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山恩仇录 序章
1951年。东北。
列车缓缓驶入哈尔滨站,从车上下来一个身穿大棉袄,头戴东北帽的青年小伙,他拿出兜里发黄的老照片,上面是一群游击队员的合影。
离开车站,坐着牛车一路到父亲生前提到过的地方,那是一座破败的乡村,现在赶上新中国三大改造运动,农民们和当地领导干部在田里忙的热火朝天。
“老乡,你认识程斌吗?”青年拉住一个农民问道。
“程斌?不认识。”老乡说完埋头继续耕作。
青年立即拿出那张照片,指着照片上的一个人问道:“这个人你认识吗?”
老乡拿过照片仔细瞅了瞅,立刻惊呼道:“欸?这不是村东头的刘富贵吗?”
“老乡你认识他?”
“何止认识啊,他简直是我们村的大好人呐,听说以前参加过抗联,还参加过解放军。复员后经常帮助村里的困难户,过年那会从山上打猎分给我们好多野味呢,这不,今天早上他还上山去了。小伙子你找他有什么事吗?”
青年堆笑说道:“哦哦,我是他以前一个战友的儿子,我爹嘱咐我一定要找到他,好好感谢他以前对我爹的照顾。他现在在那座山上?”
老乡指了指面前那座山道:“喏,就在那座山上。你们到时见了面好好叙叙旧,回头你们两个来我家吃顿便饭哈。”
告别这个老乡后,青年整理整理东西朝着山上走去,嘴里咬牙切齿地自言自语道:“哼,好人!”
山林中。晌午。
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在擦拭着手中的双管猎枪,腰间已经挂了好几斤野鸭和野兔的尸体,就在刚刚,他还两枪打死了一头黑瞎子熊,正准备从腰间拔出刀子来剥皮,突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他本能地捡起放在地上的猎枪猛地回头,只见一个20岁出头的青年站在他面前。
“你是什么人?”中年人问道。
“你好,我是来给你捎个口信的。”
“口信?我不认识你。”
“你不认识我,但是我认识你,”青年说道,“你就是村东头的刘富贵同志,或者,”青年顿了顿继续道,“我应该叫你,程斌队长!”
中年人心里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说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你是谁?”
“我叫徐少奇,你应该认识我父亲徐云山,或许你更加认识我父亲的上司,杨靖宇!”青年说到最后几个字时,眼睛里已经露出了凶光。
“你是那个二愣子徐云山的儿子吗?哈哈,他当年被我和太君追到悬崖上,我叫他投降他不肯,就跳崖自尽了,怎么?你是为了你父亲来找我报仇的?”程斌冷笑道。
“我父亲当年没有死,他最后牺牲在了1946年12月东北剿匪的战斗中。”徐少奇说道。
“你父亲和他上司一样蠢,不像我,谁得势我就跟谁,以前我是日本太君的好盟友,现在我成了新政府的好同志,哪像你父亲他们那么轴,不知变通呢?”
“程斌,你背叛了东北抗联,背叛了祖国,背叛了人民,你的好日子到头了!”徐少奇说完,手已经摸到了腰间挂着的两把枪。
“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这是杨靖宇的枪!”程斌猛然发现对方腰间的枪上刻有“过”和“头”字,虽然没有完全抽出来,他已经知道上面具体刻着什么字。
“没错,这是家父在整理杨靖宇将军的遗物时找到的,家父发誓我们家族世世代代一定要用这两把枪手刃汉奸!”徐少奇说道。
“杨靖宇的死不是我造成的,你家父也不是,是他们自己错误的生存方式导致的,谁叫他们那么死脑筋呢!小混蛋你给我滚,不然我会像杀掉杨靖宇一样把你也一块干掉!”程斌恶狠狠地说道。
“老家伙!我哪都不去!我今天就要送你一程!”
徐少奇和程斌两人面对面相隔3米,手已经摸到了各自的枪械,汗水从双方的额头缓缓淌下。
说时迟那时快,程斌抬起手中的双管猎枪,瞄准了对面的徐少奇,手指刚要扣响扳机,只听得“砰砰砰砰砰”如爆豆一般的炸裂声,程斌的胸口和额头已经满是血窟窿,他双目圆睁,带着那么一丝不甘仰天倒下,如同一只破败的玩偶滚落山坡。
徐少奇手中的两把枪的枪口还在冒着白烟,那是两把黑色的M1932式毛瑟手枪,是杨靖宇将军生前的配枪,一把枪就能装20发子弹,能单发也能连射。一把枪上刻着“抗联从此过”,另一把则刻着“子孙不断头”。刚刚他开了连射,两把枪40发子弹一个不落地射进了程斌这个叛徒的体内。
徐少奇缓缓地收起枪,凝望着远处的山峦,轻声说道:“杨靖宇叔叔,你看到了吗,我已经为你报仇了!”随后转身离去,最后消失在山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