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农却屡屡收到烂果,辰颐教你如何识别真助农平台?不再上当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爱心助农的口号突然就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和我们的朋友圈盛行开来,就好像是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一夜之间就滞销了一样,就连文案和照片都千篇一律,愁容满面的老农背后是万顷滞销的农产品。
付出同情和金钱却被坑
上个月,闺蜜朋友圈转了一条爱心助农信息,大意是山东大量土豆滞销无人收购,农民伯伯望着满地的土豆欲哭无泪,这些绿色、天然、原生态的土豆生在深山无人问津,没有销售渠道,只能求助网络,希望广大网民发发善心,人多力量大,让我们一起来帮帮靠天吃饭的老农。
文章还配了农民伯伯田间劳作的辛苦场景图片和农民伯伯家境照片以及其苍老而憔悴的正脸照。看到这些,很难不被打动,农民伯伯辛苦劳作一整年,全家的口粮都在这满地的土豆里面,于是打开链接,购买了二十斤。想着人多力量大,顺手帮忙转发到了朋友圈。

可是等真正收到货的时候,发现土豆居然都发芽了,不能吃了。想着大概是因为滞销太久加上路途运输,所以坏了吧,也就没有去追究。
过了没几天,突然发现满朋友圈都是别人转发的各种爱心助农活动,卖苹果的,卖大蒜的,卖火龙果卖葡萄的,应有尽有……
通过爱心助农来销售农产品或者水果似乎成了一个很好的渠道,网络的力量是强大的,零售日销几万斤大概是农民伯伯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但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朋友转发的卖苹果和卖火龙果的配图除了产品不同,苍老而憔悴的脸居然是同一张!故事也一模一样!同一个农民老伯伯产业从北方发展到了南方吗?

无良商家打着“助农”旗号赚钱
带着疑问,打开百度搜索了一下才发现,原来“爱心助农”早已被演变成为“狼来了”
各种电商平台打着爱心助农的旗号来进行恶意营销。打着悲情牌,利用互联网博取网友同情。一些无良商家钻着这些空子,透支网友们的善心来发不义之财。
本是一次发自内心的善心,没想到被营销带了节奏,被当作噱头炒作,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相似的经历。
目前,随着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很多网友们都已不再相信这些所谓的爱心助农,爱心被过度透支,难道这个社会真的不存在信任了吗?网络上任何东西都不可信了?一切与经济利益扯得上关系的似乎都会被有不良居心的人所利用。

献爱心的人并没有想要回报,但不代表可以被利用。当这样的做法推广开来,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冷漠,真正需要帮助的可能会得不到帮助了。无论做什么生意,童叟无欺诚信经营才能长久,钻空子不会走远。
虽然说爱心助农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但是也确实有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深山老农,他们辛苦劳作一年,盼着能有好收成,可是有了好收成之后却又发愁没有好的销售渠道。
爱心助农这一渠道可以说完全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他们却被各种不怀好意的电商搅和得不知所措,不知真假。
那在原本一举三得的爱心助农严重变质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还有办法继续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呢?
其实奸商只是一小部分,社会正能量仍是主流,如果在政府和各个社会机构的规范引导下,助农活动仍可以继续让各方受益。
如何识别“真助农”
助农产业出发点本是互利共赢,却因为中间介入过多角色导致背离了初衷,久而久之,就透支了大家的信任,也让急需要帮助的农民失去了出路。
那么要如何识别平台是否是真正的助农呢?首先一定要满足这两点:
1、原产地直发,大部分都是真的;
2、有当地政府代言的,一定是真助农。
因为除了农民本身,当地政府肯定是最希望农产品找到好的销路的,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助农扶贫,同时他们对品控肯定也是会抓的比较严,毕竟是代表当地的特产,肯定不能砸了招牌自断后路。
比如辰颐物语就是满足以上两点的电商平台,5年来也一直在践行扶贫助农的路上。


辰颐物语更名前叫颐和果园

辰颐物语更名前叫颐和果园

辰颐物语更名前叫颐和果园


辰颐物语更名前叫颐和果园

辰颐物语更名前叫颐和果园
辰颐物语短短三年成为生鲜界的领头羊,我们用实际行动助农、惠农,品质保证,不虚假宣传,也不夸大宣传,一直为改变中国农业格局而奋斗!
另外,除了民间自发组织的爱心助农活动外,地方政府也开始参与进来,辰颐以政府信用背书,严加把关,对真正需要爱心助农的项目,政府经过审核后给予扶持,联合各大销售渠道,打造助农渠道




助力云南,助力陕西,助力甘肃,助力福建,助力湖南麻阳,辰颐物语扶贫的足迹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也还会继续下去。
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那些利用爱心助农恶意营销的商家,也会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辰颐物语,弘扬社会正能量,不让爱心被利用,我们需要擦亮双眼,同时也需要时刻保持一颗有爱的心,并去感染身边的人,传递爱心,传递文明,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希望有一天,不用让果农通过卖惨也能让一年的劳作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