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哲讲堂32】如何获得对事物的洞见

# 获得对事物的洞见
## 条件
- 性能:头脑(智力)、灵性悟性(天生和后生)
- 技术(方法)
## 方法
- 感性:感官获得的表象认知,归纳法
- 六根、六境
- 理性:逻辑获得的内在认知,演绎法
- 数学,三段论
例:认知UP
- 感性:外貌描述(经验主义)
- 理性:你的好朋友(理性主义)
##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局限
- 经验主义
- 感官经验可以是假的(魔术):因此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 感官结论的因果关系未必为真:
- 理性主义
- 理性认知无法脱离感性认知
- 并非所有认知都可以被抽象为隐性知识(Qualia,无法被表述的知识):亦即实践之所以的重要性
## 实验 -> 结论
- 完整认知 = 感性认知 + 理性认知
- 感性认知的量可以推出理性认知的质:大量经验 -> 本质规律(科学研究的过程)
## 定性和定量
- 定量:数字型数据(理科)
- 实验(多用于自然科学)
- 大数据(问卷调查、数据库)
- 定性:文本型数据(文科):深度研究原因(多用于社会科学)
- 访谈
- 民族志
- 案例研究
- 焦点小组
Both are 数据 -> 理论 的过程
## 治疗玻璃心
- 大量经验/实验解决问题
- 大量经验 -> 本质规律 -> 成功
## 总结
(这段说的和Conclusion的味道可太一样了救命)
## 赞曰
听完这一讲后,有一种玉猪龙被扣上了互补的部分从而达成闭环的感觉——讲得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