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55 |《皮肤的秘密》5.保湿用全「水乳霜」,这些钱有必要花吗?


大家好呀,今天来聊聊皮肤的保湿。
皮肤科的刘东阳医生在《科学护肤方法论》 中开玩笑地说,现代护肤的本质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人们先把天然分泌的油脂洗掉(比如洗脸、洗头、涂沐浴露),然后再把洗掉的油脂补充上(比如涂护发素身体乳保湿面霜)。
但是不这么做也不行,因为考试的时候所有人都作弊,自己还凭真本事,那吃亏的就是自己。
还记得在本系列第三篇文章中提到的两个错误认知吗?
皮肤不负责呼吸,也不能喝水,更不能吸收,特别是主动吸收。人的皮肤只是有一点有限的渗透能力,所有的护肤品,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一点点有限的渗透性来发挥作用的。所以如果听到了厂商说「补水保湿」,你就能知道他前面一半话是骗人的了。我们不能从外界给皮肤「补水」,只要真皮层不断地送水上来,皮肤就可以平衡在合适的含水量上。
我们能做的只有「保湿」,重点就是加强角质层里的脂质分子和保湿因子(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泥浆」),不让水分轻易地流失掉。
如果你在网上买过护肤品,就会发现很多厂商在商品宣传的时候都会放类似下面的图,让人看起来保湿这一步需要大费周章。什么水啦、乳啦、霜啦,好像一定要把这三种质地的保湿产品都涂在脸上才算做到位一样 。

我并非专业人士,不知道每一步都是否必须。不过从我学到的知识来看,作为极简派,其实一支面霜就可以搞定。
如果一定要做全「水乳霜」的话,就记住:
质地越轻薄,用完之后很快挥发的就先用;质地越厚重,用完感觉在皮肤上越滋润的就后用。
按照「水-乳-霜」这个顺序来做保湿,皮肤的触感最好,还能减少「搓泥」现象。
1.面膜
我们一般会在护肤品的商品详情介绍页中看到如下图所示的护肤步骤,面膜通常会排在洁面的后面。
如果要敷面膜的话,一定要先用,而不是先涂精华再敷面膜。

面膜能通过快速的水合作用,把平时致密的角质层暂时打开,相当于给皮肤暂时卸载了防御能力。如果事先涂了精华之类的产品,反而会导致皮肤吸收过度,给皮肤带来刺激。不过也不用每天都敷面膜,一周1-2次即可,频率太高反而会影响皮肤代谢,还让皮肤屏障受损。

2.爽肤水
首先,爽肤水并不是必须存在的基础护肤步骤。爽肤水的主要成分大部分是水,然后再配合比如甘油、B5、丙二醇、多糖类物质组成保湿剂。很多教程告诉我们要把爽肤水拍打在脸上,让皮肤吸收。但是通过皮肤的结构我们知道,皮肤的本职工作就是不让东西的成分进入体内(当然也包括水),拍打只是为了加快挥发,让皮肤尽快干燥,以便进行后面的护肤流程而已。至于保湿剂,其实保湿乳和面霜中也有,所以这一步可以算作可有可无的步骤。
3.精华
刘东阳医生提到,精华和爽肤水本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从配方架构的角度来说,精华比水的瓶子小,增稠剂多,消费者会觉得小包装里这种稠稠的东西里面一定充满了「精华」,所以也愿意为此花费更高的价格,这个叫消费心理学。

这类单品实际上属于功能性护肤产品,属于可选项。比如,对于改善出油量大的问题,可以选择使用维生素B5的保湿精华。B5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持,因为分子量比较小,所以有大概率可以渗透进入角质层的缝隙,来减缓皮肤水分流失的速度,起到保湿作用。如果脸上出油量大而且伴有发红等轻微炎症表现的人可以试试看。
不过就算单单一个B5精华,价格跨度也可以从60元到600元,真是看到我崩溃,怎么买就见仁见智了,这里不做单品推荐。
另外,有的精华还主打抗皱或者美白功效。我去问了我媳妇,她说保湿是保湿的,但是抗皱和美白好像没啥效果(可能是年龄还没到)。

4.保湿乳/霜
保湿乳液和保湿面霜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质地不同。如果都想用的话,就先用保湿乳液,再用保湿面霜。如果只用一种也行,有人喜欢用保湿面霜,因为保湿能力要强于乳液,但是「皮肤的秘密」中又提到油性的面霜可能会加重痤疮问题,所以有的人只用乳液。
总结一句话就是,保湿乳液和保湿霜选一种即可,选哪种因人而异,面霜保湿能力强但是相对厚重,乳液保湿能力弱但是相对轻薄。
在涂抹保湿乳/霜的时候,只要抹均匀就可以,不用做拍/打/按摩等动作。所谓的那些「促进皮肤吸收」的办法,基本都没用。该渗透的就能渗透,不该渗透的拍打它,它也进不去。

皮肤的保湿就说到这里,下周会介绍「基础护肤三件套」中的最后一部分——防晒。
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
参考资料:
- [德]耶尔·阿德勒《皮肤的秘密》
- 得到app《如何科学地管理皮肤》
- 知乎刘东阳医生《科学护肤方法论》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