学生马修和同胞姐弟伊莎、里奥,在1968年的法国学运背景下,三个年轻人的情欲纠缠和追求理想的故事。

第一次看此片,确实把电影当成了片在看,有了新的思想和认识后再看,稍微有了一点不同的理解。

好的影片是耐看的,反复咀嚼会有新的感受。这里浅显的谈谈个人感受,欢迎更多影迷发表观点,交流意见。
复杂的情与爱
首先,电影含有大量的情欲画面,三人同浴。半裸共进早餐。

伊莎和马修游戏输了,在地板上接受惩罚,里奥若无其事地给大家煎鸡蛋。

当今世界,有些地方同性或是三人的关系得到了认可,但在他们那个年代这一切都是不伦的。
姐弟两是相爱的,他们血水相浓,肌肤相亲,并且思想共进。

马修是爱伊莎的,在那个广场,第一次见到做行为艺术的伊莎时,就一见钟情了。

多少人或许也是一样,在这里钟情上了女神伊娃。

但伊莎对马修的爱模糊难定,似乎是一种情爱的捉弄,也可能是因为里奥而爱屋及乌(原版剧本中,也含有两个男孩的爱情故事,种种原因被删减了)。

关于电影的热爱
三个年轻人因为对电影的热爱聚到一起,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谈论着电影。


以电影的剧情做行为艺术,用表演猜电影名做小游戏。


里面列举的电影距我们时代久远,但对电影的这份热爱,每个影迷都能感同身受。

你一定有过因为喜欢一部电影而去了解他的背景,演绎他的台词的经历。
时代的革命
电影最后,外出旅游的父母回家看到了熟睡的三人不堪的画面。

先醒过来的伊莎贝拉读了父母留下的纸条,准备开煤气,结束生命。

这时,窗外爆发了激进的学生抗议运动。马修和里奥醒来。三人又一起加入了游行。


暴乱中,马修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劝姐弟两回头。

而此刻的里奥,激昂奋进,身后的伊莎也紧紧相随。


马修谁也叫不回来,他终究不同于他们,独自一人离开了。

历史上这场运动是失败的,但学运所代表的精神,有着深远影响。

记得影片中出现过毛爷爷的海报,法国虽是资本主义国家,也叫作法兰西共和国,一定也受到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历史不好,这里不深究了。

影片结束,马修还是孤独一人,以我的感受,我会和他站在同一战线,革命需要激进者,也需要有看清局势的现实主义者,珍惜我们现在和平稳定的生活。

影片的导演、主演也都赫赫有名。
导演贝托鲁奇也执导过我国的《末代皇帝》,是一个善于发掘历史,研究美学的电影人。
女主伊娃格林更不用说,提到法国丽人,她必须拥有姓名。


里奥的扮演者路易斯·加瑞尔,气质忧郁,其主演的《巴黎小情歌》也是一部描述复杂恋爱关系的影片。

马修的扮演者迈克尔·皮特居然还是《唐探2》中的变态外科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