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6】姜sir-湖畔论坛-穿透心灵的声音-part 1

【20190426】姜sir-湖畔论坛-穿透心灵的声音-part 1


本文章内容为2019年4月26日当天姜sir讲座的字幕听写,发上来给当天没能前往姜sir讲座现场的姐妹们共享,此处仅为第一部分,具体讲座录音请等待稍后上传,感谢观看ヽ(•ω•。)ノ

主持人:姜老师带领光合积木配音团队,为众多影视剧、动漫、游戏、广播剧配音,堪称中国配音领域的坚实力量。2018年姜老师也受邀参加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并且在电影节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姜老师在现场,与我们聊一聊配音与成长那些事。带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配音的魅力。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姜广涛老师为我们精彩开讲。
姜sir:大家好,我是姜广涛。很少用这种话筒啊。(笑)这个…… 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还挺激动的。然后我想到了好像应该会有很多年轻的朋友,然后也看到很多我可以称为长辈的朋友,我也很激动,因为很少会有这种情况。在其他的学校也好,在一些漫展上也好,很少会看到白头发的同志出现。很感谢大家,感谢捧场的人(没听清)能给我这个小小的配音员(没听清),很感谢。然后也非常感谢湖畔论坛向我发出邀请。之后我发现这个论坛真的非常湖畔,早晨我已经到来湖畔盼了半天了。(笑)走一走转一转听听鸟语、闻闻花香,心情愉悦了许多。希望大家,啊这个,我非常羡慕大家,在场的诸位有很多就在苏州本地,或者生活、或者求学、或者工作,有这样一个非常优美的环境,能够在这个鸟语花香当中,去进行自己的人生,我觉得是一个蛮惬意的事情,北京来的人就不说太多了。这个确实没有办法。 刚才这个主持人说了很多,我觉得有一些不好意思。因为确实我本人没有经过特别高级的教育,然后呢,也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能分享给大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配音演员,后来还做了个配音导演,带了个小小的配音团队而已。坐在这个位置上和大家说三道四的,觉得好像不是特别有底气。所以说当初邀请我的时候,我也是跟我的工作人员说,如果说让我去聊聊天还可以,如果真的让我坐在什么讲坛上,去传经布道啊什么的,我第一不够格,第二我确实心里也没有太多东西,我可能今天就是和大家来聊一聊天。
呃……我是从1995年开始从事配音行业的。我是在我的家乡,东北的长春,啊这个,考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译制片分厂。把我招进厂里的,我的授业恩师,入行恩师,就是金毅老师。之前也曾经工作人员也问我说,你要不要做一个PPT什么的,后来一想吧,好像我来到这呢,大家更愿意听我说,不是说要更多地看一些什么东西,所以我就以说为主吧,我这个 PPT也是口说为主,大家可以脑补一下。
二十多年前的我,然后就跑到了长影去考配音。在长影译制片分厂开始我配音的学习,90年代其实那个年代和现在非常的不一样。长影的,那个时候已经不是一个非常非常强盛的一个时期。我们现在的这个90年代出生的小朋友,啊不是不是,不是小朋友了,这个……小伙伴们,小伙伴们其实对于长影这个概念没有更深的感情。可能相对年纪大一点的人知道长影,大家可能还记得长影那个厂标。所以在那个时代呢,我进入了配音这个行业,开始学习配音。那个时候我们的同行特别少,为什么少呢?因为全国专业的,就是比较正规的这个配音的机构很少。不过也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还有上海电影译制厂,这两家最专业的机构。后来呢,这个北京,包括北京电影制片厂啊、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也经常做一些译制片之类的东西。在各地,祖国各地,比如说我们江苏的南京,南京省话(?)呀,啊,包括湖北的话剧院啊,成都,四川话剧院,他们有一些,这些包括辽宁儿艺(?)这些单位、艺术团体,也从事一些配音的工作。但是其实都没有特别的有气候。啊所以配音的同行还是真是少,因为那个时候全国加起来,能达到三位数就不错了,我是指这个专职从事配音的演员。我从入行以来时至今日二十多年过去了,看着这个配音这个行业的变迁,看着行业当中的这些人的一些流转,感触还是蛮深的。
今天呢大家能坐在这,就说明配音这个事为大众所知了。像可能十年以前,我们绝大多数的观众朋友不知道国产电视剧也是配音出来的,可能现在还有人不知道。即使是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他们很多人也是配音的。我是指英文版的,它也是配音的。然后今天有一些年龄感的观众朋友们,他们可能对于传统的译制片配音说起来,比如说上海电影译制厂啊一些老前辈们,这些配音啊,简爱啊、叶赛宁啊这些配音,可能会非常有共鸣。那我们现在呢也有很多年轻人出现在这个场合,现在就是说明我们这个行业呢,也在不断地变。
现在呢,其实电视剧配音不是我们主攻的一个方向。我们可以做,但并不能说是只是我们最主要的方向。除了电视剧、电影、译制片,现在动画片,抛开这个译制的动画片,其实国产的动画片配音,现在也是非常的多。然后包括游戏的配音,包括现在的这个广播剧的配音,包括很多综艺栏目的配音,包括纪录片的配音,包括一些人工智能的语音采集,其实我们这个团队、我们这个行业都在做,做的东西其实非常多的。可能十年以前,说起游戏配音,我们还觉得很少,非常稀少。你说游戏配音怎么配啊,说游戏配音挺好配的呀,不对口型,没有口型。这个大家都知道这个国产电视剧啊,包括译制片也好,都是要对口型的。游戏配音有时候就是不对口型的,其实还是有对口型的这个段落的啊,有一些是呈现一个画面,但是十年前毕竟游戏的体型不会特别大,我们家里电脑cpu的运算能力也没有那么高,所以它的流媒体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多。不像现在呢,非常的精美。现在最高配置的电脑其实好像绝大多数都是服务于游戏的。但是现在,时至今日十年以后,游戏配音已经占到了日常工作的相当大的比重。现在的团队,包括我所知道的很多兄弟团队、我们很多同行,都在进行不同的游戏配音。在我们苏州的产业园区,其实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游戏公司,他们也在源源不断的生产更新更好的游戏,为这些游戏玩家,比如我们虽然远在北京嘛,其实我们也参与了很多这一类的工作。
然后呢有声读物这一块,这是一个一直都有的一个门类,包括我们小的时候喜欢听评书。这些其实现在看来呢,现在的有声读物有点像那个时候的变种,然后包括一些广播剧,我们小的时候一直有广播剧的,那么多的主旋律(?)的一些广播剧,一些在广播电台里听的这个广播剧。现在的广播剧呢我们叫他广播剧,其实呢,我们早已经脱离了广播这两个字,广播其实更多地是在我们私家车的时候,我们打开广播,有一点旋律让我们不至于睡着,尤其是想像(没听清),然后呢包括像听一听播报,路况的播报,从这个角度会听一些这样的广播的内容。我们更多的现在意义上的广播剧,更多的是从一些APP上、手机软件上这个资源去听。而且相对来说呢,它的这个分类还是比较细的,喜欢听什么类别的就专门去找什么类别的就OK了。现在有一些APP也是专门就是针对一些没有那么大众的听众的,根据他们的需求去制作一些相应的东西,服务于他们相应的受众。
所以,说我其实是一个配音演员,这个配音演员这个词呢,就是所谓配音“配”是什么呢?配是有一个既定的表演,然后我把我这个声音附加上去。这个来源于什么呢,其实是来源于译制片。在最早的时候呢,比如说长影译制厂、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其实他最初的前身叫“满映” 啊。其实这个满字大家就能明白了,他是一个日建的。任何政权,比如说伪满洲国的时候,日本人要对中国进行奴化的教育,其实主要就是文化方面的一个洗脑,一个精神的控制,所以他们会开发电影产业来做这件事情。当这块场地最终回到了人民的手中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有非常大的需求说,因为我们的工农兵群众也需要这些精神类的产品来滋养啊,来鼓舞我们前进。但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底子比较薄,我们就引进了一些非常优秀的前苏联的一些电影,激励(?)普通的战士,就像我们役兵,普通役兵。包括《列宁在十月》这样的片子,我们把它配成了汉语的台词,然后呈现在我们中国老百姓的面前,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去参与解放战争、参与抗日战争、然后去参与新中国的建设,是这样的。但是后来呢,这个国与国之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之间进行文化交流,译制片就是这样一个媒介和手段。我们把优秀的片子给引进到国内,然后把它配上它这个台词,然后呈现在我们观众的面前。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拓,我们的文化的出口,或者说我们可以选择的路径越来越多。比如说互联网发达了,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光是从影院,不光是从译制片这个单一的窗口,所以现在的译制片啊,尤其是单剧集(?)的配音片啊,排的场次其实越大的城市场次排的越少 (没听清)。 一方面呢是英文水平进步了,另一方面呢是大家都喜欢听这个所谓原汁原味的东西,所以反倒是在二线以下的城市译制片的排片会多一些。但是谈论的人就不会太多了,因为可能在这个观众的生活习惯上,他并没有那么多的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观点这个习惯。那现在更多的呢,大家更多的关注的可能是一些新兴的东西。对于译制片这个问题呢,我是觉得,比方说这两天,妇联四上映。妇联四仍然是有配音版本的,啊,我们光合积木工作室的小伙伴,有一个姑娘也是配了其中的美国队长,过两天我也准备去看一下 啊?怎么啊?(观众:小姑娘!)啊?啊惊奇队长(笑)对不起对不起(观众:笑)对不起对不起。我觉得这个,反正都是队长啊(笑)我们现在的方针呢就是,一方面这些传统的东西,我们还是会抓住,为什么呢?一方面我是觉得,这个译制片仍然是有一个良好的传承,另一方面呢就是译制片能引进到中国,确实还有他一定的品质,通过这样比较高品质的一些作品,我们让我们的这些新人进行尝试、进行演绎,对这些新人自身的业务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一方面呢,我们也不会放弃任何新兴的这些项目和类型,比如说广播剧、比如说国产动画片,包括一些线下的这些演出、包括现在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了很多非常新潮的东西,都是愿意尝试的,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在做的。
去年曾经有一个,我看到一个也未经证实的调查,就是说这个95后。去年所说的95后其实现在看起来也并不能代表(?)最年轻的那波人了,因为我是九五年开始配音的,那时候我19岁。现在呢95后做了一个调查说95后对于新兴职业的一个愿景是什么样的,就是说他到底想从事什么职业,这个愿景是抛开以前的传统行业,已经就是不是近期才出现的这些行业。这个调查呢在我看来也未必权威,但也确实说明了一些问题,它的调查结果是:有几乎一半的95后,其实是想从事网红类的职业。是指新兴的职业啊,不是说我要成为教师,教师不是新兴职业,教师从来都是一个传统行业的范畴。然后第二多的,大约占到17%是想成为声优。声是声音的声,优是优异的优。这个优呢,今天还有老师问我说,这个声优是什么意思?声优其实是一种日文的说法,但是日文也是源于咱们的汉唐文化,这个优其实就是表演的意思啊。最浅显的意思就是所谓声音的表演,声音的表演者,称为声优嘛。我们也会有人纠结说,到底是应该叫配音演员呢,还是应该叫声优呢,不去纠结这些问题,因为我们,从我的角度想啊,我更多的去干一些实事、解决一些问题,并不是说我要探讨说,在这个理论范畴内我应该如何规划,这可能不是我想做的事情。
这么多人想成为配音演员,想成为这个所谓的声优,但是其实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冲动呢? 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