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茶漫饮】《冰菓》《樱花庄的宠物女孩》:以凡人的视角遥望天才

在前段时间补番的时候,先后看了《冰菓》和《樱花庄》,比较巧的是,这两部作品在不同的风格和架构之下,对同样的一个话题有相似的探讨,这就是《冰菓》在《库特利亚芙卡的顺序》一章中的主题,也是《樱花庄》贯穿故事始终的核心——天才与凡人之间的间隔。而对于这同一个话题,两者又用了不同的角度对其加以阐释,因而其主旨同中有异。
先来说说《冰菓》吧,首先要明白一件事,《冰菓》的原作小说并非常规acgn的轻小说,而是一部带有青春色彩的推理作品,其文学内蕴与气质会更强一些,因此《冰菓》无论是故事的架构还是情节的展开,都不会有特别夸张、荒诞的设计,而是如细水长流般将角色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一道出。同时,由于选定了日常+推理的创作方向,在初读时,本作的一小部分情节可能会趋于平淡无趣,毕竟“推理”在我们平日的印象中是和“案件”这样的非日常元素牢牢结合在一起的,而如何在象征着“重复”、“平和”的日常中加入“推理”,以引导出一个贴近于生活的优秀故事,便是本作独特的地方。

于是,本作的设计便是主动去贴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一些细节(借助千反田的“我很好奇”),去挖掘它们背后的更深的东西,或是所谓“真相”,或是人物的情感和形象,或是某些平淡日常之下的矛盾冲突。了解《冰菓》故事的设计思路,我们便可以具体去看看《库特利亚芙卡的顺序》这一篇章的情节与主旨了。
这一篇章中,故事的主舞台发生在“学园祭”之上,各式各样的社团与活动为故事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也使得整个学校的人都可以牵涉至这个故事中,相比于前两个篇章古典部的小范围活动,这个篇章借助古典部四人的分头行动,能够提供的视角更加广阔,延伸出多条异曲同工的故事线,而当不同的人物,广阔的视角最终落在同一个主题之上时,便容易带来共鸣与震撼。

虽然本篇故事和谜题都不复杂,但碍于我蹩脚的概括能力,这里我不做概述,而是直接具体聚焦几个矛盾冲突点,去探讨其引发出的一系列思考:
其一,摩耶花——河内;河内——安城:在这两对冲突中,前者是后者的外显,后者是前者的内因。直观上看,是摩耶花和河内关于“名作”界定的理念冲突,实则是河内受到天才的打击而选择的自我封闭。只是一时兴起,只是初试身手,安城便能创作出一部极其优秀的作品,甚至能超越更加专业,更有资历的河内,所谓的经验、心血,在真正的天赋与才能面前不值一提,对于创作者而言,这份打击是毁灭性的。这也是为什么河内会持与摩耶花相反的观点,在她心中,当然不愿承认自己的才能不足,因而试图说服自己作品的优劣完全是主观判断,但身为读者的摩耶花则用她不愿面对的事实戳穿了她的伪装。然而,当摩耶花认识到河内的才能之时,她方才感同身受,心态也随之转向了创作者的无力。这两组冲突,阐释的是天才对凡人的降维打击。

其二,里志——折木:虽然在本篇之前,里志就多次有过“数据库无法得出结论”的表述,这看似是里志的自我定位,但就本篇表现看来,这其实只是里志面对推理能力更强的折木,心中的自我安慰。无论是去推理出的现场堵人,还是逼问折木他的推理,里志从来就没有放弃过靠自己来得出结论的可能,从来没有放弃过赶超折木的机会。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这一边,里志倾尽心血的行动终是无果;而另一边,折木只是将侦破十文字事件作为卖书的手段,便轻松找到了事件的真相。凡人全力追随天才的脚步,却终究不能望其项背。也正是在本篇之后,里志才渐渐真正接受了“数据库无法得出结论”,对他来说,也算是放下了一种执念吧。这组冲突,阐释的是凡人对天才遥不可及的追赶。

其三,田名边——陆山:这组冲突从结构上看和第一组很像,但本组冲突的内涵在“降维打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陆山而言,担任漫画作画只是一时兴起,在创作出《黄昏现白骨》后,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不再涉足这一领域,就好似他只需一份临时的兴趣,就能远超他人长时间的钻研与努力,这样的人,势必无法真正理解自己是怎样的存在,也无法真正体会到别人的情感,或许是不甘,或许是失落,又或许是一些期待,从祭典结束时陆山和田名边的互动看来,陆山知道田名边策划了十文字事件,却也仅仅是知道这一事实,对于田名边的用意,他丝毫未觉,就如他从未看过那份倾尽心血的原稿那样,一个兴趣使然的天才,很难与付诸时间与努力的凡人有共鸣。这组冲突,阐释的是天才与凡人之间天然存在的障壁。

在《冰菓》的《库特利亚芙卡的顺序》篇中,作者设置了多组内核相近的矛盾冲突,从不同角度展现才能差异所带来的绝望感和无力感,将普通人面对天才的复杂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代表着青春、热血、活力的校园祭典背后,埋藏的是现实的残酷无情,这份对比,为本篇在热闹之下散发的淡淡哀愁增添了黑色幽默的气息,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此言得之。我想,这也是《冰菓》屡次提及玫瑰色的生活,而色调却始终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的原因所在吧。
如果说《冰菓》偏向详实地描绘“天才与凡人之间令人绝望的差距”的话,那么《樱花庄》则更偏向探讨“在天才的印衬下,凡人该如何成长”的话题,而承担这个话题的主要有两位——神田空太和青山七海,与他们形成对照的,是居于樱花庄的其他人,包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椎名真白。

作为一本标准的轻小说,《樱花庄》在人物和故事情节的设计上采取了更加夸张化,鲜明化的特征,从我自己直观的观看感受来说,《樱花庄》所带来的情绪波动要比《冰菓》更大,主题主旨的披露也更加直白。而且不知是迎合市场还是作者鸭田老师本人的喜好,本作的一些情节完美阐释了“媚宅”二字的含义,如果没有在观看前做好心理建设,恐怕很难坚持下去。不过,此处我们是对作品的内核做分析,这些不影响主旨的情节就不多赘述了。
不同于《冰菓》更多通过人物行动含蓄地表明其内心想法,《樱花庄》则会出现角色的大量心理活动,以独白或对话的形式直接表述出来。过于直接的好处是便于观众清晰地感受和理解当时当刻角色的情绪和行为逻辑,但坏处就是观众可能会被片面的片刻的情绪误导,进而不会用一种更整全的视角认识角色,对男主神田空太的一部分差评,可能就来源于此。

从剧情架构上来讲,其实空太和七海两人的个人剧情设计是有相似之处的,同样是在追寻的事物上屡次遭遇打击,同样是在满是天才的环境下寻找身为普通人的存在意义,但他们所承载的角色定位又不尽相同。如果把七海视为有理想的笨拙而努力之人的代表,那么空太就承担了青春校园常见的“迷茫者”的角色,前者带来的是努力得不到回报的无力感,后者则引导出关于理想、未来、人生的思考。
七海在家里不同意的情况下毅然地走向配音道路,因此,生活中的几乎一切都需要她自己承担,因经济负担而牺牲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换取的只是零星的练习时间,且难以接触那些优秀的资源,进步必然缓慢,更不要提随之而来的身体健康与精力不足问题;同时,七海在外的情绪只得独自消化,这固然能使她更加坚强,但也容易让她走向偏执。这两个问题在七海带病试音的一章中集中爆发出来,也注定了试音的失败。倒不如说,七海的情况下,失败才是最可能发生的事,她的努力是向现实妥协之下的努力,没有天时,没有地利,其实,也没有人和。但最无奈的是,如果要达成她的理想,她只有这条布满荆棘的路能够选择。

而对于空太,失败更是情理之中,如果遮蔽掉空太的主角身份,仅看故事梗概:一个迷茫的高中生最终萌生做游戏的想法,并在一年内努力尝试了两次游戏策划,却均被拒绝。你会觉得这无比正常,缺少时间的沉淀,何以在大浪淘沙之中显出自己的身影?且从创作思路看来,既然已将七海的故事设定为两次失败,那么空太便不可能成功,空太担任的主要职责并非“努力”,而是“转变”,既然是一个 “迷茫者”,那么角色的内涵需要在迷茫和坚定相互转变的过程中理解,重点不在于他的游戏是否做成,而是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他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接纳和改变自己,比如当他受到拒绝的信件时,他的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反应?理解了这些,也就理解了设定这个角色的意义。

从这两个角色的角度看来,所谓凡人的成长便是“转变”与“努力”的集合,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空太两次被拒,但他已经亲身经历过来自才能,来自现实的种种坎坷,也做出了独属于他的回应,找到了他要走的那条道路,他可能懵懂,但不再迷茫;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使七海两次被拒,但她已经在两年的独立生活中饱受历练,看到了广阔的天地,认识了多样的人,凡此种种必将化为宝贵的财富伴她左右,成长的坎坷从不意味着努力的荒废,普通人所经历的一切,所收获的一切,最终会化为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
另外,谈谈为什么在写“凡人的成长”时要加上“天才的印衬”,这也是椎名真白这一角色设定的意义。就如上文所言,天才与凡人之间天然存在障壁,因而在谈论空太等人的成长的时候,真白所担任的就不是一个针对性的答疑解惑的职位,而是多重意象的化身:其一,真白是才能差异这一现实障碍的具象化,我们可以通过空太与她的才能差距来看到空太在成长道路上必须经历的苦难;其二,真白起到了如灯塔,月光般的引领作用,强大的才能与充沛的热情具有感染力,成为空太留在樱花庄的契机;其三,真白是空太对才能的期待的投射,空太撒气的对象是也仅是真白,过大的差距和内心的偏爱让他试图在真白身上看到自己所期待的一个幻象。这样的角色,使得凡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了参照,有了动机,有了波折,更有了对角色内心的窥见。

总而言之,《樱花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夸张但真实的青春故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凡人与天才之间的绝望差异,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如何看待这份差异,如何过好属于普通人的生活。或许我们不能像天才那样做事一蹴而就,但这不妨碍我们接纳与改变不完美的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朝自己的心之所向迈出坚定的一步,哪怕,这条路上布满艰难险阻。
到此,我个人对两部动画所探讨的“天才和凡人”的话题的探讨便述说完毕了,而对于我自己的生活而言,虽然我并没有遇到过动画里那样强到令人绝望的天才,但我也有过因他人的才华而心生敬佩,乃至于嫉妒的感受,这两部作品中的情节,的确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或许也正是看过这两部作品之后,我才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的那份感受从何而来,也能更加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情绪了,这便是两部动画对我的现实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