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标与现实
目标,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大量的观点都认为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在于怀有目标,一个人终生都为着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现实,这个词的范围非常广阔,我在之后的讨论主要指目标经过个人努力后的情况,即实现与否的结果。希望在分析之后,能够让读者善于利用目标与现实谋求发展。
首先,我是并不赞同人为目标而活这一观点的。目标是一个人为自己未来的行动制定的,人生的终极意义应该是发展自己,造福社会,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有利于这层意义的贯彻。因此,我们决不能因为某个目标未能实现而产生挫败感,影响后续努力的发挥。从理解上讲,目标制定后,过高与过低都是无法预见的,即使恰到好处,在实现的能力范围内,偶然因素导致目标无法完成也是有可能的。所以目标的成功失败都是能够接受的,关键是你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所发展提高。相对性评价是进行过程后总结的一个较为全面的方法,将到达目标的过程视作一个阶段,得失均了然,你会发现你不可能是一无所获。从行为上讲,制定目标也是一门艺术,研究表明,目标与自我效能感有关,目标定得太高,实现难度大,容易导致过度紧张焦虑,效率低下。目标太低有不利于发展进步。合理定制目标,让自己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现在看来确实是一门艺术。制定目标是需要通盘考虑,综合个人与环境条件科学制定的。
第二点是对现实的反应,目标无论实现与否,都会有一个现实—成功的现实或者失败的现实。没人会对失败的现实感到高兴,但是现实与前面的目标不同,现实是客观存在的,并非是你能像制定目标一样定制的。也许可以说目标是调节你某一段时期行为的因素,但是现实一定是你经过这一时期后的“你”的全部。显然现实无法改变,但是我希望通过现实来阐述一个调整目标失败心态的方法:在某个阶段的开始你制定了一个目标,该目标非常难以实现,你加倍努力,无论是学习工作的时间都加长了,尽管如此,你还是未能实现该目标;另一种情况,你制定了一个很简单的目标,由于该时期你的完成目标需要进行的任务并不重,你学习工作偏于懒散,所用的时间也相对减少,但是由于目标很简单,你最终还是如期完成了该目标。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前者是未能达成目标的失败,后者是实现目标的成功,但是就相对性发展来说,和这一时期开始的自己比,前者的进步比后者更大,因为学习工作的时间和紧张度都更高。在此并不是要读者制定所谓的过于宏大的目标,只是强调要大家在分析看到目标后的现实并非只有目标失败后的悲伤失望,还有你在这段时期拼搏奋斗所取得的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你敢于制定远大目标的雄心也是令人敬佩的。
我们不会看不起目标小的人,也不会看不起没达到目标的人,但是我们必定藐视无法面对目标失败这一现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