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通知 | 第三届植物次生代谢论坛

第三届植物次生代谢论坛
由陕西省植物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南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中药材试验示范站、植物天然活性物质利用国家创新联盟和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武汉迈特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SCIEX中国、武汉贝纳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植物次生代谢论坛将于11月在线上举办。本次论坛包括6个分论坛,分别为分论坛一:药用植物基因组学和途径解析(11月12日举办),分论坛二:植物次生代谢调控机制(11月12日),分论坛三:研究生专场报告会1(11月12日),分论坛四: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生物学研究(11月13日),分论坛五:植物次生代谢物活性和新技术(11月13日),分论坛六:研究生专场报告会2(11月13日)。
本论坛将与Wiley出版社合作。优秀的研究报告将推荐到植物病理学权威期刊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和细胞生理学专业期刊Journal ofCellular Physiology联合运行的特刊“The novel insight into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biosynthesis and anti-pathogen of Potential Plant Original Farm Chemicals”或 Wiley旗舰新刊 Modern Agriculture发表,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报名学习交流。

嘉宾介绍
(按嘉宾报告顺序排列)

肇涛澜 博士
肇涛澜,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在该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员工作。博士和工作期间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植物表观遗传学和RNA分子生物学,曾在Genome Biology,Genome Research,Plant Cell,PloS Genetics,Protein & Cel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2020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并以科学编辑身份加入协会自创期刊The Innovation,入选The Innovation青年编委。2021年8月加入Wiley,成为生命科学部门科学编辑。

张磊 教授
张磊,复旦大学遗传学博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后,现为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教授,药用植物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在 Nat Chem. Biol 、 NatCommun 、 PNAS等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学术期刊发表 SCI 论文 140 余篇。相关成果在获得国内外 7 项发明专利授权的同时已产业化推广应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中医药首届“青年岐黄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青年科技启明星”、总后“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扶持对象”等人才计划。

程爱霞 教授
程爱霞,山东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命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非微管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与调控机制研究。系统解析了不同进化地位植物类黄酮合成途径关键酶功能及演化关系。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在Mol. Plant, New phytol., Plant Physiol.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肖莹 研究员
肖莹,博士,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生物技术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基于药效物质的中药品质调控研究。担任世界中联中药分析专委会理事、上海市药学会生药专委会委员、《Medicinal Plant Biology》副主编等多项学术任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编专著4部;获201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2018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

杨路路 博士
杨路路,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为武汉贝纳科技有限公司基因组事业部负责人;多年从事药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主要关注领域为Nanopore测序技术、基因组学研究等;参与推进和发表多篇高水平植物基因组学文章。

张芳源 副教授
张芳源,上海交通大学植物学博士;现为西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物天然产物次生代谢调控及合成生物学的研究。综合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创制优良种质、提高药用植物综合利用价值。以中药材青蒿为研究对象,在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层面系统阐明了非生物胁迫环境因子通过ABA信号通路调控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利用植物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了高附加值化合物广藿香醇和圆柚酮在青蒿中的生产。创制了一系列青蒿素高含量且抗逆性强的青蒿新材料。在Molecular Plant,Plant Physiology,New Phytologist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植物学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杨东风 教授
杨东风,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博士,教授,从事中药资源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研究,主要以丹参为对象,提出丹参酮和丹酚酸同步调控理论和以有效成分含量比例为重要指标的三维多组分中药质量评价模式。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各类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参编教材专著4部,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项奖励4项。兼任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开发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中药协会药食同源物质评价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卢善发 教授
卢善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协和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硕士,日本大阪大学UNESCO研究生班学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博士后,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兼任Front Plant Sci、Int J Mol Sci等10个国际杂志的编辑、编委。主要从事植物非编码RNA、药用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调控、药用植物基因组学以及合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承担科技部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资助的项目、课题或子课题30余项。在Nucleic Acids Res、Proc Natl Acad Sci USA、Plant Cell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中英文专著3部、参编6部。

侯朋艺 SCIEX应用工程师
侯朋艺,博士,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SCIEX高级应用工程师,具有超过10年的液质联用应用经验。主要负责SCIEX液质产品在药物和小分子组学等领域的应用方案开发及技术支持工作。

郭娟 研究员
郭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中药合成生物学研究,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曾获北京东城优秀青年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荣誉称号;相关研究成果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兼任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委员会委员、药学学报、APSB等期刊编委。

胡丹 研究员
胡丹,东京大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9年广东省杰青,教育部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及生物合成研究,以(共)第一/(共)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Angew Chem等高水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2项;担任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化学专委会、中国菌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参与获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贾美荣 助理教授
贾美荣,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得山东大学学士学位。2012年取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2016年取得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和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作为引进人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萜类等药用植物来源的活性天然物质的挖掘、生物合成、结构优化和异源生产等。迄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CS Catalysis, Metabolic Engineering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和论著近30篇。

宋越 安捷伦应用工程师
宋越,博士,2005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专业,获生药学博士学位。2007年加入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生命科学分析事业部,任职LCMS资深应用工程师,从事安捷伦LCMS分析应用相关工作至今。

高磊 副研究员
高磊,副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期间曾赴日本北海道大学Hideaki Oikawa课题组交流学习;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并留组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探索植物复杂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揭示其关键生物合成酶的催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整合化学合成和酶催化构建全新的化学-酶法合成路线,实现复杂天然产物的高效绿色合成。目前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atalysis、Nature Chemistry、ACS Catalysis、Organic Letter、ChemBioChem等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

巫瑞波 教授
巫瑞波 ,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量子化学专业博士, 美国纽约大学(NYU)联合培养博士生、博后。2011年底以“百人计划”副教授入职中大药学院, 2017年1月晋升为教授。聚焦于萜类生物智造与药效挖掘的多尺度模拟研究。迄今在Nat Catal, Nat Comm, PNAS, Angew Chem, New Phytol, ACS Catal和Brief Bioinform等杂志发表通讯作者论文近50篇。授权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项。主持科研基金9项,包括国自然面上、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担任Frontiers in Catalysis杂志副编辑、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贾爱群 教授
贾爱群,海南大学药学院,教授,海南省领军人才,硕士、博士生导师,药食化学团队PI。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海洋)药食源天然产物发现、化学修饰与生理活性评价。先后获得资助项目13项(主持11项,参与2项),其中主持国家级6项,主持省部级4项,先后在德国应用化学、农业与食品化学(ACS)、食品化学、Gut Microbes等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中国专利6项。2019年海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5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014年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生指导教师,2012年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7年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五)。

陈琳 迈维代谢高级产品经理
陈琳,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迈维代谢高通量代谢组产品经理,开发了中药代谢组、土壤代谢组、多酚代谢组、硫代糖苷代谢组等一系列产品,并出版了《中药代谢组应用手册》、《植物黄酮手册》、《植物多组学取样指南》等工具书,参与项目发表在New Phytologist 、Horticulture Research、Food Chemistry等期刊,项目经验丰富。
研究生介绍
(按研究生报告顺序排列)

张梦 博士研究生
张梦,北京大学药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叶敏教授,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及酶催化机制。目前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J. Adv. Re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共同作者参与发表SCI论文10余篇。

安泽宇 博士研究生
安泽宇,男,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育生物学博士生,指导教师是李玉花教授和王宇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基因组学,进化生物学等相关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论文一篇,并且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

路娇娇 硕士研究生
路娇娇,本科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现东北林业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在读,所在生物科学学院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三萜代谢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李雅静,第二军医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生药学博士,中药品质调控方向,主要从事丹参根中丹参酮类成分的代谢分析、体内合成调控及转运机制等研究。

蔡雨彤,华南农业大学2021级蔬菜学硕士研究生,入学以来一直跟随朱张生副教授进行辣椒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发表SCI学术论文1篇。

陈一凡,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读博士生,目前从事茶树酚类物质合成途径与代谢调控研究。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高校研究生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个项目课题研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提交摘要或应邀做口头报告。

李琪 博士研究生
李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20级植物学博士,主要要从事丹参次生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

张亚群 博士研究生
张亚群,2015年9月-2019年6月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获中药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19年9月至今于北京大学药学院攻读生药学博士学位。博士在读期间,进行植物和大型真菌的活性成分生物合成关键酶的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Biotechnology Adva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3篇,以参与作者在PNAS, Organic Letters等杂志发表论文4篇。

吕兵兵 博士研究生
吕兵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植物学博士,主要研究药用植物丹参中丹酚酸和丹参酮合成的调控机制。

罗飞 博士研究生
罗飞,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在读博士,目前从事设施蔬菜甜瓜果实苦味物质葫芦素B合成与代谢调控研究。曾以第一作者在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杂志发表文章。

张宸瑞 硕士研究生
张宸瑞,云南中医药大学2021级中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优良种源选育,获得第二届全国研究生植物次生代谢主题Poster大赛创新性优秀奖、第十届分子生药学暑期研讨会“红五月”活动-优秀论文。

报名方式
本次大会为线上会议,免费注册。由于部分报告内容包含未发表成果,本次大会无回放(请勿录屏,请勿上传视频到媒体),会议使用腾讯课堂进行直播,具体注意事项请参考注册后跳转页面。

扫码免费参会
参会证明
所有人员均可免费参加会议,但是对于需要大会参会证明人员,会务组将收取200元/人的参会费(办理起止时间为2021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并在会议结束后为缴纳参会费人员邮寄参会证明和发票。
办理流程:请将姓名、单位、电话、邮箱、邮寄地址、纳税人识别号、开户行、账号等信息发送至参会费联系人邮箱;通过扫描支付宝二维码支付,并请将支付截图以附件形式一并发给参会费联系人;如无特殊说明会务组将提供电子发票。
参会费联系人:李倩
电话:13012273860
邮箱:simona98lq@163.com
微信:Simona1023


微信:Metware-plant
电话:027-62433072
邮箱:support@metware.cn
网址:www.metware.cn