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试卷答案

2023-02-13 23:52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为政之道——《论语》整书阅读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对我们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地影响。更有北宋政治家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因此,研究“士文化”不能不谈《论语》。

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及我工作坊课题《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任务群“士文化专题”实践研究》课题,作出教学设计。

本书可以分为“为政之道”、“君子之道”、“治学之道”、“处世之道”“孝悌之义”等专题。每个专题可以独成体系。在这里对孔子的“为政之道”作探讨。

· 教学目标

1. 梳理《论语》中涉及孔子“为政之道”的章节,理解这些内容的基本含义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为政之道”,了解儒家思想为政的核心思想、具体措施及达到的理想模式。

3. 纵观历史,思考《论语》中为政之道的意义与价值,它与古代“士”的精神有何关联性。

4. 反观现实,我国的治国之道,我们的工作准则,能从《论语》为政之道中吸取哪些营养。

·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文本,理解内容,并梳理探究“为政之道”的原则前提、方法措施及核心理念。

2.思考《论语》中为政之道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及与“士”的精神的关联性。

· 课时安排4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1.要求同学们用概读的方法,在《论语》中圈划出能体现孔子“为政之道”的内容。

2.结合注释对圈画的内容进行精读,去伪存真,保留符合要求的章节。

3.以小组为单位,核对圈划的章节,讨论存疑部分,最终确定小组选定的符合要求的章节内容。

第三、四课时

1.结合同学们梳理的选文,对选文进行分类。从为政的前提、根本、方法等方面给选文进行分类。(分类注意个体性差异,可能角度不同,类别不同。只要能引发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探究即可)

2.梳理示例

①为政的前提——提高领导者的自身修养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从政者只有立足于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以人格力量达到管理和教育的目的 。孔子以舜为例说明君主严于律己的重要性:“无为而治者 , 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这里舜的庄严端正是他实现太平世道的关键,当权者自身正直那么百姓也会跟着变得正直。子张问如何为政 , 孔子说:“居之无倦 , 行之以忠。”也就是说 , 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子路问如何为政孔子认为应 “先之劳之 ,做在老百姓之前而不要懈怠 , 也使老百姓勤劳 。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要想使自己的思想主张行得通 ,必须心意诚恳 ,行为端庄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