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随笔 今天公司举办了年会,甚是精彩,公司仅有的几个小姐姐都表演了节目,开场舞蹈《爱你》,那是一个青春靓丽风暴哈,看美了,看醉了。全厂700多人,95%左右的人员都是老爷们,大家居然都在直播间和线上默默观看欣赏,直播间也没有赞美语言的弹幕飞过,可能大家都在内心欢腾的吧。你看我不也是才在彼时彼刻码字赞美的嘛。 公司这一年很忙乎,产品在逐步推向市场,收到很多好评,也有很多售后工作要做,整体形势很好,2023年大有市场空间可为,继续努力。大会进行完表彰活动后,开始了抽奖环节,先是实物奖品的抽奖,我只见了我的名字滑过去了,都没能中奖。然后在红包大奖抽奖环节,我也算成为线上观看了,时有卡顿,结果,500元红包大奖的第一轮抽奖中,我的名字出现了,我中奖了,而我居然不知道,等到吃饭时,实验室的同事告诉我的。开心哈,2023年好运连连哈!与大家分享一下喜悦。 吃完晚饭去看了电视剧《乡村爱情》,剧中人物全都是熟面孔,跟回到家乡村里见到邻里乡亲一样。自己在畅享,如果这部剧播到我成家娶妻生子,我跟孩子说,你知道吗,这部剧里的人物打我是个十来岁出头的小毛孩时就认识了,这么多年来,我与他们一年一见,我知道他们老多事了。你说这对话多难得。希望这部剧一直这样演下去,我会一直追下去的。有乡爱才是过年。 阅读时间我接着读了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中“集体早操”、“煽情的艺术”、“宴席散尽之后”三篇文章。刘瑜说她在1999年夏天就失去了集体,因为她工作了,先是在大学做研究人员,只需做好自己的项目,后来去国外读书了,那完全是独居的生活。这样生活了几年,她反而很是想念集体生活。当一个朋友向她吐槽她自己的集体活动时,刘瑜说我嫉妒她都来不及呢,因为自己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什么人群,更没有什么聚会了。 “煽情的艺术”中她讲到了一个以色列的朋友,他在欧洲长大,居住在美国,拍过一个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他的片子反应的是广东的一个生产出口牛仔裤的工厂,这个工厂就是资本主义中的血汗工厂,刘瑜不喜欢这部纪录片。他拍的是他想看到的,想给观众展现的,而且里面有摆拍,让一个不写日记的女工在他的镜头中写日记。刘瑜也提到了她一个朋友对贾樟柯的电影《世界》中的一个剧情的批判:二姑娘在工地上受重伤之后,躺在医院,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条信息,在纸上写下了他来北京之后向同乡借钱的清单。她朋友吐槽贾樟柯太煽情了,不是贾导的风格,刘瑜不认可这个观点。刘瑜也没再理她那个以色列朋友。 “宴席散尽之后”中刘瑜讲了她读的一本书《半生为人》,是她的朋友徐晓老师写的。刘瑜说,徐晓写的是金色的80年代,但是她的80年代与众不同,她写的也有70年代和90年代,但是她写的70年代也是80年代,90年代也是80年代。别人的80年代还没有到来时,她的已经到来,别人的80年代已经过去了,她的还没有过去。徐晓的丈夫数年承受病痛的折磨,她以一种近圣徒般的使命感照料他。她奋不顾身地投入用爱情无法解释,用家庭责任感也不能,那是本能。徐晓称一个下午的时光为节日,她一家三口在院子晒太阳,孩子跳绳,丈夫观看和指导,这一幕是正常家庭最普通的生活日常,在徐晓那里就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尽管徐晓的80年代格外漫长,但它终究谢幕。挚友和丈夫的去世,好友的出国,更多朋友的渐行渐远……徐晓用书告别了漫长的青春。 宴席已经散尽,残羹冷炙旁,作为最后一个离席的人,徐晓独自守护着那个时代最后的、消逝中的光。这一幕是不是就是贾樟柯电影《山河故人》中涛姐雪中跳舞的徐晓版本。我们也都会有自己的版本的。贾导,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