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井股份的工业涂料龙头之路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工业涂料有什么机会?》,聊了工业涂料这个赛道,我的核心观点是:研究工业涂料这个行业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该行业是跟随下游的。最重要的是找准下游的赛道,并跟随下游一起成长。
在人均GDP恰好处于12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陷阱”关口,我国最大的主题是产业升级,尤其以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制造业升级为甚,因此对于工业涂料企业来说,高端化是必经之路。
在这一方面,国内工业涂料龙头松井股份做得不错。
1,公司做什么的?
公司的产品以涂层材料为主,包括涂料、油墨、胶黏剂,其中涂料占比95%。

在之前的文章《工业涂料有什么机会?》我提过:涂料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找了什么样的下游客户,选择了哪一条赛道,而选择的关键有两个:
这一领域暂时没有涂料巨头,你有机会。
踩对周期,万物皆周期,尤其是制造业。
松井股份的营收,57%来自手机,20%来自笔记本电脑,14%来自可穿戴设备,5%来自智能家电,4%来自乘用车。公司于2009年成立,彼时正值移动互联网崛起的时期,公司以PVD涂料切入市场,提供3C涂层业务。历时10年,公司成为3C领域全球第四、全国第一的涂料龙头。
智能手机爆发的拐点,刚好从2009年开始,如今已经到头,松井在这里占据了优势,再去选择手机、消费电子为主战场,明显不合适。

2016年,公司的乘用车高光黑涂料开始量产,2022年,动力电池涂料技术通过测试,不得不说松井在抓住制造业周期方面做得不错,中国的新能源车恰好从2020年开始爆发。

也正是因为如此,公司的业绩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和下游客户的周期同步。2016-2019年,因为华为、苹果业绩高景气,公司也获得了每年42.5%的复合增速。2020年因为华为芯片受限、苹果新品发布会延期,营收同比-4.4%,2021年苹果、小米业绩回升,公司营收增速也恢复到16.9%。
在智能手机渗透率到头的情况下,公司不得不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乘用车自然是不二选择。2021年,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公司乘用车涂料营收同比增速高达274.4%,而2020年才60.8%。
目前,公司在产业链上布局完整:

2,借风口,抢份额
在这个过程中,销售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看似在不断下降,但这得益于规模经济。

如果从绝对值来看,公司的销售费用在2019年之前整体保持高增长,2020年下降跟前面说的贸易战有关,加上疫情整体收缩。2021、2022年,销售费用率维持在10%以上。

也就是说,在需要抢市场的时候不能佛系,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100元,要花22元去做市场,相比之下,却只花了11.44元去做研发(即2016年研发费用率11.44%)。手机龙头苹果、小米、华为、VIVO、OPPO等,笔记本电脑品牌联想、华硕、HP,甚至亚马逊上的充电宝龙头Anker(安克创新),都是公司客户。
3,乘用车涂料的机会如何?
汽车是涂料应用最大的一个领域之一,仅次于建筑涂料、工业涂料。何况“工业涂料”是个宽泛的概念。

之前我写了一篇文章《为什么宁德、比亚迪掉那么惨?不能不懂汽车库存周期》,对未来乘用车市场感到悲观,因为2021年那一波政策刺激透支了未来8年的需求(该买车的都买了),但车企恰恰就是在周期高点的时候开始扩产的,再过2年,当年投入的产能纷纷释放,然而需求却被透支,未来必然供过于求。

然而对于涂料来说,并不是这个逻辑。涂料的下游是车企而不是消费者,所以周期会有滞后。比如2021年,新能源车政策刺激(透支)了需求,但BYD等却在这个时候大举扩张,假设到了2024、2025年,乘用车消费疲软,但BYD的产能释放了,那时候还是得采购涂料。
预计2023年,汽车零部件涂料市场规模大约350亿元,而原厂漆+修补漆市场规模大约1200亿元。汽车涂料要进入车企供应链,需要大约2年时间,所以容易形成壁垒,全球CR5=61.3%,行业集中度高。2020年,乘用车水性涂料占比已经达到90%,而2010年才14%。

在产业链转移+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国产汽车涂料有很大机会。在《工业涂料有什么机会?》中提到,电车对于燃油车来说是全新的增长曲线,原来的燃油车企容易固守原有的技术路线,形成“创新者的窘境”,而电车则是完全不同的系统,就像Windows系统在PC端虽然牢不可破,但在手机端却被安卓、iOS占据。中国是必然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的,因为我国在这一产业链上具备竞争优势,在这个大背景下,国产汽车涂料也必然受益。
如何实现国产替代?松井的逻辑是“从零部件到整车”,即先从简单的零部件涂料切入,先和产业链接上线,接着凭借客户关系和技术积累,再获得主机厂、主力模厂认证。
4,松井股份的经营状况
从扣非ROE上看,周期性很明显,2016-2019年呈上升状态,但2020、2021年便下降。

然而ROE的降低并非由盈利能力下降引起,相反,除了宏观经济不景气的2022年,松井的净利率基本维持在高位。

其毛利率也一直保持稳定,每年都>50%,在《工业涂料有什么机会?》中我们提到过高端化带来的好处,这里不再赘述。

这是松井的研发费用率,在不景气的2022年不降反升,说明公司并没有因为业绩不好而放松对研发的重视。从2022年来看,如果公司有100元营业收入,那么毛利润大概50.11元。在这50元里,公司会拿将近15元来做研发,11元来做市场,这两项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然后内部降本增效,降低其他的费用率,从而剩下大约16.51元的净利润。

ROE的降低,受总资产周转率拖累明显,从下图看,总资产周转率的走势和ROE的走势一致。那么是什么影响了总资产周转率呢?

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不大,固定资产周转率反而上升。固定资产周转率的上升体现出公司产能利用率在提高。

那么,导致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来看(下图单位是%,表示的是资产结构),以公司上市年份2020年为界,变化最大的是:

货币资金从20.09%变成44.85%,明显是上市后募资所致。
相应地,应收账款占比从40.07%降低到19.65%,主要是货币资金增加降低了应收账款的比重。
在建工程从2021年的9.05%提高到19.44%,表示公司拿了募资的钱,去扩产了。
再看负债和净资产,负债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除了2020年起,应付款占比突然降低以外。占比最大的是资本公积金,也就是说,松井钱之所以多了,是因为募资了,然后现金变多,还没变成产能,还没有带来效益,所以拖累了总资产周转率,从而暂时地拖累了ROE。

松井的资本公积金很有意思,2016年为0%,到了2017年占比58%,而且实收资本也从3.44%扩大到17.83%,也就是说公司上市前就已经注重资本的力量,增资扩股做大规模,并为接下来的上市做准备了。
再从未分配利润看,松井的盈利能力在上市之前便很优质,2019年(上市前一年)未分配利润占比20.85%,而资本公积金占比34.89%,也就是说这家公司靠自己是能赚钱的,只是为了走得更快一些,加了资本杠杆,做大了净资产而已。

公司的有息负债率很低,也就是说,得益于公司不错的盈利能力(就工业企业而言),公司有足够的内生增长能力,而大多数普通的工业企业则面临着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毛利率低、现金流差的困局,除非风口来,资本市场愿意给钱,否则这些工业企业顶多只能挣扎在生死边缘。

产业升级、高端化,才是制造业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