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服考研笔记-专题十二《明朝服饰及图案纹样》

2023-09-14 21:55 作者:木鱼碎片  | 我要投稿

以下文章内容总结自《中国服装史》-袁仄

简述“三言二拍”及同时期的服饰文化

(1)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则是凌蒙初所编《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故后人常将其合并,称为“三言二拍”。

(2)明朝时期虽然恢复了汉族传统服制,但实际形制已和唐宋不同。明代文武官员的冠服有朝服、祭服、公服和常服等。对于各种服饰的样式与尺寸、衣料、帽顶、绣样、色彩乃至鞋履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明代文武官员的服饰完全受制度与规章的严格约束,既显示官序中的高低,又进而使封建制度更加合法化,在被统治者心目中更具有神秘感和威慑效应。明代男子服装以袍衫为尚,即圆领衫,衣用盘领右衽袍,袖宽三尺; 袍服所用的纹样及颜色因官职级别而异。职官常用补子,是一块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其纹饰有严格规定,以区别文武官职和品级。幞头在明代已成为统治阶层的专用头衣,常服中的幞头称为乌沙帽,帝王常服所用幞头名“翼善冠”,折角向上。其他常见的男性服装主要有直裰或直身,罩甲、巾、帽等。

(3)明代妇女服饰,主要有衫、袄、霞帔、褙子、比甲及裙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命妇的礼服由凤冠、霞帔、大袖衫及褙子组成。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霞帔是一种帔子,用作命妇的礼服,不同品级命妇霞帔的纹样有严格规定。背子的样式继承宋代,一般有合领和对襟两种,在明代流行更广,凡贵族、庶民皆服用。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禁马甲,作日常之服,而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织锦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因拼纂的布形似水田而得名。明代女装风格修长、窈窕,以淡雅朴素为尚,有着变化极为丰富的衣服样式。

(4)明代纹样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吉祥纹样的运用,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有吉祥的地步。吉祥纹样所要表达的富、贵、寿、喜四字的概括了明代市民文化的追求及审美趣味。如今,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认知民族精神和民族旨趣的标志之一。


明代吉祥图案都有哪些,请举例并阐释各自的含义

(1)明代图案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创造并丰富了谐音图案和寓意图。明代纹样中具有特色的当属吉祥纹样的运用,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吉祥纹样所要表达的“富贵寿喜”四字的含义概括了明代市民文化的追求和审美趣味。

(2)明朝时丝绸吉祥纹样的题材十分广泛,花草树石、蜂鸟虫鱼、飞禽走兽,无不入画。一般有三种构成方法:一是以纹样形象表示,二是以谐音表示; 三是以文字来说明。

(3)纹样形象如柏冬夏常青,被引申为人的长生不老; 合欢叶晨舒夜合,用以祝愿夫妇和谐; 籽粒繁多的石榴、葡萄,则是对多子多福的祈求。明代皇帝头戴翼善冠,穿有满地云纹衬托团龙及十二章纹样服饰,前后两肩各绣金盘龙,寓意了皇帝才德兼备、文武双全、能呼风唤雨,是想象中人格化的神。

(4)谐音则利用读音的相同和相近便可取得一定的修辞效果。比如瓶谐“平”,表平安; 蝙蝠和佛手谐“福’;喜鹊谐“喜”;桂花、桂圆谐“贵”; 百合、柏木对谐“百”。桂花和万年青,意为富贵万年青; 太阳和凤凰,意为丹凤朝阳; 莲花和鲤鱼,意为连年有余; 金鱼和海棠,意为金玉满堂; 蝙蝠和云,意为福从天降。这种寓意图有的至今仍在沿用。

(5)文字说明直接用吉祥汉字的各种书体来表示,如福、寿、喜等。还有互相结合,一起使用的图案组合,如:三多,用佛手喻多福,桃喻多寿,石榴、葡萄、葫芦喻多子; 连年有余,以莲花、鲤鱼相组合居多;五福捧寿,则用五只蝙蝠围绕寿字; 五谷丰登,就以五谷,蜜蜂和灯笼纹共同组合。另外,八仙、八宝、八吉祥、八答晕的使用也非常普遍。

(6)综上所述,明代纹样中具有特色的当属吉祥纹样的运用,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吉祥纹样所要表达的”富,贵、寿、喜”四字的含义概括了明代市民文化的追求和审美趣味。如今,吉祥图案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已成为认识民族精神和民族旨趣的标志之一。

文章内容为个人考研时期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如有需纠正补充的可在评论区留言。


北服考研笔记-专题十二《明朝服饰及图案纹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